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探究下的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

    问题解决能力是《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每一个学段对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习的难度以及要培养的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新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阐述是:一、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二、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三、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四、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因此,从具体课程标准出发,深层次挖掘、研究、探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真正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以下以《1米有多长》为例展开说明我在具体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

     从学生实际出发,提供有趣的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把具体问题情境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熟悉、喜闻乐道的事物引入课堂,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1米有多长”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你知道1米到刘老师身体的哪个位置吗?生1拿了一张小贴纸贴到我的胸前,生2说到我的腰的位置,生3说到我的脖子的位置......学生特别想表达自己的猜想,为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做好了铺垫。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地尝试着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例如学习“1米有多长”时,我先让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究这个问题。学生在认识了米尺之后,通过实际测量验证了从地面到我腰部的位置是1米长,随后他们也尝试测量了1米到他们身体的哪个位置。在测量活动中理解了1米到底有多长,把这个抽象的单位通过各种测量活动内化吸收。

     教育家钱守望说过,对话的本质在于在自我中发现他人和在他人中发现自己。对话作为一种意识,所换来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汇报分享等一系列活动,创设了积极交流、分享的互动平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1米有多长,感受1米与100厘米之间的关系。

     反思是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途径。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总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不应把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获得高分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更应把眼光放到具有长远意义的能力培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湾小学 刘兰兰)

相关文章!
  • 受人类听觉系统的启发首次通过

    衣服可以像人的“耳朵”一樣,作为声音“ 收集器” 吗?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衣服就能实现接听电话、定位、听诊心肺肠胃等生理信号、帮助听

  • 武汉光谷马鞭草花海在哪里 光

    近期武汉紫色花海火了!这是坐标于光谷边上的马鞭草花海,很适合小姐妹们打开拍照,已经成为网红约会胜地了!目前,光谷马鞭草花海是不收

  • 全球主要氖气供应商关停进一步

    据了解,由于目前的俄乌战事,供给全球50%左右半导体级氖气的乌克兰公司Ingas 和Cryoin,已于近日关闭生产。这两家氖气供应商的关停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