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引导 全员参与

李兴华
【摘 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高校“三困学生”就业问题更显突出和重要,该问题的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详细阐述建立一套全程引导、全员参与的贯穿于大学本科四年整体过程的精准帮扶机制,对解决“三困学生”学业、就业及生涯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三困学生; 就业; 帮扶机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9-0095-02
前言
“三困学生”是指在经济上、学习上或心理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在校大学生,是高校最主要的弱势群体。帮助这部分同学顺利完成学业,提升就业能力,实现人生目标的意义重大。高等学校将对三困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按照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实施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教育。以就业指导课和就业讲座为有效载体,从学生入学开始就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三困学生”群体就业帮扶机制的探索,正是贯穿于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培养阶段,为就业创业类人才提供发展路径的全程引导过程。
一、通识教育阶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及心理指导帮扶
(一)加强心理关注及辅导
据统计, 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近30%, 特困生比例为10% ~ 15% 。这些学生不仅面临着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等经济方面的压力, 更承受着贫富差距问题带来的心理方面的困扰。很多贫困学生的经济拮据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心理调适能力、性格和人格健康, 甚至表现出极度自卑、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这些特点往往影响“三困生”的发展。应由学校心理中心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并在收到反馈结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三级保健网络,调动宿舍、班级心理信息员、党员同学等学生骨干、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密切关注困难群体学生的心理状况,能够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并且进行有效的干预。对于广大的“三困学生”群体,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促使其尽力克服在就业方面的消极情绪。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将对“三困生”的思想引导作为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党团建设、新生入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多个方面将工作做深做实。例如,在入校之后,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引导其对自己的大学四年做出规划,同时利用多種职业规划的工具促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充分了解,邀请专家学者为该群体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系列讲座等。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积极开设面向新生中的“三困学生”群体的“绿色成长系列讲座”等帮扶课程,为他们提供校园生活全方位的指导,注重实用性和思想引导性。通过现场演示讲解,课后交流拓展等方法,帮助这些“三困学生”尽快掌握重要的校园资源,顺利开始他们的大学新生活,同时进行就业形势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如主动进取的就业竞争观,脚踏实地的敬岗爱业观,科学合理的职业选择观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观等。
二、 专业培养阶段,突出学业针对性指导,夯实相关知识基础
(一) 整合资源,成立学业帮扶中心
针对“三困学生”群体,可以整合各方面资源,成立学生学业帮扶中心,按照“全员参与”的指导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学业帮扶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邀请在教学方面富有经验的老教授为这部分学业困难的同学开设专门的学业辅导讲座,梳理重点的知识点,传授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能。二是由学业帮扶中心的老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具体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其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并安排党员及学长等学生骨干监督实施,抓好落实。三是成立各类课外学习互助小组。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助改善其学习面貌。四是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基础学科论坛、 “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和培养在学术上富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精心开设就业创业类课程,给予选课指导
针对“三困学生”群体,在对于通识通修、开放选修课程模块的选课方面也应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指导,根据个人的生涯规划及毕业后发展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夯实求职及深造所需的相关知识基础。在开设通识性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还可开设一系列行业性的就业创业类课程,如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开设的行业类就业指导课程——《化学化工行业就业创业指导》,该课程邀请行业协会专家、企业家校友、南京大学产业教授等多方面人士进行授课,内容涵盖了如“化学化工类人才职业素养提升”、“ 化学化工行业求职准备”、“ 精细化学品开发与商业化”等诸多方面,内容新颖、案例丰富,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学生尤其是“三困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和求职能力,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三、 多元培养阶段,注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企业实习中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 创造实践实习载体,提高综合能力
