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上好语文课

    张旭

    【摘要】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丰富的情感。如何上好语文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了解作者的写作初心,教师要有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语文教师?能力一、要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众所周知,课堂结构是由三个基本的要素组成的,即学生、老师和课本。而课本是学生和老师之间活动的介质,在客观上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知识的载体,是老师的抓手,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课本里编入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特色,都饱含着编者的意图,都是从思想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从体裁上分,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寓言、童话、散文、科学小品等,而每种体裁又各有特点。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等情况,重点以“字、词、句、段、篇”为主,从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入手,不断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形成语文能力。

    二、要了解作者的写作初心

    刘勰在《文思雕龙》中说:“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满于海”,所以,作者写文章时都有其初心所在,也就是其写作动机。如果抓住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教学,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教师要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

    备课时,教师首先要反复研读,仔细琢磨教材,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想歌颂什么?想批评什么?其次,要找到作者的思想脉络: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再次,就是词语积累:作者运用了哪些优美的词语?最后,了解作者的表达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才使文章形象、生动,达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效果的?

    2.要找到文章的震撼点

    一篇好的文章,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情节的发展,就会有一到两个高潮,也是最能打动人心之处,这就是文章的震撼点。在品读、剖析文章的时候,要引领学生走进情节中去,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设身处地的融入到故事中,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如八年级上册,散文《藤野先生》,在学生理解写作背景和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重点语句进行剖析:“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引领学生的思绪再深入一步:鲁迅原是为寻求救国道路到日本学医的,但他看了日本人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学医的想法才有了改变。因为他看到了清国留学生的麻木:不但不学无术,此刻竟毫无血性、毫无屈辱感地跟着“酒醉似的喝彩”,这就是文章的震撼点。所以,他一下子意识到学医不能救国,遂弃医从文。这在“《呐喊》自序”中有所体现,因此,鲁迅提倡文艺运动,改变国民的精神。学到这儿,学生自然会热血沸腾,对留学生充满憎恶之情,民族尊严一下子涌遍全身,情感自然就和作者融为一体了。

    三、教师要有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丰富的情感,触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当我们面对一篇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时,不但要触景生“情”,而且还要心潮澎湃,情感飞扬,豪情万丈。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一起走进课本中的情感世界。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写的是16岁的中国姑娘吕伟赢得跳水金牌的故事。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的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的冠军。教学时,不仅要教授知识点“新闻特写”的特点,更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催人奋进的民族自豪感。要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胸中奔腾的是黄河那滔滔不息的波澜,他们景仰的是长江那绵延万里的庄严!这样,爱国之情就油然而生了。再如,《一著惊海天》,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及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伟大意义和当时人们的喜悦之情。学习文章时,不但要学习文章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法,拟人、夸张等手法的运用,更要让文章的情感能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那就是火热的中国心,不屈的民族魂。这正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所在,这也是教学的主旨所在。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本领,还要有丰富的情感,引领学生在课本创造出来的无声世界里遨游,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之效。其实课本是活的,是有灵魂的,就看教师怎样去驾驭。这样引领学生任思绪自由驰骋,情感不断升华,教学效果自然会好。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如同治水,贵在引导,只要引领得好,就能水到渠成。看花容易绣花难,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就需要广大教师多研究,多琢磨。有一点是肯定的,它需要教师具备无穷的知识,丰富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要有热衷于教育的不泯的童心和永远的激情。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3]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