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如何有效融合
王立
【摘要】以課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内外阅读中不断受益,进而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情感,使阅读成为学习乃至业余生活的自觉行为,并能从中感悟方法,享受快乐,从而提升自我生命的境界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足课堂;拓展课外;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在145万字以上。我们力求找到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链接点,把课内阅读获得的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探索出些许行之有效的、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完善它,以帮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为其更高年段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一、培养兴趣,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通过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我们确定了研究策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以阅读内容为抓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
1.以“趣”诱读,激发阅读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设法运用多种手段燃起学生阅读欲望,激发阅读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上好每堂阅读课,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空间及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2.创设氛围,养成阅读习惯。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与质量,学生每天早读20分钟,午间自主阅读20分钟。早读是学生在第一节课前能集中精力大声朗读的时间,而大声朗读能调动整个大脑最活跃的思维,是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为一天的学习热身。鼓励学生在20分钟午读时间里进行自主性课外阅读。
3.找准切入点,据文拓展阅读。研读文本之后,帮助学生尽可能找到由阅读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扩展文本内涵。我们根据文本特征及学生特点,做好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展的选材工作,让学生读有所依,同步阅读,及时巩固、拓展与文本相关的知识点。
(1)以相同主题或相同题材为阅读拓展点,即根据每一组教材的主题或题材来选定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如人教版五上第一组课文以“读书”为主题,学后组织学生阅读《凿壁偷光》等文章。
(2)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对选自名家名作的课文如《猴王出世》《草船借箭》学后趁热打铁,荐读原著。
(3)以课文作者为阅读拓展点,引领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及时荐读作者其它文章或书籍。
二、探寻课内外融合的阅读方法,依“法”导读
做任何事情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我们归纳出以下几种可行的阅读方法。
1.精读法。对有价值的中短篇课外美文集中精力细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
2.摘录法。课外阅读读到精彩的句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还可以写出对感兴趣的句段的感受。
3.批注法。用规范的符号和格式,随读随写,眼、手、脑“协同作战”。开卷有益,开卷动笔更有益。
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能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浓厚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邱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J].新教师,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