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张澜 张雪薇
【摘 要】随着大学生自杀现象层出不断,暴力伤害同学等现象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些现象出现的首要原因就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更有部分大学生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追寻迷失了方向。这些现象已然成为家长、学校、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大学生关注的重点,也引发了人民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深入思考。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对生命意识认识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大学生对生命意识正确树立的原因并阐述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9-0091 -02
一、生命意识概述
生命意识是指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它意味着个体生命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对社会发展的逐渐适应,根据个体的先天条件加上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后期教育,逐渐形成的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知和感悟。本文中讨论的生命意识分为两部分:一是个体维持生命的延续和存在,即生存意志,为生命意识中较为浅显的阶段;二而是大学生目前追求的生命价值、生命意义、人生理想等相关想法、态度则为较深层次的生命价值意识。
由于中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教育的观念下没有系统科学的关于生命意识知识的教学体系,对于生命死亡更是避而不谈,致使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只有少部分能够较为清楚的理解生命意识,大部分人对于他人的生命意识呈现出的都是漠视、冷淡,而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够做到注重自我生命意识外同时关照他人的生命价值。
二、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缺失
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的成长环境也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迅猛改变。从他们一出生开始就接受着推崇自由,人人平等的教育理念。伴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家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以及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上。缺乏了对其本身生命意识的教育,导致当代大学生从小就缺乏生命意识的概念,从而无法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将这一意识进行补充教育,就会容易出现对自我或他人生命漠视的行为,例如在与他人进行共同的学习生活时,会轻易出现用语言或暴力伤害其他同学。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由于缺乏自我生命价值意识,怯于面对,甚至选择放弃生命去逃避困难。
在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倡导着追求理想、追求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选择性的回避有关死亡的话题,导致学生从小就对死亡这一概念有缺失。经资料分析研究显示,从小在家庭和学校中缺失生命意识教育的学生在日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人格扭曲甚至自杀等其他行为。生命意识浅薄的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及社会环境后,難以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也难以对生命意义拥有正确的理解。
(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步入大学后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快速发生改变,受社会媒体及网络多方面的影响,负面资讯快速广泛的传播,导致大学生人性的迷失、精神危机的加重。例如电影《心理罪城市之光》里面有一片段:网络投票达到一定目标后启动定时炸弹,将一个人的生命交于手机背后素未谋面的人手中,电影镜头里很多大学生为了寻求新鲜感和刺激,由于缺乏对他人生命意识的认识,面对这种事件,丝毫没有考虑过他人生命存在的重要性、意义以及价值,索性直接选择“死亡炸弹”那一票。
受当代社会环境及网络媒体的影响,大学生在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诸如此类事件中经常表现出冷漠、忽视、对他人生命见死不救的态度,更有甚者为金钱、私欲去伤害他人生命。这些社会现象不断的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变得脆弱而无助,此后感到迷茫、失落、痛苦、心理混乱,他们开始对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在这种冲击中迷失了方向,拥有的只是生命感知的日渐麻木,生命情感的日益僵化和干涸,生命意志的日渐消沉和生命价值的失落。[4]
(三)大学生自身意识薄弱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心理敏感,冲动易怒。经资料分析研究,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较好的理解自我生命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包括之后想取得的生命价值;相反很少能有人意识到他人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初入大学,多数学生还停留在父母保护的意识下,偶尔遇到学业上的压力,人际交往上的问题,如若处理不及时或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当这些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部分学生就容易出现采取放弃生命,暴力伤害他人等其他极端行为。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和成年的交替期,情绪起伏波动较大,易受外界影响,同时大学时期也是两性交往的初期阶段,因性格的差异和心智不够成熟,在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双方意见不一,面临分手等其他情况,更有甚者会因此受打击,萎靡不振,从而否定自我的生命价值,情况严重的同学甚至会产生偏执、报复心理,在此后的情感交往过程中,无法释怀,造成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悲剧。
三、 改善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对策
(一)构建学校家庭双向教育的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将高校只关注学习成绩的现状做出改善,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把生物、生命、心理、社会、伦理多种课程融会贯通,提炼出与生命意识教育相关的知识,将学生之前缺失的生命意识教育,以及不完整的生命意识教育,重新在课堂上讲授,定期开展一些与生命意识相关的系列专题活动,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追求个人理想与目标,追求全人类文明的同时关注生命的价值。在校期间老师应该不断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将可能发生的生命危机问题及时扼杀在萌芽中。
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足的,只有将学校与家庭强强联合起来,携手打造注重生命意识的环境,才能够有效的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的观念。家长要将关注学习成绩的注意力分一部分转移到培养孩子生命意识的教育上,使他们在家庭氛围中就能体验到生命的重要性,同时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在遇到危险的时刻要切实的做出对他人生命意识保护的行动。学校和家长要定期互相沟通联系,双方保持对学生关注生命意识的态度的同步,在出现危机或问题的时候两方共同作出相应的疏导,避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优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会”环境
