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构建校本人文关怀环境支持体系

张俊玲+庞卫祥



针对高校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高校除了应提供教学科研等业务支持外,还应致力于提供人文关怀。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针对中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两多”(“北漂”多、独生子女多)、“两大”(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两强”(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两少”(生活经验少、生活圈子小(少))、“两弱”(合作意识弱、自控能力弱)、“两高”(学历高、期望高)等特点,实施了“13N”中青年教师发展人文环境支持体系,取得了良好实践效果。
人文关怀的概念与作用
人文关怀,最初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初次提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重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从思想教育到人文关怀,突出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特点
目前,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普遍具有“两多、两大、两强、两少、两弱、两高”等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青年教师比例超过六成,承担教学科研重任
据调查,截至2012年底,市属高校专任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占70%以上,承担70%以上教学任务,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44.10%,高级职称的比例达35.3%。很多中青年教师担任中层管理或"双肩挑"任务。所以,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服务青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2.普遍拥有高学历和国际化视野
目前,青年一代作为一股崭新的教育力量注入教育系统里来,他们是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一代,经历过完整的学术训练,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具有年轻、学历高,有海外学习、工作、生活经历,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改变。
3.经历简单,思想活跃、注重自我,讲求实效
当今高校青年教工主要是“70后”“80后”,是独生子女一代,多数人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根据学校工会开展的《教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分析》,青年教师存在自我中心意识强、遇到困难自我控制能力弱、个性较强、合作意识较弱等问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追求新潮、具有挑战趣味的生活模式,一般具有强烈成就动机;工作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发挥专长,把挑战自我视为乐趣;讲求效率、注重实干,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体现自我价值,并强烈希望得到社会认可。
4.社会竞争激烈,“北漂”青年教师多,工作和生活压力大
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竞争激烈,更增加了教职工的工作压力;“北漂”一族远离父母和亲属,孤独感强,独生子女社交圈子小,生活完全靠自己,他们需要在北京买房、安家,经济困难增加,生活压力大。更需要组织、同事关怀。
构建中青年教师人文关怀“13N”体系的探索实践
针对中青年教师上述特点,学校提出并探索构建了“13N”中青年教师发展的人文环境支持体系,即:以学校对教职工整体人文关怀为“统一基础”,以关心青年教师“家庭幸福、角色转换、事业成长”为“三大支柱”,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网络平台N(network),通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1.以学校对全体教职工人文关怀的整体环境为“统一基础”
第一,“十送温暖服务”突出对中青年教师差异的关怀。为增加教职工的学校归属感,学校开展了“十送温暖服务”:职工入职送欢迎;恰逢生日送祝福;喜逢新春送慰问;教工新婚送祝愿;教工生育送祝贺;金秋助学送关爱;患病住院送关怀;家庭遇困送温暖;亲人病故送怀念;教工退休送纪念。10项服务中6项面向青年教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教师对组织给予人文关怀的渴求。
第二,爱心互助基金帮扶突出中青年教师困难群体的关怀。为构建和谐校园,倡导互爱互助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学校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通过教职工互帮互助,切实帮助一些家庭困难的教职工渡过难关,为青年教师关心同事搭建了平台,为有困难的教职工伸出援助之手,增加教职工之间兄弟情和教职工与学校间的鱼水情,同时为凝聚人心、促进校园和谐起到了较好作用。
第三,“健康幸福工程”突出对中青年教师健康习惯的引导。以“关心教职工、理解教职工、服务教职工、发展教职工”为宗旨,学校实施了“健康幸福工程”,作为 “十二五”发展规划十大工程之一。通过加强对教职工的健康膳食引导,服务教职工健康餐饮;定期健康指导和体检健康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教职工培养1项~2项健身技能等。通过文体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健康知识讲座、健身娱乐和疗休养等,帮助中青年教职工缓解压力,引导教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提升教职工健康幸福指数。
2.以满足中青年教师三方面人文关怀需求为“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一:满足家庭幸福需求。“独生子女”和“北漂”一族青年教师,大多拥有纯校园、高学历的人生轨迹,需要事业帮扶,也需要生活方式引导和教育。学校组织了新婚教职工联谊、单身青年联谊、中青年厨艺大赛、亲子运动会等活动。通过单身青年联谊活动,为正在和错过婚恋黄金时期的青年教师搭建鹊桥;通过厨艺比赛,促进青年教师生活能力养成;通过新婚教职工联谊,强调青年教师“尊老爱幼”和构建和谐家庭的传统美德;通过亲子运动会,加强教师对子女的关心、关怀等。通过系列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培养生活技能,开展勤俭持家,构建温馨家庭,也搭建了青年教师交友平台,促进学科专业合作和社会生活交流。
第二,支柱二:满足角色转型需求。青年是步入教师行列的初始阶段,学校开展了系列青年教师品牌活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每年对新入校教职工开展系列教育,邀请校领导或专家学者做“如何当好一名合格教师”讲座;2010年起,学校每年举办“三十而立话责任”主题生日活动,增强其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统筹规划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尽快适应教师职业需要;每年教师节表彰大会邀请新入校教师参加,感受弘扬先进,创先争优的氛围,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在教代会代表推选中,明确青年教师比例,畅通青年教工诉求渠道,加强政治素质培养,提高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努力塑造党的未来接班人。
第三,支柱三:满足事业成长需求。根据美国学者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八阶段理论,青年教师普遍处于“能力建立阶段”。为青年教师营造合适的成才环境,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尤显重要。学校面向青年教师开展基本功比赛、基本功练功月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执教基本技能;通过“青年教师基本功练功月”等活动,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通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锻炼青年教师、鼓励先进、树立榜样、发现人才。这些工作都是青年教师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自身需要,也是工会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需要。
3.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发展网络平台N( Network)
伴随1个基础和3大支柱系列活动,工会还致力于构建中青年教师的交友网络。每次活动后,参与者都会结识新朋友,学校还会建立相应的微(飞)信群,促进中青年教师正常交流,建立和拓展合作社交网络;组织相应的中青年社会实践,促进与其他高校、企业合作,通过青年教师沙龙等,促进中青年教师学科专业合作,促进中青年教师间的专业化发展。通过构建“13N”青年教师人文关怀环境支持体系的实践,增强了学校对中青年教师的凝聚力,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校工会组织的“教职工思想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教职工普遍认为目前干群关系融洽、人际关系和谐。
本文系北京市委组织部2012年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项目编号2012F-06)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工会)
[责任编辑:于 洋]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