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张善勇

    【摘 要】 在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小学数学中思维与兴趣是相结合的。在学习中,只有学生对知识充满兴趣,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整理出最清晰的思维逻辑,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首先挖掘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逻辑。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發展,教育开始备受人们的关注,教师开始侧重于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教材中的专业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学习数学。小学生是一群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又活泼好动的群体,教师应该从这一心理特征入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剂,在兴趣这一推动下,学生才能更快、更有效的理解数学中的奥妙,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是一群对知识与事物充满好奇的群体,他们喜欢观察的同时也喜欢发问,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事物的本质现象,从而发现其规律性和特殊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只有在不断的观察和探索中,才能累积更多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已经不单纯满足于精湛的教学语言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中的抽象概念、立体概念和形象概念还要用到“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法。所谓“具体”就是指具体的事物,真实的某一物体,所谓“直观”就是使学生能看得见、感触得到[1]。“具体”和“直观”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给学生脑中留下真实又生动的印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乐趣。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众多科学的结果向人们证明,只有亲自动手做出来才能验证科学的奇迹。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教会他们在动脑的过程中如何动手。就好比教师在讲毫升和升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拿一瓶矿泉水和一桶饮用水来做比较,可以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弄清升和毫升的区别;在讲体积与面积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拿一张纸和一个铅笔盒来对比,让他们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体积和面积的不同,同时教师在讲解体积与面积的换算时,学生也更易接受与理解。在动手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逻辑。

    (一)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同等的题目,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让活泼开朗、反应敏捷的学生更快接受,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让沉默寡言、不善观察的学生有效接受。如果有些题目在开始读的时候就没有办法理解,那老师就应该用多种方法来启发学生,比如用举例子的方法,实际操作的方法,亦或者是做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接受题目所表述的含义[2]。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兴趣,同时也能启发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积极性。有了多样性的学习方法,学生也会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来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充实学生的知识量,也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

    (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学活用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将一个仅有表面现象的事物拓展到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例如老师在讲一个苹果如何平均分给五个小朋友的时候,可以在学生给出答案后,告诉大家所谓平均分,就是要明白与人分享的道理,也可以同时讲述苹果的生长历程,让学生知道苹果是如何被种植又神奇的结出果实的,这些拓展性的知识不仅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更深刻的掌握数学知识,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他领域没有接触到的知识,这不仅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变相思维模式

    在数学学习中,最有趣的在于一道数学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式,那如何培养学生在一道题中找到多种的解决办法,也成了培养学生变相思维方式的基础[3]。

    王老师带了若干元去买书。一部书分为上、下两集,用全部钱能买上集10册或买下集15册。已知上集比下集每本贵2元,王老师一共带了多少元?这道题学生一般用“归一”和“倍比”的思路解答。方法(1)2×10÷(15-10)×15=60(元);方法(2)2×10×[15÷(15-10)]=60(元);在运用“归一”和“倍比”解法的基础上,老师也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如果把王老师所带的钱看做单位“1”,那么,上集每本的钱则占总钱数的1/10,下集每本的钱则占总钱数的1/15,这样就可以找出一组相对应的数量,即上集比下集每本贵2元,相当于总钱数的(1/10-1/15),因此,可求得王老师带的总钱数是:方法(3)2÷(1/10-1/15)=60(元)

    一道题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方法来解决,就是因为每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都是不同的,而很多数学题之所以有这一特点,就是为了锻炼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出准确的结果,还要培养学生的变相思维,告诉学生,有些问题不止一个方法,在培养学生变相思维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多变性的深度探索,从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4]。

    四、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关系

    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推动,同时也相互连接,数学兴趣可以培养数学思维,同时多样的思维方式又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大树与藤蔓[5],都在共同成长。但不管是思维逻辑还是学习兴趣都不是天生就有的,教师的启发与培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动脑能力,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动手过程中解决问题,在动脑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这不仅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也能培养学生思维逻辑,不仅受用于数学领域中,在其他学科中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领域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友平.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J].小作家选刊,2016(12):123.

    [2]覃凤娟.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6):2-2,3.

    [3]史学智.论小学数学思维和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6):237.

    [4]朱铂.基于思维和兴趣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6(4):42.

    [5]方红.浅谈小学数学兴趣与思维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9):120.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