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合作育人”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乐华
摘 要 “校企合作育人”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也是目前高等院校面临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国家教育政策的深化,院校教学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实践,合作形式多种多样,但由于合作双方利益的差异性,往往在运行实施时遇到一些阻碍,需要探索一种真正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而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合作平台,本文以作室平台为出发点,分析依托该平台实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建设思路,并通过探索性实践经验,为“校企合作育人”教学模式的研究做出贡献。
关键词 工作室平台 校企合作育人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双方往往缺失合理的利益共同点,尤其突出表现为如校方将“校企合作”看作是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的途径,企业则将“校企合作”看作是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的途径。显然双方出发点存在差异,导致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可能达到共赢双收的目的,从而使双方的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整合利用。因此,当前“校企合作育人”框架下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通过工作室平台教学实践与反思,理清校企共赢合作的改革思路。
1传统“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研究
1.1指导教学
在该合作模式下,企业主要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专家的角色参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或委派企业专业人员以外聘教师身份进入课堂或实践教学中去。在该模式下,合作双方已经由单位合作主体转向个人与单位合作,企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与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同时缺乏行业对教育的宏观指导理念,不利于教育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也不能体现合作双赢的宗旨。
1.2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期分段交替进行,主要是利用企业实验实训基地,及时将学校所学与企业所用不断整合优化,促进学生边学边做,强化实践动手与岗位就业能力。在该模式下,利益主体偏重于学校教学,由于学生主要还处于学习阶段中,企业需要投入部分成本与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且频繁、短期的工学交替不会给企业带来经营效益,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模式推进工作面临困难。
1.3订单式
订单式培养主要是企业为长远发展需要,以资助学费或资金支持等形式与院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计划,为企业建设人才储备库,学生毕业后直接或经筛选后进入企业就业,在该模式下,学生在学校的培养注入了企业元素,培养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理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发展,学生就业途径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2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教学实践
2.1工作室的准入与教学要求
首先凡进入工作室实践学习的学生需向工作室负责人提交申请书并与工作室签署实习协议书,原则上工作室只能对口接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室实习的学生必需遵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工作室的考勤时间表,并准时参加和完成工作室的每次项目或活动。工作室负责人及其工作室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对本工作室中实习生加以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另外,工作室必需完成针对实习生的实践教学的项目,例如市场调研、创意设计、文案校对等。
2.2工作室的学习内容与评价机制
理论学习包括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实际的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 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的办法来提高自己。工作室需提供相关书籍资料等给学 生阅读,成员每人每个月认真阅读一本设计理论或研读一本设计作品专著,采取讲座、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工作室成员全员参与学习。学术交流是指工作室经常邀请专家名师深入工作室,对工作室成员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学科参赛是指要求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设计相关比赛,以此促进成员设计水平的提高。项目实践是指独立完成或参与工作室的实际设计项目。专题研讨包括教师拟定研讨专题,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和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培训活动。成果评审是好指每学期学生对自己研究做阶段性小结,呈现和展示阶段性成果接受大家的评议,工作室根据成果的大小给予一定的奖励。
2.3工作室的盈利与公开分配
工作室的师生在完成实践教学、科研任务之后,可为合作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并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运作,企业自负盈亏。工作室合作企业服务的项目若有盈 余,可归工作室内部管理,其中分配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工作室盈利除去管理费和税费之后,根据项目的提成实施分配,例如项目负责人提成25%,设计师提成15%,制作人员提成15%,其余23%可纳入工作室发展基金,22%上交给学校。二是工作室成员根据参与项目所付出的劳动的多少和所完成的质量,在年终进行分红。
2.4工作室的就业优惠政策
凡进入做就读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学生,合作企业可提供相应的优惠待遇,例如优先提供实践学习交流平台,推荐加入省设计艺术家协会青年分会与协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并按实际参与项目和工作情况发放补贴,符合毕业条件下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学校也可提供相应的优惠待遇,例如每学期可以少选一门专业选修课,可参评学期或年度优秀实习生。
3学校为“校企合作育人”构建工作室平台的效果
3.1接触专业前沿科技,提升教学水平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参照标准企业经营模式,紧跟市场的步伐,对工作室的业务水平提出了很大要求。通过收集行业尖端信息和完成独立项目,教师与学生能够掌握到专业的最新动态,教学与学习的知识不断更新,使学生认知和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新技术、新工艺,也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3.2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提前形成就业意识
学校培养应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教学成果应全面服务于社会,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使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仅来自于课本,从课程体系角度分析,应把教学的实践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可以让学生通过在模拟工作状态下实践,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制作的同时,有效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使学生提前适应岗位与社会。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平台不仅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工学结合”的企业困境,工作室相对稳定的实习内容也解决了“订单式”学生单一的就业渠道,学生通过将专业学习与工作结合,实现了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有效历练的目标,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了基础。
3.3提供技术服务平台,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专业工作室是一种开放的组织形式,需要专业教师参与真实设计项目,通过建立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为专业教师技术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有利于教师个性和能力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责任制的建立和市场理念的形成。通过真实项目的效果反映,也可以检验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条件是否紧跟行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实际要求。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是衡量一所学院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学校的功能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因此通过工作室平台可以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在技术开发、技术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全面提高人才输出的社会服务能力。
4结语
实践证明,当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有所成效的。因此,只有在科学管理下的“校企合作育人”工作室模式,才能真正提高 人才培養的质量。这一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升了实践教学制度化建设的内涵 ,也丰富和发展了“校企合作育人”创新体系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指导基于工作室平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蒋新革,徐芳.创新体制共建高职双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技术教育,2014(04):48-52.
[2] 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