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鲁珺瑛+邸月兰
尚珂,1963年生,山东利津人,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物资管理专业,2011年担任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通州区第五届委员会委员,致公党北京物资学院主任委员,兼任中国商业法研究会流通法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等。曾获中国商业科技创新人物、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优秀党员、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等荣誉。
尚珂从事教育事业近三十年,主要研究市场流通法制、社会保障制度,曾主持了酒类管理专门行政立法研究、北京老年残疾社会保障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所主持完成的商务部“十一五”重大立法规划项目《市场流通法研究》为我国制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流通基本法律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借鉴,所完成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市流通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研究》填补了北京市流通产业发展的法制研究空白。
有人说,几十年下来一直都在研究某个问题的人,肯定是个“老学究”,呆板而不通世事。可是于尚珂而言,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只是为了成为一个勤思考、有担当的社会人:怎样的专业建设能给学生提供更加有保障的出路?如何确保流通市场最大程度上的稳定?怎样才能使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与普通大众较为平等的权利?
以流通法律打造法学专业未来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将法学专业细分为流通法方向的高校,北京物资学院的法学专业(流通法方向)的建设过程艰难曲折。2005年8月,北京物资学院在原社会科学教学部基础上成立法政系,而当时一些以法学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已有成型的专业建设理论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进入21世纪后,市场日益活跃,经济类型和结构也日益复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北京物资学院依托其在流通、物流领域的学科特色与优势,成为了全国第一家将法学专业细分出流通法方向的高校。当时,从事法学专业教学和研究多年的尚珂被任命为法政系副主任,她将自己的重点工作放在市场流通法的研究上。“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当时面临的来自外界和校内的质疑不得不让我们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她如是说。“当时就觉得市场流通领域存在一些问题,但具体有什么法律方面的问题,该怎样研究只能一点一点去摸索。”
只有潜心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实质。从研究北京市的流通业态法律环境到整个市场的流通秩序,尚珂提出要完善市场法制建设,完善市场流通法体系,才能应对整个市场中流通秩序混乱的情况。于是,她凭借多年研究法律规范的理论功底,深入研究了法律框架设计的指导思想、条款设计的理由、解决的问题及主要的条款内容,形成了《市场流通法》草案。这项研究解决了市场流通法的构建基准等基本理论问题,填补了流通立法基础问题研究的空白,作为商务部“十一五”重大立法规划项目的相关成果,同时获得商务部2011年全国商务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201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荣誉。
荣誉的背后凝聚的是尚珂和她的团队艰辛的历程。2005年,她们获得了来自政府部门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刚开始研究时经费有限、连开展实地调研和论证都捉襟见肘,可即便是这样,一心想做事情以助推行业发展的尚珂和她的团队,还是坚持了下来。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奋斗,她们主持完成多项商务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的流通法制相关课题,在法学研究方面形成了流通法律研究优势与特色,研究成果获得广泛关注,走在了行业法研究的前沿,也让学院的法学专业名气越来越大。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的法学专业(流通法方向),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经管类和法学专业交叉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具有不错的前景。尚珂说,这主要在于法学专业(流通法方向)的人才培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作为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发展的财经类学校,依托其在商品流通、物流领域的优势学科和资源,突出培养学生在商品流通、物流领域法律制度方面的理论和实务水平。因此,法学专业(流通法方向)的学生们既可以像其他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一样从事律师、公务员工作,也可以在流通类企业轻松找到对口的岗位。
法学专业(流通法方向)的快速发展让尚珂欣喜,但最让她引以为豪的还是她的团队。从最初科研项目的零起步到专业建设的初具规模,尚珂说,一切都要归功于自己的团队。作为校级科研团队的“流通法律制度研究中心”,如今已经有近十名成员,其中不少人与尚珂已经共事了十多年。与尚珂共事多年的法学专业教师高泉也深有同感:“在教师团队方面,我们有一批具有良好法律修养和对市场领域有深刻研究的团队。”尚珂说,虽然自己是项目牵头人,但这些研究项目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大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齐心协力完成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等工作。提起团队建设,高泉说:“作为这两个校级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一方面,尚老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影响着所有人,大多数课题或研究项目都是她申请以后,亲自带领团队一起合作完成;另外一方面,尚老师十分看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她一直呼吁要为青年人搭建相关平台,提供机会。例如,青年人作为项目参与人直接进组,给他们分配任务,让他们熟悉项目,跟大家一起交流……这些都无疑让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
“大学是一个试错过程,自我纠错才能自我成长”
拥有28年教龄的尚珂,始终为自己是一名教师感到自豪。先后获评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伴随着她教师职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她说,这是对一名教师最大的褒奖,她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骄傲。
