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转型策略
王永海
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数学是一种生活技能也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能提高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个人以后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素养本质上是指向学生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收获什么,学生个体能够利用数学(不仅是数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做些什么,学生群体能够利用数学为一个社会做些什么,这是核心素养主要关心的问题。
(一)良好的数学素养能使人更加睿智
高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受过系统的数学教育,数学知识丰富,在生活和工作上常表现出对数的敏感和适应,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事例中分离出数学因素,建立模型,通过数学进行观察分析,善于用数学的观点说明问题。其个性品质往往给人以精明、精细、富有逻辑的感觉,让人变得更加睿智。
(二)良好的数学素养能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
良好的数学素养能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的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
(三)良好的数学素养能激发人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数学素养能激发人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采取自由的方式探索求解数学问题的意义,并将数学的逻辑、思维运用到生活中,在解决问题中寻找乐趣,以乐趣为驱动促进学习,达到更加奇妙的学习效果。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模式转型策略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培养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而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良好的“数感”,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例如,“千克与克”的认识属于概念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在学习千克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找1千克的环节。我让学生一只手掂着1千克重的洗衣粉,另一只手掂一掂袋子里的东西,估一估哪袋东西也重1千克。人对物体质量的直观感知,除了掂一掂然后估一估之外,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是根据具体实物的数量来进行简单推断。因此,在评价学生“克与千克”知识掌握程度时,经常要考查学生“5个苹果约重( )千克”“1箱苹果重10( )”。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从数学学科的特征来看,笔者以为运用基本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去加工生活对象,运用最基本的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去分析生活事物,用最基本的直观想象去判斷生活言行,是核心素养的根本体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为基本的着力点,可以有效地为现有教学充实核心素养的意蕴。
(二)加强思维训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核心的成分和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可以利用图形语言来加强思维训练,提升数学素养。图形语言是形象思维的主要载体,运用“数形结合”办法解决问题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思维。例如,小朋友排队,小雨从前往后数,他自己是第8个。又从后往前数,他是第5个。这队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一部分学生一时难以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画示意图解决,用图表示为:前○○○○○○○△○○○○后,得到:7+1+4=12(人)或8+4=12(人),化抽象为直观,使问题的数量关系更容易理解,找到简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如案例1:在教学《多彩的分数条》一课时:
生:我们今天用一整节课玩“抢1”和“清零”两个游戏,真过瘾。
生:在玩过瘾的同时我们体会到了两个四分之一可以替换成一个二分之一,一个二分之一可以替换成四个八分之一。
生:当我没有八分之一的纸条时,以为自己会输,紧张中灵机一动,我可以用两张十六分之一的纸条换下八分之一的纸条呀!
生:在玩中学数学,在学中玩数学,真带劲。
数学主要是培训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去加工生活对象,运用最基本的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去分析生活事物,用最基本的直观想象去判断生活言行,是核心素养的根本体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为基本的着力点,可以有效地为现有教学充实核心素养的意蕴。
(三)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
应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课堂中找到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在学习中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一方面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分享和交流,在分享和交流中提高和进步。
在教学埃及分数时:我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一下1/2,谁能将它拆分成两个不同的埃及分数之和?学生陷入思索之中,不乏同学一无所获,两分钟之后,有个别同学有了点眉目。老师一边巡视,一边与写出正确答案的同学做个别交流。
生1:我先试着将1/2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得到1/2=3/6;这样可有3/6=1/6+2/6=1/6+1/3。
生2:我先想到比1/2小一点的埃及分数1/3,再用1/2-1/3,结果得到1/6,这样刚好凑成了1/2=1/3+1/6,1/7=1/8+1/56,也许可以发现什么秘密。
生3:数学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的入手,我们观察这三组算式中的数字:1/2=1/3+1/6,1/3=1/4+1/12,1/7=1/8+1/56,也许可以发现什么秘密。
生4:是哦,第一个加数的分母比原来分母大1,第二个加数的分母是前两个分母的乘积。
生5:都先别急着下结论,我再举几个例子试一试。
知识结论并非存在于那里,“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标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尽管课堂中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是却不是智力与情趣的最大疆域,老师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拓展“最近发展区”。所以,对于我们想象的创造物提出简单而直接的问题,然后制作出各自令人满意而又美丽的解释。没有其他事物能达到如此纯粹的概念世界,令人着迷、充满趣味。数学的外貌和感觉,就这样给了学生诗意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