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凡+刘云+王敬贤
[摘 要]“清洁生产”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新兴课程,是以通过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全生产过程控制的手段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研究对象,以最终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为目标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结合近几年在北京农学院开设“清洁生产”课程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对“清洁生产”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131-03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号召工业提高能效,开展清洁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料,推动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1]此后,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并在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2]从此,清洁生产在我国政府政策、生产设计管理监控、学术研究等方面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在21世纪初将“清洁生产”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各大高校陆续开设。[3-5]然而,据中国知网文献库的搜索结果显示,截止2014年12月底,以“清洁生产”为主题的各类文章找到31,407条结果,而关于“清洁生产”的教学类文章仅找到69条结果,这充分说明清洁生产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高等学校的“清洁生产”课程教学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存在着较多问题。基于此,为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 亟须对“清洁生产”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笔者结合近几年在北京农学院开设“清洁生产”课程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对“清洁生产”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清洁生产,英文缩写CP,即Cleaner production,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是授课和最终评定教学效果以及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因此,“清洁生产”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得对清洁生产审核的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参照教学大纲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而且也要参考国家 “清洁生产审核师”的培训考试内容。因此,本校的“清洁生产”课程以“清洁生产审核师”职业岗位人才培养为目标,并据此来设计教学讲义,规划教学课时,提前联系实习单位等,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清洁生产”课程包含的内容繁多,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知识更新迅速,信息量大,实践性强,提高了教学材料的选取难度,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已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随着我国关于清洁生产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各项清洁生产制度的不断更新,就要求“清洁生产”课程不得不根据实际需求与时俱进地重组和补充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必须用最新的标准和规范开展“清洁生产”教学工作。然而,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得到及时更新,本科教学又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这为一线教学的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取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教学资料的选取上通常以教材为主导,国家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参考,结合典型案例,构建一套从理论到法则到案例的实用教学资料。目前已有的“清洁生产”课程教材[6]内容丰富,然而,“清洁生产”课程仅有理论讲授24学时,实习2天,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讲授的选择上不能全面展开,而要有所侧重。针对该课程“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的特点,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提出了“清洁生产”教学“由面到点,再由点回到面”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掌握清洁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在理论教学进行的适当时机,适当穿插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体会知识技能应用的方法。总之,“清洁生产”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要有明显的灵活性和现实性。因此该课程要求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案课件。
三、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照本宣科,单纯讲授课本知识,教学效果就不够理想。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清洁生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掌握清洁生产知识,特别是清洁生产审核的知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文从以下三点具体阐明。
(一)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都是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更不能挖掘学生对“清洁生产”这门课程的学习潜力,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以后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需求。针对“清洁生产”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当前互联网交流的快速普及,首先,教师把课件放在网络课程中心共享,使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学习;其次,以各种互联网媒体作为沟通手段,教师与学生开展企业清洁生产问题的讨论,比如建立“清洁生产”课程的微信群、QQ群、飞信群等开展讨论式教学;最后,指导学生在中国清洁生产网与清洁生产相关的论坛上挖掘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或资料在课堂上一起分享。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二)注重案例教学
清洁生产是一门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学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行业的不同,其工艺流程,原辅材料的使用、产生污染的部位和污染指标,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清洁生产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从事清洁生产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向导,实行专题案例教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剖析生产、生活中与清洁生产有关的实例,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清洁生产知识。清洁生产审核虽然有固定的审核程序,但在审核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物料平衡、水平衡。为了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不同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需关注的重点有深入了解,可安排学生进行现场教学,把理论上的条款与企业的实际运行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讲授。当某一个理论知识点讲授之后,找一些相关的清洁生产审核案例展示给大家,讲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清洁生产审核中的应用。比如以中国啤酒行业的领军者——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清洁生产审核为例。通过清洁生产,该企业新增年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总量9400多吨,节约二氧化碳采购成本约885万元。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在啤酒行业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目前青岛啤酒已在20多家所属啤酒生产企业推广了此项目。该案例说明过去在啤酒生产中需要花钱采购的二氧化碳,都在发酵环节直接排放进入环境,还产生了产生温室效应,造成全球变暖。又如讲到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时,以一次性塑料水杯与涂层纸杯的生命周期进行综合评价为例,比较两者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最终影响。分析结果得出纸杯在材料采用、制造、能耗等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其环境影响值偏大;虽然一次性塑料杯在资源消耗与可降解性上存在劣势,但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上来看,却对环境影响较小。这个案例颠覆了学生们一直以来“纸杯比PP塑料杯的环境影响更小”的认识,并使学生们认识到产品是否环保,其全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清洁生产工程师。
