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学习

    丁悦

    其实,案例中的现象很普遍:教师不承认幼儿的探索有价值,幼儿也不认为教师设计的活动好玩。如果教师总是以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并试图主导幼儿的游戏,那么“游戏”就成了灌输与训练。如何做到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深度学习?针对案例中的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不急着加工、利用,让幼儿寻找资源

    教师要带着幼儿一起寻找资源,慢慢走近资源。教师要关注幼儿寻找和探索资源的过程,因为其中蕴含着有意义的学习。可以引导幼儿调查、统计、记录幼儿园周围有哪些树木资源;可以开展研讨活动,组织幼儿探讨这些资源在幼儿园可以怎么利用。比如,幼儿捡了许多树枝,教师可以和幼儿讨论用树枝做什么,放在哪里玩。又如,幼儿发现了枯树桩,教师不妨听听幼儿是怎么想的,幼儿一定有很多问题:树木为什么会枯死,怎么知道这些树木枯死了,枯死的树木还会生长吗……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探究这些问题,再来讨论枯树桩能不能搬到幼儿园利用起来,以及怎么把它挖出来,等等。

    2.不急着创作,让幼儿充分感受

    案例中的教师对幼儿的作品不满意,这是因为幼儿还没来得及与材料充分接触,还不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幼儿拿到了材料,不是立刻就能创作的,而是需要先充分地摆弄和感受。教师要给幼儿时间不断去探索、尝试,而不是一开始就规定幼儿如何使用这些材料。

    3.不急着示范,让幼儿探索玩法

    如果教师直接出示范例甚至步骤图,幼儿可能立刻会有比较“好”的作品,但与此同时幼儿的表达表现也会受到限制。所以,教师只需提供材料和工具,玩法应由幼儿自己去探索。比如,幼儿玩树皮,可以剪、涂、印、拼等。区域中提供了剪刀,那么幼儿可能会将其剪成喜欢的形状;区域中提供了颜料,那么幼儿可能会在其上画喜欢的图案;区域中提供了纸和笔,那么幼儿可能会尝试拓印其纹理;区域中提供了彩泥、纽扣等辅助材料,那么幼儿可能会将其组合创作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

    4.不急着否定,让幼儿大胆创作

    案例中的教師怕幼儿画错、画得不好,让幼儿先在纸上画好再誊到树截面上,这是对幼儿创作兴趣的致命一击。艺术创作本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成人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幼儿的作品。教师要做的是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当幼儿畏缩不前时,教师要给予鼓励与肯定,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创作的价值,从而收获自信。就像彼德·雷诺兹创作的绘本《点》中,一个原本不敢下笔作画的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下找到了创作的兴趣和自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创作,为孩子提供想象和创造的平台。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