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听花开
朱国文
〔关键词〕叙事;陪伴;成长
“叙事”是心理咨询中后现代的一种方法,是由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夫妇和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于20世纪80年代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结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福柯关于“知识和权力”的论述。“叙事治疗”是指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相应的哲学观和)适当的方法,使问题外化,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而“家庭有变故”是指父母离婚或长期分居、父母有一方死亡或父母双亡、父母带孩子重组家庭等。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急剧变化,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逐渐增多,家庭结构的稳定性被动摇。在家庭结构的变化中,父母离异、失去亲人破坏了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了家,在广阔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家”是生命的根、成长的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很多“问题儿童”之所以出现成长问题,多源于幼小失去家庭或生活在一个“畸形家庭”中。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七、八年级共只有315个学生,经过心理档案的筛查,发现家庭有变故的孩子就有34人,占总人数的10.79%。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有的抑郁孤独,有的行为过激,有的结伙离家出走,宁可流落街头也不回家,甚至打架、偷窃,以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快乐起来、阳光起来,也为了防止个别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在自愿的原则下,针对同质的他们,我开办了一个心理成长社团。
二、陪伴过程
活动一:成长期待
第一次活动时,在轻松优雅的音乐中通过一些小游戏相互认识后,我们一起分享了彼此对参加这个社团的期待:有的想在这里找到快乐,有的想在这里玩得痛快,有的希望能放松自己,有的希望能得到成长。
本活动设计依据是叙事疗法中咨询师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要求是“合作、放空,营造尊重、好奇、透明的环境”。这种态度能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每一个学生都能被看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不受任何人的约束与限制。轻松的音乐和小游戏制造了一种愉悦、舒适的氛围,让学生们很快放松下来,增加了与伙伴相处的亲切感。这也是团辅工作的初期要求。
活动二:我的生命树
1.活动
首先放音乐冥想,请学生们想象一棵树来代表自己,然后将这棵树画在图画纸上,最后请他们写三个形容词扼要描述这棵树。
2.展示
请每个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学生们画的生命树风格迥异,描述生命树的词语也各不相同。
生A:树非常高大,无根,不仅占满整张纸,而且还长出了纸张之外,粗大的树干上有一个大疤痕。苍老的树干上挂着一个鸟笼,有一只小鸟正向它飞去,有几片叶子在飘落。她的词语是:枯萎、沧桑、伤心。
生B:树冠似云,云上有一弯残月和三颗星星。她说自己的生活没有阳光,没有白天,都是黑夜,但她的黑夜里不只是黑暗,她有月亮和星星带给她光明,她很坚强。她的三个词是黑夜、月亮、坚强。
生C:高大的树冠上写着六个字:熙、雅、苒、绪、严、泽。她解释说这是她的六个好朋友,她的三个词语是:友谊永久、永远一起、永不分开。
生D:树的四面都是墙壁,树高过墙头,冒出树冠来,像一团云,又像一个蓬状物。他说自己没有依靠,渴望安全感。他的三个词是:渴望、依靠、安全。
……
这个活动设计的依据是叙事的“在地性原则”,即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尊重每个人的话语权。画树测验是投射测验的一种,每棵树都能反映画树者的性格甚至经历。比如:树无根,表示缺乏自觉性,行动无良好的规律。树比纸张大,表示性格张扬。树冠似云,表示富于想象,多梦想。树上疤痕多,表示作者内心的创伤多,疤痕位置越低,创伤的年龄越小。所以这个活动看似简单,其实是为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及性格,同时也是热身活动,为下面分享生命故事奠定感情基调。这也是团辅的中期工作需要。
活动三:分享生命故事
案例1: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
生A:我父母在我一岁时就离异了,是爷爷奶奶把我养大的,我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有时他们会打电话回来,问我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边说边哭,哭得很伤心)。
师问:“你从小就是爷爷奶奶抚养大的,在没有爸妈的日子里,一定有很多的不容易,你能不能说说那些不容易的地方?”
