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学位培养特性的教育博士“双身份”发展指向

    [摘?要]观照学位制度的生成历史和专业学位结构的变革逻辑,教育博士有着教育实践者与专业研究者“双身份”培养的二元性指向。然而,现实中存在着偏重强调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实践性”培养,掣肘“专业研究性”与之平衡培养的状况。对此,需要加以匡正,坚守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价值,完善教育博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性”培育体制机制,包括建立案例研究室,明确导师的学术师资配置标准、教育博士主干课程标准;创办专门学术期刊,设立教育博士国内访学制度等,以此帮助教育博士研究生改变“教育实践性——专业研究性”相游离的身份圈囿困境,实现更为全面合理的学习生涯发展。

    [关键词]专业学位制度;教育博士;核心素养;知识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1-012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1022

    教育培养什么人,教育怎样培养人,是人们持久关注的根本性问题,这也诘问当代博士研究生教育(以下简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及行动指向。然而,一直以来,学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下简称:专业学位教育)和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下简称:学术型学位教育)“招收何人”“走向何方”存在固化观点,前者倾重培养“实践者”,后者倾重培养“研究者”的论调甚嚣尘上。不仅如此,“学术型教育地位高、专业学位教育地位低”的看法及由此带来的资源配置偏颇,也极大地圈囿着以教育博士、医学博士和工程博士为代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生涯的综合发展。实际上,在溯源学位的本质属性和廓清学位培养的时代嬗变方面,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学位教育具有有序衔接、善性相通和正向联动的融合基础。对于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来说,只有聚焦“二元性”的核心素养目标,解决或缓解诸如“理论性”被消解的困厄身份的問题,才能为教育博士研究生学习生涯发展提供正确方向及持续动力。

    一、专业学位的教育属性规定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双轨制”培养特性?(一)学位的历史生成及专业学位的教育属性

    学位(degree)一词最早用于特指获得教职的特许证(license)。“在起源上,最久远的学位便是授课许可证(licencia docendi)”[1]。“这一授课许可证就是最早的学位。从历史角度说,所有学位都起源于教师证书”[2]。在中世纪的巴黎,只有获得授课许可证才有可能被允许举行就职礼(inception),成为教师行会(universitas magistrorum)的成员。“执教权(授课许可证)和就职礼(这是博士学位的最初形式)是两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是立志从教者真正成为一名从业教师之前,需要依次通过的两级学位”[3]。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授课许可证同样是从教的前提。“新博士要取得学位,需要经过个别考试(examen或examen privatum)和公开考试或答辩(conventus,cinventus publicus,doctoratus),然后由副主教隆重地授予授课准许证”[4]。由此可见,学位是应行会、实践所需而产生,教育实践性是学位的基本属性,也是专业学位教育和学术型学位教育的基本属性。在承认两者均带“教育实践性”先天属性的前提下,两者培养规格各有侧重,

    但并不是互不相容的“平行线”。学术型学位教育从“教育实践性”出发而“安身”学术;专业学位教育则以培养高层次和应用型实践人才为目标,以培养适应社会实践或特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己任,在研究职场学术知识的基础上倾向“立命”实践。可以认为,学位与实践相联系而产生特定的实践群体,在赋予群体知识的同时,通过相对等的教育体制机制,促成不同的政治主张、生活方式和消费能力的特殊阶层的形成。

    早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便首创了以企业管理为需要特征的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如今一个广涉教育、工商管理、艺术、新闻、国际关系、建筑、社会工作和城市规划等实践领域,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乃至质量保障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自发而生的美国专业学位教育培养体系逐渐形成。后来,德国、英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美国的专业教育形式,形成了各具国情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模式。相比之下,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起步晚、种类少,最早可追溯至1984年,国家最高教育管理行政机构(时称国家教委)接纳清华大学等11所理工科大学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在全国一定范围内部署试点工作。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卫生部下达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试行办法。直至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为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至此,以工程、医学、教育等实践领域为基点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专业学位的教育属性更为彰显。