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无论是高校各相关部门,还是院系,都有责任为毕业生困难群体寻求和争取更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实践实习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并非单纯指到用人单位进行的为期一两个月甚至半年的提前工作,而是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贯穿始终的、不同阶段不同主题和形式的实践互动,使学生强化“大实践、大实习”的概念。根据对学生几年来能力发展的情况的个性化了解和判断,有的放矢的利用各种求职准备活动,提升毕业生困难群体中准备就业的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二) 在实习实践中及就业指导中,为“三困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及实习实践活动中,给予“三困学生”群体更多的关注和机会,旨在锻炼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求职能力。如在暑期社会实践团中,设置指定分配给家庭困难学生的相应名额,以期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随着这方面工作力度的加大,对“三困学生”的资助甚至可以拓展到出国交流、出境考察等领域。
针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学校和院系两级都应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其踏入毕业班求职就业前,各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老师应专门召集该群体求职同学,举行关于就业实务辅导讲座,具体讲解如签约、解约、维护自身权益、调档、户口办理等具体事项。同时,通过举办专业人士就业指导讲座、学长求职交流会、简历大赛、模拟群面、生涯规划大赛、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使其多多积累,增强就业相关知识和能力的积淀,更加了解自身特质,进一步确定就业方向,以期在进入毕业班之后进行求职活动时,厚积薄发,找到合适且满意的工作。
四、 广泛利用资源,全员参与,合理搭建就业平台
(一) 利用校友资源,为“三困学生”群体就业工作服务
由于全球金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学校和院系积极开辟渠道,发动和调动比以往更加广阔的资源,校友就是一块应该善加利用的宝贵资源。在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的服务工作中,可以通过学校校友会等多方面主动联系杰出校友们,主要预期效果有三:一是与对方所在企事业单位沟通,促成其当年招聘计划在我校的投放和增加;二是主动出击,牵线搭桥,根据实际情况,将符合对方单位招聘要求的困难毕业生有针对性的推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与单位员工的联谊活动或互访参观活动;三是通过前期沟通和联系,邀请杰出校友回母校,对应届困难毕业生甚至准毕业生,给予求职方面相关的实务性指导。
(二)举办行业类校园专场招聘会
由学校支持,院系牵头,校企合作,举办行业类专场招聘会,发动各方面力量争取更多更合适的就业岗位。此类招聘会针对性强,集宣讲、现场招聘、面试为一体,为用人单位和相关专业学生的充分交流提供了良好条件。在专场招聘会中,学校和院系不仅可以着力向用人单位推荐困难学生群体,更重要的是,由于招聘会是在校园中举行的,可以通过安排家庭困难毕业班学生投入招聘会的组织筹备过程来锻炼提升他们个人综合能力及求职能力,包括培养他们的就职信心。
(三)设立针对“三困学生”的就业扶助基金
设立专门为“三困学生”服务的就业扶助基金,加大帮扶力度。以南京大学为例,目前主要有两项就业扶助基金,分别为华民慈善基金和欧莱雅助学金。各院系一方面配合校就业中心做好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为了给“三困学生”群体争取更多的资助和培训实习等相关机会,大力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申请以上两项基金,同时敦促他们积极参加华民慈善基金会组织的专项就业能力培训等活动。其中,华民慈善基金会自2010年起,在南京大学设立贫困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每年在投放100个名额,以现金资助、能力提升、提供实习和招聘信息三种方式相结合,针对三困学生进行就业帮扶,取得良好效果。
(四) 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职业化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需要专业化、职业化,很多问题不仅涉及到一般的教育管理辅导,还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学生情感、隐私等诸多方面,对三困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因此,为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提高,各职能部门及院系就业指导、学生工作相关教师还应注重自身建设,参加诸如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际职业规划师等培训,以获得相关的就业指导专业资质,为在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专业化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奠定基础。
高校“三困学生”是目前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體,全程引导、全员参与的就业发展帮扶机制,将使得该群体在个人就业信心和求职综合能力方面得到显著的提升,将有力提升三困学生就业工作的成效,从而促进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全局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朝宾.大学生弱势群体探析[J].乾南民族师范学院 学报,2003,(1).
[2]许慧敏.浅谈求职中的大学生弱势群体[J].山西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陈婷婷.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江 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
[4]和建华,王慧莹.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J].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5).
[5]米学芹,林童,家友.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 探析[J].大学生就业,2006,(3).
[6]陈兴华.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忻州师 范学院学报,2010,(3).
[责任编辑:马雅兰]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