她哭着说:“从上幼儿园起,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来接,心里就非常羡慕……”她说不下去了,只是哭。
师停了一会儿问:“如果你的眼泪会说话的话,它会对你说些什么?”
她想了一下,还是说不出话来。
生D回应说:“如果我是你的眼泪的话,我会说,‘A姐姐,我理解你,你在那么小的时候就没有爸爸妈妈的照顾,可是你没有消沉,你很坚强地生活着。你现在长得这么健康,学习成绩也好,跟爷爷奶奶相处得也很好,我觉得你很了不起!”
其他人也陆续回应说:“她人缘好,老师、同学都喜欢她。”她擦干眼泪,逐渐停止了哭泣。最后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照一张全家福,上面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
生A在叙事的对话中,感受到来自同伴的温暖,她的心灵得到抚慰,在同伴的见证中也增长了力量。
案例2:父亲去世,和妈妈生活
生B:在我小学六年级时,我爸因一场车祸,离开了我们。后来我大伯就经常照顾我们母女,但是就在上个暑假,我上初二前的这个暑假里,我大伯因病……也离开了我们(哭得很伤心)。
师:“孩子,老师知道,爸爸和大伯都对你们好,他们都很爱你。爸爸和大伯的相继离去,给你和妈妈带来了很多悲伤。但是如果现在爸爸和大伯在天上看着你,他们会对你说什么呢?”
她想了想说:“他们一定会说,让我好好学习,好好照顾妈妈,要我们母女俩过好……”(泣不成声)然后又说,“老师,你知道吗,我大伯去世比我爸爸去世给我的伤痛还要大,我大伯真的对我非常非常好!有人说我大伯和我妈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我大伯就是对我们多照顾了一些,那些人就瞎说。我大伯和我妈是被冤枉的……”
师:“你大伯对你们多照顾一些,那些人就瞎说,在这样的状况下,你的妈妈是怎么面对的?”
生B:“我妈妈说:‘嘴长在别人身上,别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们只要过好我们自己的日子!”
师:“那你是怎么看待妈妈的话的?”
生B:“我认为妈妈说的是对的,我们没必要去为不理解我们的人去活。”
师:“‘我们没必要去为不理解我们的人去活,你说得真好。那现在你可以把你的心里话告诉你大伯吗?让他放心地离去。”
她哭泣着说:“大伯,你放心地去吧,我和妈妈都会好好地活,我们会很坚强……”
师:“你大伯听到你的话以后,他会怎样?”
她说:“大伯会高兴的……因为他希望我们过得好!”
师:“听到你这样说,老师也很高兴,老师为你的坚强而高兴,老师还为你和妈妈的理智选择而高兴!”
学生们也显得高兴起来,有的还主动安慰她……
学生B的故事属于创伤性事件,教师用叙事中“与亲人告别”的手法,最终让她的情绪平静下来,同时也感染了大家。
案例3:父母离异,重组家庭
学生C激动地说,她就是电视剧《樱桃》中的红红,因为她很小的时候就被爸爸抛弃,后来妈妈带着她改嫁了。可是现在亲爸爸又突然出现,说要带她走。她恨自己的亲生爸爸,但又觉得毕竟是自己的亲爸爸,所以内心很纠结。通过师生共同叙事对话,她回顾了小时候的一些细节,重写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后来她说:“也许爸爸是被冤枉的,也许爸爸是真的爱我的,也许我该给爸爸一次机会。”最后当有学生说,她可能像红红一样,有两个爱自己的爸爸时,她竟然笑了起来。
在这个孩子的记忆中,一直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所以她特别痛恨自己的爸爸,也痛恨抛弃、背叛!以致她特别注重朋友间的忠诚和友谊!她的生命树上挂的都是好朋友的名字的代号。但通过这次叙事对话,她重写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对爸爸的看法有所改变。
案例4:父母离异,和爸爸生活
学生D在他十个月时父母就离婚了,他跟爸爸一起生活,但妈妈也常回来看他。去年暑假,妈妈又一次来看他时,对他说:“我毕竟是个女人,我需要找一个人来照顾我,孩子,你能理解吗?”他立即表示:“妈妈,我理解你,我也支持你。”当时,他的母亲感动地哭了。
我听到这里,也流下感动的泪水,于是我问其他孩子怎么看待父母的离婚与再婚,此时,孩子们也早已被感动,情感的闸门纷纷打开。有的说与其天天吵架还不如离了好;有的说我们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的选择;有的说我们不应该恨自己的父母,他们也许真的是没有办法,也许我们长大了才会懂得……最让我感动的是学生F,他以前提起爸爸的那个“小三”,恨不得杀了她,接到她的电话都要大骂一通,可是此时他动情地说:“今天我很感动,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尊重父母的选择……”
就这样,温情传递着温情,感动触碰着感动。孩子们在叙事的氛围中,静静地感受着温暖,悄悄地敞开心扉,一朵朵心灵的花朵在慢慢绽放!