1986年进入高校工作,尚珂主要教授“经济法”“竞争法”等法律相关课程。虽然大多数人都觉得法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大量的法律条文和定量分析难免会让人觉得枯燥,但她觉得这是一门很有趣的专业。在课上,她不是拿着课本上那些条条框框跟学生们讲课,而是将自己在校外担任学术顾问和社会实践中所见所闻的案例带到课堂。课本是死的,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但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思维模式的培养。”尚珂说。通过把社会上的案例带到课堂,跟学生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大四学生黄馨瑶在上过尚珂的《竞争法》课程以后,认为她的课更像是一泉活水。“她上课,不会照本宣科,而是提一些社会现状以及与企业相关的问题让我们回答,上她的课,头脑风暴是免不了的。可也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走出了书本的束缚。”而在研究生栗智慧的心中,尚珂导师则是一个像母亲一样的人。“她取得了很多成就,做事情十分严谨,可是对学生却一点都不苛刻。在每周一次的导师讨论会上,除了讨论一些研究问题和询问她们相关课题的进度,尚老师还会询问一些最近天气比较干燥有没有吃水果、天气转冷是否有穿厚衣服的生活细节……”
“在学生教育上,最重要的工作还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师团队。”作为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院长,尚珂既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从最初建立法学专业时的一名教师专门负责几名学生的“导师制”的尝试,到现在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结合的“双导师制”实行,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已经成了尚珂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而每次在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尚珂提得最多的还是要勇于尝试、不断实践。她认为,大学生活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任何人总结的经验教训都只是参考而已。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自己摸索这个社会的规则和程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犯错误,可是只有发现错误,你才能解决错误。”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已建立起20个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并与通州区司法局、律师事务所及一些流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另外,由北京物资学院主办的每年一次的市场流通法制论坛是产学研政等方面人士交流、探讨流通法制建设的学术交流平台,在这个学术交流平台上,尚珂及她的科研团队不断地提出新的研究成果,发布学术研究观点,也为学生开阔了眼界。
参政议政,做一个有担当的社会人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良心在于那些仰望星空、不断为社会建设与百姓生活而脚踏实地奋斗着的人们。作为北京市、通州区的政协委员,尚珂是一位心系社会、有责任感的社会工作志愿者,积极主动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责。
科学研究不是坐在房子里空想出来的,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尚珂及她的团队,在研究流通领域法律建设问题时,针对每一项研究项目都要进行大量市场调研才能展开工作。例如,在主持商务部《酒类行政立法必要性研究》项目时,她先是将酒类企业现状调查清楚,然后是酒类流通渠道问题、酒类流通市场环境、酒类流通市场问题……每一个问题,对她而言都是新的挑战,每一项研究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新。从最初的粮食问题,到《网络营销运营规范》的网络法律建设,再到后来的酒类立法、规范酒类流通市场秩序的研究,无一不体现着尚珂在做研究中的深入与创新,为解决市场流通中的社会焦点问题所做的努力。
除了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外,尚珂也在不断地走出校园,奉献社会。她不仅承担了一些与她本专业相关的社会任职,如北京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北京市地税局特约监察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北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学会理事,而且还担任了中国残疾人研究会理事,十分关注弱势群体、公益事业。
早期在国外留学和访问时,她发现国外的残疾人工作者随处可见,因为政府都会为他们预留岗位,而且会建设相应的残疾人公共设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不由让她陷入思考:在经济从底部往上发展的时候,关注社会大部分人的主流问题是整个社会的工作重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公平的理念会成为社会发展中的最强音,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残疾人、老年人等少数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正是怀揣着为弱势群体走进社会、创造平等社会环境的热忱之心,尚珂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然后提出“关于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医养结合,完善养老服务功能”“贯彻《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政府为残疾人就业预留岗位”等一系列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促进残疾人就业等相关的提案。这些紧贴社会需要的课题研究和提案,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尚珂本人也曾两次被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评为优秀致公党党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学者到管理者,再到社会人,尚珂用她的知行统一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足迹……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尚珂,1963年生,山东利津人,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物资管理专业,2011年担任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通州区第五届委员会委员,致公党北京物资学院主任委员,兼任中国商业法研究会流通法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等。曾获中国商业科技创新人物、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优秀党员、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等荣誉。
尚珂从事教育事业近三十年,主要研究市场流通法制、社会保障制度,曾主持了酒类管理专门行政立法研究、北京老年残疾社会保障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所主持完成的商务部“十一五”重大立法规划项目《市场流通法研究》为我国制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流通基本法律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借鉴,所完成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市流通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研究》填补了北京市流通产业发展的法制研究空白。
有人说,几十年下来一直都在研究某个问题的人,肯定是个“老学究”,呆板而不通世事。可是于尚珂而言,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只是为了成为一个勤思考、有担当的社会人:怎样的专业建设能给学生提供更加有保障的出路?如何确保流通市场最大程度上的稳定?怎样才能使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与普通大众较为平等的权利?
