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智 素塑未来

    朱斌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本文深刻分析贫困群众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基于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能够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培训的困境和难题,并在认真总结素质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和运用基于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扶贫扶智;素质;素质模型;培训;培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脱贫致富贵在立志”,这些重要论述既来源于多年扶贫工作实践,又紧密联系了当前农村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明确扶贫开发一切要围绕人民福祉来干。

    1 贫困地区村民素质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脱贫攻坚素质能力提升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脱贫攻坚关键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以笔者拙见,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精神状态不振。个别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一味“等靠要”,自我发展意愿不足。二是造血能力不足,大多贫困群体是因造血能力不足导致的贫困。三是陈规陋习难改。一些村民仍然存在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容易致贫、返贫。

    1.2 培训需求分析不够

    现有贫困地区多数培训停留在完成培训课程和参与人数的简单量化指标上来,偏离了培训的宗旨,仅仅把一些被广泛提及的时尚话题作为培训重点,而忽略村民脱贫致富的现实需要。

    1.3 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健全

    培训的最终结果没有完全与村民的激勵考核结合起来,村民的培训激励机制比较弱化,制约了村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 搭建以素质模型为基础的培训体系开发

    使用素质为基础的模式作为培训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将有助于避免目光短浅或盲目地完成任务,保障整个系统集中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做眼前的事。

    2.1 培训突出提升技能

    如果村民很清楚是什么形成了成功,那么他们就能对培训做出更好的决策。这样可以避免仅仅为了消磨一定数量的培训时间却无助于提高岗位绩效的学习项目,也鼓励个人为了自身发展积极参与培训。

    2.2 培训开发应有长远眼光

    一种有效的培训和开发系统必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需要,以素质为基础的模式不仅包括那些与能力提升有效强烈相关的行为,而且还可以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方向提供支持。

    2.3 强化培养实践技能

    使用素质为基础的模式可以有效区分对脱贫发展有影响的行为和对脱贫发展影响不大相关的行为,也有助于村民决定在他们脱贫发展的哪一个阶段中需要什么样的技能。

    3 素质模型的理论分析

    早在20世纪40年代,约翰·弗莱纳根(John Flanagan)就开始从素质的角度来研究培训工作。1973年,被称为素质研究之父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C·麦克利兰博士(Dr. David C. McClelland)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测试素质而不是智商( Testing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整个素质运动中,对我们今天的素质研究影响最大的就是理查德· 博亚特兹博士( Dr. Richard Boyatzis)和莱尔·M· 斯宾塞博士( Dr. Lyle M. Spencer Jr.)。他们系统地指出,素质是在工作中,产生高回报所必需的人的潜在特质,同时,只有当这种特质能够在现实工作中带来可衡量的成果时,才能被称为素质。

    3.1 素质的概念

    素质是在既定的岗位、角色、组织和文化中,驱动一个人不断发展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素质决定了一个人能否顺利完成某项工作,提升自己的本领。每一个素质都与特定的行为表现相联系。素质主要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特点、动机。

    3.2 素质模型的设计

    素质模型就是为了完成某项事情,达成某一绩效目标,要求具备的一系列不同素质的组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说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贫困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素质模型一定是针对特定的工作环境,在特定的时期内设计的。由于贫困地区各有不同的特点,因为它们组织结构、地理环境、自身优势等方面迥异,所以对村民的素质要求不可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村庄,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的素质模型也会发生变化。在应用时,主要有下列特点:

    第一,通用素质模型是站在贫困地区整体的角度上建立的,体现的是“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贫困地区完全可以依靠地理特点,自身的努力、国家政策、长处、优势等。它是所有村民为组织做出贡献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

    第二,在专业序列素质模型中,某些素质可能与通用素质模型中素质有重复的现象。因为通用素质模型中的素质描述(行为)与村民自身个人发展要求相对较远,针对性较弱一些,因此需要在专业序列素质模型中针对具体人员发展要求对素质做更加具体性的行为描述。对于同一个素质而言,二者是一致的,专业序列中的素质是对通用中的素质的具体化。

    第三,对素质的应用,最终会落实到村民个人身上,进行“发展-素质”的匹配。在进行匹配时,可以把所有素质模型中的素质看作素质库,从中进行提取,素质模型的分类只是提供了一种指导,相互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4 用素质模型开发培训体系

    4.1 培训需求的路径分析

    4.1.1 形势分析

    为了保持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培训工作必须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要着眼于贫困地区的未来发展。根据贫困村的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培养出满足发展需的优秀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各类人才。

    4.1.2 脱贫必须扶智

    脱贫贵在立志。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脱贫必须扶智,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缺乏经营能力,是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硬制约。要通过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保学控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这是扶贫治本之策。

    4.1.3 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

    贫困地区在制订培训内容时,首先要确认每一位村民达到理想目标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评估、实践、分析,了解村民行为、态度及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偏差,在能力素质较差或可以继续提高的领域,确认所需的培训项目。

    4.1.4 探索不同的培训形式

    为提高村民的素质和能力所进行的培训,并不仅限于对其进行课堂似的教学,还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举办对口扶贫单位和贫困村民共同参加学习的课程、讲座和报告会。鼓励基层村民积极参与各种会员活动。选派优秀的基层村民外出参观学习。经常组织村民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让优秀的村民列席参加一些企业级会议等。

    4.2 培训效果评估

    在培训结束之后,需要针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效果评估,其目的在于考察村民对课程、教师的满意度。这些都将成为对课程设计进行修改的重要依据。

    5 走出培训误区,着眼可持续

    5.1 理论和实际结合不够

    目前,我国学术界和业界都对素质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许多组织也顺应这个趋势,建立了适合自身价值观的素质模型。但是将素质模型用于贫困地区村民培训等的组织却少之又少。因此如何将素質模型的构建和贫困地区村民培训需求开发相结合,是一个值得业界普遍重视的课题。

    5.2 缺乏长期发展战略

    基于素质模型开发培训体系是通过有计划的、持续性的活动。因此,贫困村以及对口帮扶企业共同组织开展的培训除了满足短期技能需求之外,还应考虑贫困村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村民个人发展特点。

    总之,要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扶贫领域改革,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从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以共享发展理念确保扶贫成果惠民,让贫困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开放发展理念拓宽扶贫思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尚鹏.基于胜任力的员工培训与开发[J].人才资源开发,2006(12):55-56.

    [2]颜爱民,宋夏伟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J].经济管理,2003

相关文章!
  • 北京电影学院

    校训:尊师重道 薪火相传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

  •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由1940年建立的国立音乐院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于1949年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全国艺术院校

  • 中央美术学院

    学院概况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 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