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然资源成为活的资源
秦莹
案例中的幼儿园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能够因地制宜地将“树”这一农村常见的自然资源加以挖掘、利用,尝试打造园本课程,思路是正确的。但是,这一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觉得需要反思以下问题:(1)让自然资源脱离了自然的属性。自然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是一种活的资源,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大自然中它以多种多样的姿态呈现,因而可引发幼儿极大的兴趣和关注。而该园教师在这些资源来到幼儿身边之前,就将其全部加工成了固定的形态,使“活”的资源成了“死”的操作材料。(2)环境创设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幼儿园无论开展什么活动,环境的创设都应该有幼儿的参与,而不是完全由教师决定怎么布置区域,投放什么材料。(3)既然要打造园本课程,就应该发动全园从课程的角度去思考资源的利用,而不是仅仅在班里设一个所谓的自然资源区开展艺术活动。
我会采取以下策略支持和引导幼儿持续探究和深入学习:(1)到大自然中去感知树的特点。我会带幼儿去周围的田野、树林寻访活的树木,观察树木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发现不同种类树的差异,感知树木的多种形态。幼儿在与大树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自然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就地取材,让幼儿亲自收集树木材料。幼儿完全可以自己捡拾树枝、树叶,只要教师提供适宜的工具、给予有效的指导,就连刨木花的工作幼儿也完全可以胜任。若幼儿遇到困难,教师可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解决办法,这是很好的教育机会。即便是需要借助机器加工的大型木材,也可以让幼儿参与选材、加工方案的讨論。(3)共同探讨、制订环境布置方案,投放哪些材料,开展哪些活动,布置哪些地方,都应该由师幼共同讨论。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特别是当幼儿提出新颖独特的想法时,教师要敢于放手,大力支持,鼓励幼儿去尝试。
其实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园本课程的构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儿园和教师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思考,及时调整,更需要教师时时把幼儿的需要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