目前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可以避免学生产生过多的压力,[5]在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能有一个正能量的环境,减少和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加强全社会各界人士营造和爱护生命意识的整体氛围,让大学生不仅在校园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在之后步入社会工作也能感同身受。根据十九大的要求加强大学生身边的网络、报刊、影音等传播媒体的健康性,拒绝不良风气腐蚀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避免产生对生命意义的误解、扭曲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学校的管理部门也要秉承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校园现有的不良文化风气,改善“校园社会”的低俗文化氛围。培养和加强师资队伍,专门负责优化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生命意识的形成提供重要保证。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在迈入社会前的校园生活中就应该让大学生体会到除了培养学习能力之外,也同时要注意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良性的校园、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而大学时期作为过渡阶段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从自我出发加强对生命意识的升华
每一位大学生都希望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此同时领悟人生意义,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能够正确树立生命意识,还需要大学生自我进行加强。首先,大学生要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明白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存在的正确态度,在遇到挫折或者压力的时候能够进行自我调节,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轻易出现自残,自杀等其他危险行为,减少语言暴力伤害他人,从根本上认知每个人的生命价值都是相同的。在此方面有缺失的同学,可以在大学期间选修与生命意识相关的课程,逐步实现自身价值。
在理解和领悟生命意识的基础上,要寻求提升生命价值的方法,在不断接受高等教育,提升理论知识、改正缺点的同时,要在社会实践上有一番作为。将自我与他人和社会联系到一起,通过多方面、内因和外因相互结合吸收当下时代最积极向上的能量,抵触和拒绝不良思想对生命价值的腐蚀。也应适当的走出校园,到社会进行初步的实践,将个人生命价值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促成良好的生命意识升华。
正确的生命意识能够引导我们实现更好的生命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展现出目前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缺失严重,无论是大学生本身还是家长和老师对生命意识教育都不够重视。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学校及全社会有义务和责任教育他们形成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
参考文献:
[1]冯川川.由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 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2]刘绍敏.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及其培养研究[J].商业经 济,2016,(5).
[3]易娇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研究 [D].重慶工商大学,2013.
[4]张翔.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探讨[J].学理论, 2013,(12).
[5]李桂凤.和谐校园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 论文集[C].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国际 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2010.
[6]姚月红.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J].浙 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4).
[7]虞文新.生命意识的界定与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目标 分析[J].科技资讯,2008,(5).
[责任编辑:马雅兰]
【摘 要】随着大学生自杀现象层出不断,暴力伤害同学等现象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些现象出现的首要原因就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更有部分大学生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追寻迷失了方向。这些现象已然成为家长、学校、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大学生关注的重点,也引发了人民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深入思考。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对生命意识认识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大学生对生命意识正确树立的原因并阐述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9-0091 -02
一、生命意识概述
生命意识是指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它意味着个体生命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对社会发展的逐渐适应,根据个体的先天条件加上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后期教育,逐渐形成的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知和感悟。本文中讨论的生命意识分为两部分:一是个体维持生命的延续和存在,即生存意志,为生命意识中较为浅显的阶段;二而是大学生目前追求的生命价值、生命意义、人生理想等相关想法、态度则为较深层次的生命价值意识。
由于中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教育的观念下没有系统科学的关于生命意识知识的教学体系,对于生命死亡更是避而不谈,致使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只有少部分能够较为清楚的理解生命意识,大部分人对于他人的生命意识呈现出的都是漠视、冷淡,而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够做到注重自我生命意识外同时关照他人的生命价值。
二、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缺失
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的成长环境也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迅猛改变。从他们一出生开始就接受着推崇自由,人人平等的教育理念。伴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家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以及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上。缺乏了对其本身生命意识的教育,导致当代大学生从小就缺乏生命意识的概念,从而无法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将这一意识进行补充教育,就会容易出现对自我或他人生命漠视的行为,例如在与他人进行共同的学习生活时,会轻易出现用语言或暴力伤害其他同学。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由于缺乏自我生命价值意识,怯于面对,甚至选择放弃生命去逃避困难。
在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倡导着追求理想、追求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选择性的回避有关死亡的话题,导致学生从小就对死亡这一概念有缺失。经资料分析研究显示,从小在家庭和学校中缺失生命意识教育的学生在日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人格扭曲甚至自杀等其他行为。生命意识浅薄的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及社会环境后,難以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也难以对生命意义拥有正确的理解。
(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步入大学后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快速发生改变,受社会媒体及网络多方面的影响,负面资讯快速广泛的传播,导致大学生人性的迷失、精神危机的加重。例如电影《心理罪城市之光》里面有一片段:网络投票达到一定目标后启动定时炸弹,将一个人的生命交于手机背后素未谋面的人手中,电影镜头里很多大学生为了寻求新鲜感和刺激,由于缺乏对他人生命意识的认识,面对这种事件,丝毫没有考虑过他人生命存在的重要性、意义以及价值,索性直接选择“死亡炸弹”那一票。