(三)优化考核方式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通常上说,期末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清洁生产”课程重点是在培养学生清洁生产的理念,审核程序和方法的掌握,主要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很难真实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过去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无法体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本人结合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近年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1.考试内容多元化。一个合格的清洁生产审核师在上岗前必须取得清洁生产审核师资格证,要获得审核师证书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清洁生产理论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具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和步骤。因此在考试内容安排上,不仅基本知识概念和易混淆知识点被编入试题中,同时也设计了一些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尝试对具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进行分析,为学生将来参加清洁生产审核师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2.考试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造成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很多学生寄希望于考试前突击复习取得高分。这种短暂的记忆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考核,如对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表现、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所有考核内容累加计算考试成绩,彻底改变一张卷子决定期末成绩的局面,并在考试内容上力求创新,考出学生的真实的水平和能力,杜绝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从作业、课堂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优化考核,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全面抓起。3.考分设计合理化。由于“清洁生产”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的成绩采用课堂表现、课程实践、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评判,课程实践考核中,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专家评审以及角色模拟评审,这种考核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四、增加实践锻炼机会
为了更好的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结合我校本科生实行的“3+1”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前介入清洁生产工作提供实践机会。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潜力,加强和校外清洁生产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参与这些单位的具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书编写,使学生明白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书编写的重点难点,编写的技巧以及目前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在两天实习中,安排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详细地了解整个企业和部分车间的生产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实施清洁生产的潜在位点,还能提高将来就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通过与各清洁生产企事业单位接触,可以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就业。
五、总结
通过对“清洁生产”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研究和探讨,学生对“清洁生产”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和知识的实用性而存在相当的难度,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开放式过程,随着其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相信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会更加完善。
[ 注 释 ]
[1] 段宁.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J].环境科学研究,2001(6):1-4,8.
[2] 张育红.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6(3):75-77.
[3] 张军,张学洪,曾鸿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环境教育,2011(6):69-70.
[4] 张婕.清洁生产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方环境,2011(11):252.
[5] 蔡征宇.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33-134.
[6] 张天柱,石磊,贾小平.清洁生产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钟 岚]
[摘 要]“清洁生产”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新兴课程,是以通过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全生产过程控制的手段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研究对象,以最终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为目标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结合近几年在北京农学院开设“清洁生产”课程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对“清洁生产”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131-03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号召工业提高能效,开展清洁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料,推动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1]此后,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并在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2]从此,清洁生产在我国政府政策、生产设计管理监控、学术研究等方面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在21世纪初将“清洁生产”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各大高校陆续开设。[3-5]然而,据中国知网文献库的搜索结果显示,截止2014年12月底,以“清洁生产”为主题的各类文章找到31,407条结果,而关于“清洁生产”的教学类文章仅找到69条结果,这充分说明清洁生产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高等学校的“清洁生产”课程教学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存在着较多问题。基于此,为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 亟须对“清洁生产”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笔者结合近几年在北京农学院开设“清洁生产”课程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对“清洁生产”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清洁生产,英文缩写CP,即Cleaner production,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是授课和最终评定教学效果以及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因此,“清洁生产”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得对清洁生产审核的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参照教学大纲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而且也要参考国家 “清洁生产审核师”的培训考试内容。因此,本校的“清洁生产”课程以“清洁生产审核师”职业岗位人才培养为目标,并据此来设计教学讲义,规划教学课时,提前联系实习单位等,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清洁生产”课程包含的内容繁多,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知识更新迅速,信息量大,实践性强,提高了教学材料的选取难度,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已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随着我国关于清洁生产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各项清洁生产制度的不断更新,就要求“清洁生产”课程不得不根据实际需求与时俱进地重组和补充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必须用最新的标准和规范开展“清洁生产”教学工作。然而,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得到及时更新,本科教学又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这为一线教学的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取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教学资料的选取上通常以教材为主导,国家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参考,结合典型案例,构建一套从理论到法则到案例的实用教学资料。目前已有的“清洁生产”课程教材[6]内容丰富,然而,“清洁生产”课程仅有理论讲授24学时,实习2天,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讲授的选择上不能全面展开,而要有所侧重。针对该课程“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的特点,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提出了“清洁生产”教学“由面到点,再由点回到面”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掌握清洁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在理论教学进行的适当时机,适当穿插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体会知识技能应用的方法。总之,“清洁生产”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要有明显的灵活性和现实性。因此该课程要求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案课件。