    (二)教育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实践性—专业研究性”核心素养培养标的

    随着专业学位教育在实践领域中的试点布局、规范运作与体系建构,学界也对专业学位教育的性质、内涵和特点展开理论探讨。邹碧金、陈子辰[5]、史雯婷[6]等学者提出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是专业学位教育的3个指向;刘国瑜[7]认为职业性、学术性和研究性是专业学位教育的3大基本特征,这些都表达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特征和学术要求;叶宏[8]、贺佐成[9]则从培养目标、入学方式、培养方式和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比较并探讨了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教育的联系。由此可见,教育实践性和专业研究性是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双重标准,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造就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实践—学术”核心素养标的的形成。基于此,众多高校也逐渐形成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共识,即致力于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教育学术理论素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较强的学术分析批判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教育领域实践问题的复合型和实践型高级专门人才,从而成为能够胜任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工作的教育领导者,以及能够胜任各级各类学校业务管理工作的学校管理者;具备学以致用能力,能够胜任教育决策、教育法律以及教育管理咨询工作的咨询服务专家;能够从事教育政策、教育法律以及教育管理等学科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学位资源整合实现“帕雷托最优”效应

    专业学位是学位社会学功能的主要体现之一,它参与改变了由提供可靠知识转向社会提供广泛需要的知识的高等教育目标。在知识生产进入使用者控制的阶段,学位资源也相应地由使用者掌握,越来越多的专业学位攻读者在以流行性为特征的知识型社会里,选择不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同时,在我国研究生大扩招的背景下,博士生培养朝着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多元化转型发展,这对以往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学位教育因各自培养规格不同,从而导致的学位资源分散的现状提供了迅速变革的必然要求,专业学位教育亟需超脱性地汲取各类学位资源。对此,我们要统筹完善学位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兼顾公平与效率,推进学科、课程、专业、项目和工程等要素从协作走向协同效应,生成有利于促进教育博士综合培养的“开放的学术市场、规范的培养体系、自主的成长路径”的坐标方位。从长远上看,坚守“教育实践性—专业研究性”的教育博士“双轨制”发展指向,有利于培养对教育专业实践特性有深入理解,有广阔且独特的教育专业视野、独立的教育问题研究解决能力和扎实的教育专业操作技能的专业学位人才,促进其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1]雅克·韦尔热.中世纪大学[M].王晓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1.

    [2]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M].夏继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96.

    [3]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15.

    [4]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71.

    [5]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5):49-52.

    [6]史雯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0):32-35.

    [7]刘国瑜.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31-32.

    [8]叶宏.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75-76.

    [9]贺佐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差异[J].中国研究生,2007,(1)51-54.

    [10]徐希元.当代中国博士生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7.

    [11]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研究院重塑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研究生教育[M].徐远超等译.北京:科学献出版社,1999:53.

    [12]Wulff H.Donald,Ann E Austin & Associates.Paths to the Professoriate:Strategies For Enriching the Preparation of Future?Faculty[M].JOSSEYBASS:A Wiley Imprint,2003:23.

    (责任编辑:宇美臻)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dD with “Dual Identity”Based?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SU Xudong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of degree system and the reform logic of professional degree structure, doctor of education has the dual orientation of “double identity” training of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 and professional researcher. However, in reality, there is a situation that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for doctoral students, and restricts the balanced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research”. That need to be correct, stick to theoretical knowledge accomplishment of culture value,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s and mechanisms of “professional research” for EdD, including establishing case research, Clear tutors academic teachers configuration standards, backbone course standard for EdD, establish the academic journals, to set up domestic visiting Dr Education system, etc., to help EdD change the identity of the circle form of predicament with “education practice—professional research”, to achiev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reasonable?learning care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system; EdD; core literacy; knowledge significance

    [收稿日期]2019-06-23

    [基金項目]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19年度课题“来穗华裔留学生身份认同教育制度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9GZQN21);2018—2019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立项课题“新时代粤港青年群际接触中隐性德育因素的融入及应用研究——以广东青年为观察视角”(项目编号:2018WT020);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项目“汉语学习与国际推广重点实验室”

    (项目编号:2015WSYS009) 。

    [作者简介]苏旭东(1980-),男,广东潮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高等管理理论。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