受当代社会环境及网络媒体的影响,大学生在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诸如此类事件中经常表现出冷漠、忽视、对他人生命见死不救的态度,更有甚者为金钱、私欲去伤害他人生命。这些社会现象不断的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变得脆弱而无助,此后感到迷茫、失落、痛苦、心理混乱,他们开始对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在这种冲击中迷失了方向,拥有的只是生命感知的日渐麻木,生命情感的日益僵化和干涸,生命意志的日渐消沉和生命价值的失落。[4]
(三)大学生自身意识薄弱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心理敏感,冲动易怒。经资料分析研究,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较好的理解自我生命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包括之后想取得的生命价值;相反很少能有人意识到他人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初入大学,多数学生还停留在父母保护的意识下,偶尔遇到学业上的压力,人际交往上的问题,如若处理不及时或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当这些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部分学生就容易出现采取放弃生命,暴力伤害他人等其他极端行为。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和成年的交替期,情绪起伏波动较大,易受外界影响,同时大学时期也是两性交往的初期阶段,因性格的差异和心智不够成熟,在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双方意见不一,面临分手等其他情况,更有甚者会因此受打击,萎靡不振,从而否定自我的生命价值,情况严重的同学甚至会产生偏执、报复心理,在此后的情感交往过程中,无法释怀,造成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悲剧。
三、 改善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对策
(一)构建学校家庭双向教育的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将高校只关注学习成绩的现状做出改善,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把生物、生命、心理、社会、伦理多种课程融会贯通,提炼出与生命意识教育相关的知识,将学生之前缺失的生命意识教育,以及不完整的生命意识教育,重新在课堂上讲授,定期开展一些与生命意识相关的系列专题活动,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追求个人理想与目标,追求全人类文明的同时关注生命的价值。在校期间老师应该不断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将可能发生的生命危机问题及时扼杀在萌芽中。
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足的,只有将学校与家庭强强联合起来,携手打造注重生命意识的环境,才能够有效的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的观念。家长要将关注学习成绩的注意力分一部分转移到培养孩子生命意识的教育上,使他们在家庭氛围中就能体验到生命的重要性,同时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在遇到危险的时刻要切实的做出对他人生命意识保护的行动。学校和家长要定期互相沟通联系,双方保持对学生关注生命意识的态度的同步,在出现危机或问题的时候两方共同作出相应的疏导,避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优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会”环境
目前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可以避免学生产生过多的压力,[5]在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能有一个正能量的环境,减少和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加强全社会各界人士营造和爱护生命意识的整体氛围,让大学生不仅在校园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在之后步入社会工作也能感同身受。根据十九大的要求加强大学生身边的网络、报刊、影音等传播媒体的健康性,拒绝不良风气腐蚀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避免产生对生命意义的误解、扭曲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学校的管理部门也要秉承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校园现有的不良文化风气,改善“校园社会”的低俗文化氛围。培养和加强师资队伍,专门负责优化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生命意识的形成提供重要保证。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在迈入社会前的校园生活中就应该让大学生体会到除了培养学习能力之外,也同时要注意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良性的校园、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而大学时期作为过渡阶段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从自我出发加强对生命意识的升华
每一位大学生都希望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此同时领悟人生意义,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能够正确树立生命意识,还需要大学生自我进行加强。首先,大学生要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明白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存在的正确态度,在遇到挫折或者压力的时候能够进行自我调节,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轻易出现自残,自杀等其他危险行为,减少语言暴力伤害他人,从根本上认知每个人的生命价值都是相同的。在此方面有缺失的同学,可以在大学期间选修与生命意识相关的课程,逐步实现自身价值。
在理解和领悟生命意识的基础上,要寻求提升生命价值的方法,在不断接受高等教育,提升理论知识、改正缺点的同时,要在社会实践上有一番作为。将自我与他人和社会联系到一起,通过多方面、内因和外因相互结合吸收当下时代最积极向上的能量,抵触和拒绝不良思想对生命价值的腐蚀。也应适当的走出校园,到社会进行初步的实践,将个人生命价值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促成良好的生命意识升华。
正确的生命意识能够引导我们实现更好的生命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展现出目前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缺失严重,无论是大学生本身还是家长和老师对生命意识教育都不够重视。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学校及全社会有义务和责任教育他们形成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
参考文献:
[1]冯川川.由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 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2]刘绍敏.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及其培养研究[J].商业经 济,2016,(5).
[3]易娇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研究 [D].重慶工商大学,2013.
[4]张翔.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探讨[J].学理论, 2013,(12).
[5]李桂凤.和谐校园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 论文集[C].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国际 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2010.
[6]姚月红.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J].浙 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4).
[7]虞文新.生命意识的界定与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目标 分析[J].科技资讯,2008,(5).
[责任编辑:马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