三、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照本宣科,单纯讲授课本知识,教学效果就不够理想。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清洁生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掌握清洁生产知识,特别是清洁生产审核的知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文从以下三点具体阐明。
(一)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都是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更不能挖掘学生对“清洁生产”这门课程的学习潜力,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以后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需求。针对“清洁生产”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当前互联网交流的快速普及,首先,教师把课件放在网络课程中心共享,使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学习;其次,以各种互联网媒体作为沟通手段,教师与学生开展企业清洁生产问题的讨论,比如建立“清洁生产”课程的微信群、QQ群、飞信群等开展讨论式教学;最后,指导学生在中国清洁生产网与清洁生产相关的论坛上挖掘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或资料在课堂上一起分享。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二)注重案例教学
清洁生产是一门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学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行业的不同,其工艺流程,原辅材料的使用、产生污染的部位和污染指标,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清洁生产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从事清洁生产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向导,实行专题案例教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剖析生产、生活中与清洁生产有关的实例,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清洁生产知识。清洁生产审核虽然有固定的审核程序,但在审核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物料平衡、水平衡。为了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不同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需关注的重点有深入了解,可安排学生进行现场教学,把理论上的条款与企业的实际运行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讲授。当某一个理论知识点讲授之后,找一些相关的清洁生产审核案例展示给大家,讲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清洁生产审核中的应用。比如以中国啤酒行业的领军者——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清洁生产审核为例。通过清洁生产,该企业新增年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总量9400多吨,节约二氧化碳采购成本约885万元。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在啤酒行业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目前青岛啤酒已在20多家所属啤酒生产企业推广了此项目。该案例说明过去在啤酒生产中需要花钱采购的二氧化碳,都在发酵环节直接排放进入环境,还产生了产生温室效应,造成全球变暖。又如讲到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时,以一次性塑料水杯与涂层纸杯的生命周期进行综合评价为例,比较两者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最终影响。分析结果得出纸杯在材料采用、制造、能耗等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其环境影响值偏大;虽然一次性塑料杯在资源消耗与可降解性上存在劣势,但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上来看,却对环境影响较小。这个案例颠覆了学生们一直以来“纸杯比PP塑料杯的环境影响更小”的认识,并使学生们认识到产品是否环保,其全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清洁生产工程师。
(三)优化考核方式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通常上说,期末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清洁生产”课程重点是在培养学生清洁生产的理念,审核程序和方法的掌握,主要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很难真实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过去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无法体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本人结合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近年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1.考试内容多元化。一个合格的清洁生产审核师在上岗前必须取得清洁生产审核师资格证,要获得审核师证书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清洁生产理论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具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和步骤。因此在考试内容安排上,不仅基本知识概念和易混淆知识点被编入试题中,同时也设计了一些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尝试对具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进行分析,为学生将来参加清洁生产审核师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2.考试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造成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很多学生寄希望于考试前突击复习取得高分。这种短暂的记忆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考核,如对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表现、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所有考核内容累加计算考试成绩,彻底改变一张卷子决定期末成绩的局面,并在考试内容上力求创新,考出学生的真实的水平和能力,杜绝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从作业、课堂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优化考核,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全面抓起。3.考分设计合理化。由于“清洁生产”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的成绩采用课堂表现、课程实践、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评判,课程实践考核中,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专家评审以及角色模拟评审,这种考核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四、增加实践锻炼机会
为了更好的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结合我校本科生实行的“3+1”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前介入清洁生产工作提供实践机会。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潜力,加强和校外清洁生产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参与这些单位的具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书编写,使学生明白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书编写的重点难点,编写的技巧以及目前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在两天实习中,安排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详细地了解整个企业和部分车间的生产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实施清洁生产的潜在位点,还能提高将来就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通过与各清洁生产企事业单位接触,可以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就业。
五、总结
通过对“清洁生产”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研究和探讨,学生对“清洁生产”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和知识的实用性而存在相当的难度,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开放式过程,随着其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相信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会更加完善。
[ 注 释 ]
[1] 段宁.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J].环境科学研究,2001(6):1-4,8.
[2] 张育红.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6(3):75-77.
[3] 张军,张学洪,曾鸿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环境教育,2011(6):69-70.
[4] 张婕.清洁生产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方环境,2011(11):252.
[5] 蔡征宇.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33-134.
[6] 张天柱,石磊,贾小平.清洁生产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