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支架构建的实践研究
沈秀宜
【摘要】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个完成从低段写作向高段写作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思维导图在提高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上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积极作用。另外,思维导图还具有习作支架构建的功能,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写作之前构建起一个写作支架,把握写作的大体方向与大体内容,进而使写作内容更具有组织性与条理性,对解决写作空泛的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
小学语文中段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而习作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学生要从低段写作向高段写作转变,但是此阶段的学生抽象能力还未成熟,所以需要我们对此进行培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想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化抽象为具体,使我们的想法能够得到一个简单的构建,这种工具对我们在小学语文中段的习作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弥补学生抽象能力的不足,进而来帮助学生向高段写作的过渡。
一、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定的阅读量。为什么会感到无话可说呢?原因之一是没有充足的阅读量,那么在写作的时候就会缺乏素材,没有具体的写作素材,就会发现在无法写作,而无法写作就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进而对写作感到厌恶。那么我们在平时就该让学生多阅读,积累阅读量,当然还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2.抽象思维较弱。小学语文中段的习作教学,要顾及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缺乏逻辑思辨的成分,但是小学又是一个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我们在此更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思维培养。
3.缺乏写作兴趣。小学是一个有强烈好奇心的阶段,但也是一个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阶段,一些不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写作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对写作散失兴趣。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中段的习作教学中,应该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要注重对学生的写作的兴趣培养,而不是只注重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二、思维导图的含义与作用探究
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导图,主要是人借助五官去感受客观事物后,在脑海中反射出的一种与图像关联的文字内容。人们可以根据此构建层级性的知识内容。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方法。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中段的习作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培养创新思维上具有积极作用,对习作水平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1.化抽象为形象。思维导图能够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使学生来理解作文的写作思路,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抽象化的思维用具体化的方式来给学生讲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像、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而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达到把形象思维与思维形式结合起来,进而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将课程构建的思维导图层次化,用思维导图将不同难易程度的知識进行分层次教学,可在上课的过程中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在每一个层次的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主思考或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散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下一阶段难度提升的教学内容做铺垫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模式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3.有利于构建起作文支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在心中构建起作文的大体框架,进而在写作时就能够条理清晰,表达更具有具体性,能够解决表达混乱、内容空泛的问题。思维导图可以协助他们在准备阶段更清楚细致的完善自己的构思,使演说更具有组织性、条理性,不易迷失思路。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作用也是如此,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给与学生一个写作的方向,且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会把思维发散,发现一些更有趣的事情,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且教授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写作,可以提高写作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导图可以把思维运用图式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东西去写,提高了想象力。另一方面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掌握住写作的大体结构,构建起大体的框架,使作文的内容更充实、更具有组织性与条理性。总的来说,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符合此阶段的阶段特征,是小学语文中段习作过渡的一个重要工具,对提高此阶段学生的习作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达女.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8,(03):29.
[2]陈立娟,陈小会.利用概念图培养创新思维的理论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8,(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