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互联网+”时代意识
杨健
[摘 要]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概念被提了出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各中职院校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主要就强化师生的“互联网+”意识进行阐述,以期能给广大中职教育者带来参考。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院校;时代意识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28-01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一种新业态,它是由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而来。通俗点说,“互联网+”其实就是“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当然,这绝对不是将两者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其真正的内涵是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冶炼”,进而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熔铸”在一起。这就像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使用。比如蒸汽机可以用在轮船上,也可以用在火车上。蒸汽机的出现直接将人类世界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理,互联网对现在的意义,就好比十八世纪的蒸汽机。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它能极大地提高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
二、“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各中职院校存在的一些弊病
(一)学校方面
很多中职院校在教学计划上存在着一些失误。这不仅影响着教学整改方案的施行,还降低了学校的教学品质。除此之外,很多中职学院对信息教学不够重视,而且观念陈旧,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要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问题。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直接导致了很多师生对“互联网+”的意识不高。
(二)教师方面
作为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者,教师专业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就目前中职学院的教师队伍来看,很多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并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当今的社会需求。除此之外,由于传统教育体制对中职院校的束缚,致使很多中职院校的行政人员和教师人数的比例严重失衡,再加上中职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使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太高的积极性。
(三)学生方面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互联网+”意识的主要阵地。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他们来展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中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意识是非常不利的。此外,一些中职学生因为自身知识水平的制约,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理解,可能也就只局限在了“网络游戏”的层面上。
三、强化师生“互联网+”时代意识的策略
(一)加强网络设备、设施的建设
意识的培养在于“熏”。要想培养中职师生的“互联网+”意识,首先就应当让他们处在充满“互联网+”元素的教学环境中。因此,各中职院校必须加强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建设,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空间。在构建校园网平台时,应以“建设教学资源库”为中心来开展。这样一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使用教学资源上会特别方便。除此之外,网络设备、设施建设的加强,能够很好地促进中职师生在课余时间的互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给学生批改作业,而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参与一些话题的讨论。如此一来,隨着时间的积累,师生互动的加深,“互联网+”的思维将在不知不觉间在中职校园里弥散开来。
(二)积极整合优质资源
互联网的运用已经在我国中职院校里越来越普遍。但是,就当前的教学形势来看,还是相对来说有些死板。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很多教师都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授课,可就授课模式来看,几乎和以前的教学模式(单纯用黑板教学的时候)别无二致,无非是加了“大屏幕”和“网络”的“照本宣科”。整个过程,不仅有些沉闷,还有些枯燥,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互联网+”的概念。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校首先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去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文献等,将它们全部集中在一起,按照属性将它们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值得注意是,对这些资源的选取,一定要具有时效性,即要同当今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依照自己所需去下载,同时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实时利用这些资源以使自己的课程表现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课程质量的高低。因此,各中职学校应积极组织授课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提高灵活运用有关教学设备的能力,进而打造出一个精悍的教师团队。此外,中职教师本人还应自觉进行“自我培训”,即:在课余时间,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或者书籍文献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想要启发学生的“互联网+”意识,首先自身得具备这个意识,而且还要对“互联网+”有着深刻和独到的个人见解,只有这样,在培养学生“互联网+”意识时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中职师生“互联网+”的意识,各中职院校必须依照自身情况结合当前“互联网+”的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革新。不但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硬件设施的建设,要让学校的师生时常能感受到互联网的魅力,借此达到强化师生“物联网+”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冠赟.“互联网+现代学徒制”模式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能力培养的探索[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9).
[2]金涛.“互联网+”时代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与途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报,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