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学生灵魂的“助产士”

    王德明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班级管理;自主性

    我校刘老师颇有智者风范,据说他管理班级很“懒”,但班级管理效果奇好。本学期终于有机会与刘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也终于领教了他“另类”地处理学生事务的智慧,确实让人赞叹不已,启发多多。

    一阵急促的电话打破了办公室的平静。电话是刘老师在北京上大学的学生打过来的,隐约感觉学生在电话那头极力压制着激动的情绪。简单的问候之后,学生直奔主题,接下来就是刘老师很长时间的倾听。期间刘老师仅有几声简短的回应,表明自己在认真听之外,没有作任何表态。等该生该说的都说完了,学生最后表明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立场和对策。我既没有看到刘老师的批评和压制,也没有看到他的极力劝解安慰,更没有看到他愤愤不平地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学生打抱不平。原来刘老师的这名学生非常优秀,在高中时就是刘老师的得意弟子,在大学里是学生干部。前不久她独立策划组织了一次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当该活动进入实施阶段时,出于各种考虑,院系某领导竟然让她退出这次活动,并让另外一位学生接手。对此事百思不得其解的她只好向自己最信赖的高中“老班”倾诉一二,并发誓要辞掉学生干部,退出社团,也不会再组织或者参与院系组织的所有社团活动了。

    学生积郁已久的情绪释放了,想法也有了,就等着老师首肯就付诸实施了。谁知道刘老师并没有现成的建议拿给她,而是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你辞掉学生干部,退出社团,并再也不组织社团活动,能够得到什么?本来自己亲自策划组织的活动无缘主持已经造成损失了,为了出口气再失去这一切,可就损失大了。”见学生一言不发,刘老师知道自己的话学生听进去了,接下来就这件事谈了自己的想法:“领导临阵换将是不是有其他想法呢?或者另一项更加重要、更加棘手的活动在等待你来组织!怎么会什么情况都没有完全搞清楚就妄加臆断呢?冲动是魔鬼谁都晓得,就是不晓得冲动是大魔鬼。”

    电话那头的学生被逗乐了,激动的情绪也缓解了很多,想起了“老班”以往的谆谆教诲——永远不要在情绪的顶端作出决定,她也就很快平静下来了。刘老师见状继续说:“就算院系领导无理由撤换你,你可以将此当作组织上对你的一次考验,或者当成自己提高应变能力的一次机会啊!”

    最后,思路理清了,刘老师又将“球”踢给了学生,让她自己拿出主意。在听完“老班”分析后,这位同学陷入沉思很久。最后她决定主动找到院系领导,声明由于接替的同学对活动不够熟悉,自愿做这位同学的助手,协助她将这个凝聚自己很多心血的社团活动成功地举办好。她认识到即使顶替自己的同学有后台,也要将她的后台变成自己施展才华的宝贵资源。

    后来又传来消息,原来院系领导见这位学生心胸宽广,在社团活动中显示出超强的组织能力,准备将其推荐给学校主持一场更重要的社团活动。为了不让她分心,才更换院系社团的主持人,并同意她参与院系社团活动。她的表态以及后来在组织社团活动时展现出的很强的包容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让院系领导对她更加刮目相看。后来院系领导将这位同学作为优秀学生分别推荐到英国和瑞典两座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当交换生,这位学生的专业学习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刘老师自嘲自己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得到了启发,这也算作一次灵魂“助产术”吧?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也叫问答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这种方法的具体内容是:苏格拉底在教育他的学生时,并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的知识和结论,而是先以无知的样子就某一事物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指出其错误,而是就学生所谈的观点再提出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其观点存在的漏洞,进而使学生不断处于自相矛盾的境地,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该事物的无知,然后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与暗示下,经过重新思考,反复修正自己的看法,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不主动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在和学生的讨论中,由学生自己“产生”出问题的答案。

    我们通常将“助产术”用于教学中,像刘老师这样在班级管理中使用“助产术”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将“助产术”用于班级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倾听。教师遇见情绪激动、急于自我辩解的学生时往往气不打一处来,总是嫌弃其毛手毛脚,不够大气。这时候我们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呵斥,阻止学生讲下去。俗话说,堵不如导。要气息通畅就应该让学生发泄出来,不要淤积。一旦淤积,爆发出来就难以阻挡了。刘老师在处理这个事件时,除了回应外,没有任何一句压制与呵斥的语言。这样,心理郁闷的学生能够能够一吐为快,不良情绪都发泄出去了,才有空间接受积极情绪。因此,班级管理中灵魂“助产术”实施的开端就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开心结。

    第二,“刁难”。在听学生倾诉的过程中,教师要记住几个设疑的切口,想好几个可以成为悖论的问题,让学生形成“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从而推翻自己的错误想法。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倾诉,自己不认真倾听,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刁难”,就会导致“助产”无术。刘老师在倾听过程中准确找到了两个设疑的切口,一是辞掉学生干部和退出社团能够“得到什么”,如果得不到什么,只会失去得更多,那么意义何在?二是学生根本不知道院系领导此举的真实意图,仅凭自己的猜测就草率采取行动,如果院系领导另有深意,岂不伤了领导的一片好心,也损害了自己在院系领导心中的形象?这两个质疑击中了学生的要害,让学生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态度,重新规划自己的行动。

    第三,放手。教师切忌帮学生做主,或者建议学生怎样作为,所有的话都是点到为止,但就学生而言又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刘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没有空洞地说教,更没有指责。我们应当相信学生的判断力、理解力和执行力。刘老师并没有灌输大道理,例如“与同学要团结友爱,要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安排”等。事实上这些空洞的说教只会更加激恼学生:要我团结友爱,他们为什么不对我团结友爱?至于指责学生或者强行安排,都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反弹,导致事态恶化。刘老师的“球”技相当不凡,将球踢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拿主意。这样,学生所采取的一切正确的措施都是发自内心的外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很多班主任总是感到很累,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得不到提高?正是因为很多班主任喜欢越俎代庖,喜欢强为学生出头,为学生做主。为什么很多班主任的师生关系总是那么紧张?因为这些班主任不会倾听。在学生的情绪过于激烈之时,不在师生之间通过学生的倾诉和教师的倾听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发泄,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有些教师喜欢压制学生,让学生服从自己,进一步激化了师生矛盾,教师自以为提供的帮助在学生眼中就变成了压迫。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苏州,215001)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