以流通法律打造法学专业未来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将法学专业细分为流通法方向的高校,北京物资学院的法学专业(流通法方向)的建设过程艰难曲折。2005年8月,北京物资学院在原社会科学教学部基础上成立法政系,而当时一些以法学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已有成型的专业建设理论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进入21世纪后,市场日益活跃,经济类型和结构也日益复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北京物资学院依托其在流通、物流领域的学科特色与优势,成为了全国第一家将法学专业细分出流通法方向的高校。当时,从事法学专业教学和研究多年的尚珂被任命为法政系副主任,她将自己的重点工作放在市场流通法的研究上。“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当时面临的来自外界和校内的质疑不得不让我们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她如是说。“当时就觉得市场流通领域存在一些问题,但具体有什么法律方面的问题,该怎样研究只能一点一点去摸索。”
只有潜心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实质。从研究北京市的流通业态法律环境到整个市场的流通秩序,尚珂提出要完善市场法制建设,完善市场流通法体系,才能应对整个市场中流通秩序混乱的情况。于是,她凭借多年研究法律规范的理论功底,深入研究了法律框架设计的指导思想、条款设计的理由、解决的问题及主要的条款内容,形成了《市场流通法》草案。这项研究解决了市场流通法的构建基准等基本理论问题,填补了流通立法基础问题研究的空白,作为商务部“十一五”重大立法规划项目的相关成果,同时获得商务部2011年全国商务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201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荣誉。
荣誉的背后凝聚的是尚珂和她的团队艰辛的历程。2005年,她们获得了来自政府部门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刚开始研究时经费有限、连开展实地调研和论证都捉襟见肘,可即便是这样,一心想做事情以助推行业发展的尚珂和她的团队,还是坚持了下来。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奋斗,她们主持完成多项商务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的流通法制相关课题,在法学研究方面形成了流通法律研究优势与特色,研究成果获得广泛关注,走在了行业法研究的前沿,也让学院的法学专业名气越来越大。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的法学专业(流通法方向),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经管类和法学专业交叉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具有不错的前景。尚珂说,这主要在于法学专业(流通法方向)的人才培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作为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发展的财经类学校,依托其在商品流通、物流领域的优势学科和资源,突出培养学生在商品流通、物流领域法律制度方面的理论和实务水平。因此,法学专业(流通法方向)的学生们既可以像其他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一样从事律师、公务员工作,也可以在流通类企业轻松找到对口的岗位。
法学专业(流通法方向)的快速发展让尚珂欣喜,但最让她引以为豪的还是她的团队。从最初科研项目的零起步到专业建设的初具规模,尚珂说,一切都要归功于自己的团队。作为校级科研团队的“流通法律制度研究中心”,如今已经有近十名成员,其中不少人与尚珂已经共事了十多年。与尚珂共事多年的法学专业教师高泉也深有同感:“在教师团队方面,我们有一批具有良好法律修养和对市场领域有深刻研究的团队。”尚珂说,虽然自己是项目牵头人,但这些研究项目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大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齐心协力完成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等工作。提起团队建设,高泉说:“作为这两个校级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一方面,尚老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影响着所有人,大多数课题或研究项目都是她申请以后,亲自带领团队一起合作完成;另外一方面,尚老师十分看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她一直呼吁要为青年人搭建相关平台,提供机会。例如,青年人作为项目参与人直接进组,给他们分配任务,让他们熟悉项目,跟大家一起交流……这些都无疑让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
“大学是一个试错过程,自我纠错才能自我成长”
拥有28年教龄的尚珂,始终为自己是一名教师感到自豪。先后获评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伴随着她教师职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她说,这是对一名教师最大的褒奖,她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骄傲。