这次活动的设置依据是叙事疗法的理论假设:“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专家;教师的责任是塑造尊重、透明和好奇的环境;意义并非事先存在,而是由我们透过交流的交互作用创造新意义。”每个孩子虽然有各自的问题,但是他们自身不是问题,我们不能说孩子是问题孩子,而要把孩子和问题分开来看,要去探究问题是怎么影响孩子的。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能力面对自己的问题,并能处理好问题,问题不会永远影响孩子。作为教师,我们不必去指导孩子怎么做,我们只需好奇地、珍惜地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并能感动于他们的故事,就足够了。孩子们在叙说自己故事的时候,会逐渐发现,原来生命中还有很多被忽视的东西,原来自己的生活并没那么糟糕,最终在伙伴们的相互倾听与回应中就会创造出新的生命故事,也会产生新的自我认同,从而达到了成长的目的。这是团辅的深入阶段,也是高潮部分。
活动四:分享感受
孩子们在活动结束时非常留恋、难舍难分。他们说自己不仅收获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生命故事,而且收获了心灵的感动、认识的醒悟。以前觉得父母离异、家庭不完整,是很自卑的事,会让人瞧不起,可现在才明白,原来我们中的一些人活得很自尊、很坚强,这给了自己很大的力量;以前觉得父母离异,是抛弃自己、不爱自己,可现在才明白,父母也有父母的苦衷,离婚不一定是坏事;以前觉得家庭没有温暖,可现在才知道,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庭温不温暖,自己也有责任;以前对离开自己的父母往往充满愤恨,可现在对父母更多的是理解与尊重……听着孩子们静静地分享自己的收获,就好像听到了一首首美妙的乐曲,那是心灵之花静静绽放的声音!
三、活动反思
在这次团体辅导中,不仅学生们得到了成长,我也得到了成长。首先,学生们的生命故事丰富了我的生命、学生们的成长振奋了我的心灵,使我更加热爱心理学,更加喜欢心理辅导这份工作。其次,在做团辅方面,我总结了如下经验:1.保密原则必须有,而且要贯穿始终。只有在严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增加学生们对团体的信赖感。2.人员要相对固定,增加安全感。如果人员不固定,学生们就会觉得这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毫无安全感可言,就不可能畅所欲言。3.辅导员的态度、创设的氛围是关键,这决定学生是否愿意敞开心扉。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必须谦卑地倾听学生们的生命故事、必须珍惜学生们说的每一句话。 4.超过12个学生时,最好配2个辅导员。起初我一个人带二十多个学生,结果发现照顾不过来,有的学生甚至在那里说笑、调皮,气氛浮躁,根本无法静下心来交流。后来我又请了一个老师来帮忙,才使状况好转。5.“分享生命故事”环节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活动次数,要让学生们把话说完。这个环节是本次团辅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让每一个想说话的学生把话说完,尤其是听完别人的故事后想回应的学生,他们的话特别重要,那不仅是他的新的领悟,而且对当事人还会起到见证的作用,会促进当事人的疗愈。再次,这次团辅,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叙事疗法的魅力。它不仅对团辅效果好,对个别辅导效果更好。我衷心地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喜欢叙事、学习叙事,并把它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那将大大提升你的幸福指数!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中学,连云港,222021)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