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中学法治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 美国较为重视公民的法治教育,对于中小学法治教育尤其关注,在法治教育方面具有先进性。我国目前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具有必要性。我国中学法治教育可以通过学习美国法治教育的经验,取其精华,进而加强我国中学的法治教育。
关键词 美国 中学 法治教育
作者简介:赵伟成,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329一、美国中学法治教育的历史演进
早在1642年殖民地时期,教育学家、立法者和众多美国杰出人士曾提出在校学生应学习法律知识,而真正的美国中学法治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是以“美国宪法”、“人权法案”和“独立宣言”等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文本作为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美国“法律学习运动”时期,被称为“美国法治教育之父”的伊西多尔·斯塔尔是积极倡导并推动在中小学进行法治教育的领袖人物,从自己的课堂开始到民权法案成功进入中小学课堂。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街区法律计划”的开展对于美国中学法治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75年,法治教育被正式列入美国社会科学课程范围,之后超过半数的州都把法治教育增加到社会科课程当中。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治教育法案》,该法案将法治教育定义为“使非法律专业者获得与法律、法律程序、法律系统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领会其赖以建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的教育”。至此,法治教育在美国拥有了独立的地位。二、美国中学法治教育的特点
(一)国家政府重视中学法治教育
美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义务,第一条就是遵守法律。目前,美国50个州中有40个州的法律要求必须进行美国宪法教学;30多个州要求学习州宪法。美国政府明确要求16至18岁的学生要学习独立宣言、代议政体原则、公民的义务、民主与美国宪法等内容。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要说明美国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权威性,而且这些制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和永恒的,这就是贯穿于法制教育始终的核心 。
另外,美国国家政府对于公民的法治教育问题也是十分关注和重视。总统亲自督促各州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研究从小学到大学研究院的教学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他们把培养“责任公民”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地位 。国家政府的重视让美国中学法治教育这一上承小学法治教育、下启大学法治教育或成年公民法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变得尤为突出,也因此飞速发展。
(二)强调学生主体性与教师引导性作用
美国的法治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主要起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和答疑解惑。在美国,教师会设计学生可能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课堂上,多运用“模拟法庭”与“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进行。学生若要解决情境中的法律问题,则必须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并不断思考,而教师则会通过引导的方式,教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如何运用已经掌握的法律知识去解决问题。另外,学校会定期聘请法官、律师、检察官等法律工作者为学生进行讲课和答疑,解决一些在法律实务方面上的问题。
除了学校里的课堂,学校还鼓励学生去校外进行社会实践。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实习中获得面对真实情境、获得接触到作为普通人的法律专业人员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中学到的关于法律系统、法律体系、立法过程等方面的知识不再是抽象的,遥不可及的 。此外,学生在课外也有机会去法院、检察院观察法律运作过程也让中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对于未来的就业观也有着积极影响。
(三)运用“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模式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教育合力作用。所谓合力,就是指在一定国家、一定时间内、一定社会环境下,各种教育单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后,所产生的综合作用。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的合力作用对于中学生法治教育的成功功不可没。
美国鼓励家庭实施民主型教育,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则是要为中学生法治教育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例如学生可以和接触相关社会团体,学到书本上和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另外,良好的社会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法治理念的宣传、犯罪率的把控、其他公民的法治观念等也对于中学生法治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三、美国中学法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
美国与我国的社会制度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吸取美国中学法治教育精华的同时,不能将其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部分也照抄过来,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将我国的中学法治教育做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所决定的。当下,我国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加强中学生法治教育也是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力量,而中学生则如同祖国的花朵,其教育不容忽视。
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 想要更好地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人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法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强调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必须关注到意识形态中法律意识形态,必须时刻明确“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好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其健康成长。
(二)重视教育主体特征与发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加强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必须培养优秀的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招聘具有法律或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作为新鲜血液来补充教师队伍,也应当对现任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不断关注依法治国的最新进展及其成果,提高自身对于法律的深入了解。另外,教师应当将道德教育与其结合起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为学生进行讲座教育。法律不仅仅是书面上的条文,更多的是生活中以“活”的形式出现,而法律工作者可以根据其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为学生进行讲授,也可以回答学生一些法律实务问题,拉近学生与法律这个上层建筑之间的距离。
2.关注中学生主体性特征,以人为本。中学生是中学法治教育的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主体,因此中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动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对于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必须对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对教育的各个方面做出改变。教师要鼓励并督促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知识,主动思考与提问。同时,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进行指引方向,做好疏導。只有当学生愿意学,才能学好。只有学生愿意相信法律的权威,相信社会主义法治观是正确的,法治教育才算成功。只有当学生愿意学,才能学好。只有学生愿意相信法律的权威,相信社会主义法治观是正确的,法治教育才算成功。
(三)完善中学法治教育内容
1.强调针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如果面面俱到地教部门法,一是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达不到,二是没有如此多的课时,所以对于中学生法治教育必须有针对性。《宪法》作为我国法律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则是中学生保护好自己正当权利的强大武器;《刑法》对于防治校园暴力具有一定震慑作用;三大诉讼法则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关于程序正义的相关意识。选取相应的法律条文和案例,是中学生法治教育所必备的前期准备工作。另外,也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兴趣所在,适当地讲解其他相关法律知识。
2.注重实用性。对于中学生而言,过于抽象的法学理论只会让其摸不着头脑,并感到枯燥。中学法治教育必须要以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法律能解决和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而展开教育,让中学生觉得法律是有用的,进而培养其法治思维与正确的法治观。教师可以选取中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典型法律案例或者经常会用到的法律知识作为教育的侧重点,让学生边学边用,例如告诉学生如果出现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向谁求助,如何维权,要注意保留何种证据等。
3.确保科学性。目前正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的重要时期,不少部门法正处于修改的高峰期,例如在2017年之前我国因没有民法典而只有《民法通则》,而2017年3月出台的《民法总则》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世人中国民法典编撰的开始。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法治发展的动态,教学生最新、最权威的法律知识。另外,一些存在适用或者解释存在争议的法律问题,教师则应道回避教学或者向学生解释清楚,而不应以一家之言去解释。法律科学是一门严谨的社会科学,必须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同时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进行教育。
(四)创新中学法治教育方法与途径
1.教育方法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一种最为常用的方式。中学生不可能自发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因此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灌输教育,教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理论,这是实践的基础。我国可以学习美国法治教育将实践作为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不单单停留在书面,而是学着运用到课堂模拟和生活实际中。尤其是法律程序部分,需要用模拟法庭、旁听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方式来加强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和老师的讲授,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洞察力和兴趣。另外,学校也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帮助中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法律。
2.教育途径应当多元结合。在我国,法治教育应当以学校为主,社会与家庭辅助。学校的教育仍是中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在做好课堂教育的同时,应当建设好学校的法治氛围,多开展相关校园活动,如法治辩论赛、法治主题演讲比赛、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剧演出等,帮助学生在参加活动时也能受到法治教育。社会应当配合学校,提供相应的资源,例如公检法系统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场地资源和见习机会等。家庭教育则应当关注中学生父母与其他长辈正确引导,多采用感染、熏陶的方式培养中学生的法治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为亲近的人,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亦是如此。如果父母有着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则可以对孩子的法治教育推波助澜。注释: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4,270.
沈英.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中的社会参与:内涵、实施及特色.外国教育研究.2005(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石书臣、周跃新.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发展的启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