1986年进入高校工作,尚珂主要教授“经济法”“竞争法”等法律相关课程。虽然大多数人都觉得法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大量的法律条文和定量分析难免会让人觉得枯燥,但她觉得这是一门很有趣的专业。在课上,她不是拿着课本上那些条条框框跟学生们讲课,而是将自己在校外担任学术顾问和社会实践中所见所闻的案例带到课堂。课本是死的,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但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思维模式的培养。”尚珂说。通过把社会上的案例带到课堂,跟学生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大四学生黄馨瑶在上过尚珂的《竞争法》课程以后,认为她的课更像是一泉活水。“她上课,不会照本宣科,而是提一些社会现状以及与企业相关的问题让我们回答,上她的课,头脑风暴是免不了的。可也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走出了书本的束缚。”而在研究生栗智慧的心中,尚珂导师则是一个像母亲一样的人。“她取得了很多成就,做事情十分严谨,可是对学生却一点都不苛刻。在每周一次的导师讨论会上,除了讨论一些研究问题和询问她们相关课题的进度,尚老师还会询问一些最近天气比较干燥有没有吃水果、天气转冷是否有穿厚衣服的生活细节……”
“在学生教育上,最重要的工作还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师团队。”作为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院长,尚珂既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从最初建立法学专业时的一名教师专门负责几名学生的“导师制”的尝试,到现在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结合的“双导师制”实行,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已经成了尚珂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而每次在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尚珂提得最多的还是要勇于尝试、不断实践。她认为,大学生活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任何人总结的经验教训都只是参考而已。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自己摸索这个社会的规则和程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犯错误,可是只有发现错误,你才能解决错误。”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已建立起20个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并与通州区司法局、律师事务所及一些流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另外,由北京物资学院主办的每年一次的市场流通法制论坛是产学研政等方面人士交流、探讨流通法制建设的学术交流平台,在这个学术交流平台上,尚珂及她的科研团队不断地提出新的研究成果,发布学术研究观点,也为学生开阔了眼界。
参政议政,做一个有担当的社会人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良心在于那些仰望星空、不断为社会建设与百姓生活而脚踏实地奋斗着的人们。作为北京市、通州区的政协委员,尚珂是一位心系社会、有责任感的社会工作志愿者,积极主动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责。
科学研究不是坐在房子里空想出来的,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尚珂及她的团队,在研究流通领域法律建设问题时,针对每一项研究项目都要进行大量市场调研才能展开工作。例如,在主持商务部《酒类行政立法必要性研究》项目时,她先是将酒类企业现状调查清楚,然后是酒类流通渠道问题、酒类流通市场环境、酒类流通市场问题……每一个问题,对她而言都是新的挑战,每一项研究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新。从最初的粮食问题,到《网络营销运营规范》的网络法律建设,再到后来的酒类立法、规范酒类流通市场秩序的研究,无一不体现着尚珂在做研究中的深入与创新,为解决市场流通中的社会焦点问题所做的努力。
除了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外,尚珂也在不断地走出校园,奉献社会。她不仅承担了一些与她本专业相关的社会任职,如北京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北京市地税局特约监察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北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学会理事,而且还担任了中国残疾人研究会理事,十分关注弱势群体、公益事业。
早期在国外留学和访问时,她发现国外的残疾人工作者随处可见,因为政府都会为他们预留岗位,而且会建设相应的残疾人公共设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不由让她陷入思考:在经济从底部往上发展的时候,关注社会大部分人的主流问题是整个社会的工作重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公平的理念会成为社会发展中的最强音,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残疾人、老年人等少数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正是怀揣着为弱势群体走进社会、创造平等社会环境的热忱之心,尚珂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然后提出“关于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医养结合,完善养老服务功能”“贯彻《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政府为残疾人就业预留岗位”等一系列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促进残疾人就业等相关的提案。这些紧贴社会需要的课题研究和提案,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尚珂本人也曾两次被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评为优秀致公党党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学者到管理者,再到社会人,尚珂用她的知行统一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足迹……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