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互动平台 提高聋校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王国林
【内容摘要】生生互动方式很多,聋校数学课堂中没有真正实现聋生的互动主体地位或者是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指导。解决这一症结的要素是善于激发聋生在数学学科上的互动的动力,在数学课堂中为聋生搭建有效的互动平台,控制好生生互动时机,才能保证课堂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互动平台 聋校 生生互动 有效性
生生互动被分为互看、互帮、互说、互答、互考、互演等。而这些互动方式在聋校的数学课堂中运用如何?从实践看,大部分都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是“生生互动表演现场热闹非凡,收效却甚微”。
究其原因,执教者始终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特点,缺乏系统的科学性的指导。数学课堂成了公开课中少数优等生的个人秀。那么,在聋校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生生互动呢?互动没有一定的模式与刚性规定,要根据现场的综合情况,把握好生生互动的要素,灵活选择互动方式。
一、善于激发聋生对数学学科的互动
公开课上经常看到教师不断的与少数优秀生一问一答,小组等互动学习也主要由少数学生来实际操控,其余的学生表现得“懒散”,教师面对他们好像见怪不怪了。其实所谓的“懒散”的学生对数学新知识往往很茫然,不熟悉怎么有兴趣?没有兴趣也就谈不上有效的生生互动了。所以,兴趣是聋生进行数学课堂互动的前提。作为聋校的数学教育者必须从数学本身和聋生的特点来分析,对症下药,找回他们的数学兴趣。
1.将抽象的数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
数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数量与空间的关系,比较抽象,教材中往往包括一系列的公式和符号系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聋生由于缺失听觉,抽象思维表现得简单,数学的第一手资料——教材,对于他们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如果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内容照本宣科,对数学缺乏基本认知的聋生,也就缺乏互动的热情。所以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将教材中所要学习的内容重新组织,结合多媒体、图片的形式,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分步化解,让聋生看得明白、听得懂。例如讲解“分数大小”的内容时,部分聋生会感觉茫然。教者将准备好的课件呈现出:两块同样大小的蛋糕,一块平均分成4份,一块平均分为5分。然后列出分数比大小的练习题。他们对照图片很快就会知道孰大孰小,那么就会争先恐后的发言、辩说以及检查别人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面对较深层次的分数知识时,就有了一定的分数思维基础,为有效的开展生生互动作良好的铺垫。
2.将教材内容贴近聋生的生活
数学教材中的研究对象主要表现为一连串的数字符号的关系,虽然复杂但应用很广泛,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聋校数学教材。如果能够将这些数字与生活片段结合起来,则会大大的提高生生互动的效果。例如,课堂中聋生很难理解百分数概念与换算,教师则可用设问“你去过银行吗?什么叫利息?一年的利息?两年的利息?你建议爸爸妈妈如何储蓄?”将这些生活中既熟悉又不能肯定的一连串问题抛给学生,为了迫切找到答案,他们可能自动的互相比划思考起来,通过互相讨论等有效的生生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等工具作适时的点拨,枯燥的百分数自然被聋生轻松愉快的理解消化。再如,介绍倍数概念时,可以首先问“你知道家里厨房的面积吗?用了多少块瓷砖?”然后将问题“如果你们家的厨房的面积为3×3.2=9.6(平方米),要贴上规格为0.6×0.6=0.36(平方米)的瓷砖,至少要买多少块?”抛给学生,生生互动会很激烈,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但他们会很快的有了倍数的概念。
二、在数学课堂中为聋生搭建有效的互动平台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既然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就要提供其适宜的学习环境,在这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生生互动。目前,教师基本认识到学生对构成有效课堂的重要性,但许多人尚未完成角色的转变。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方式完全按照课前的教学计划,遵循预设的条条框框(教者个人思路),导致聋生没有真正的被释放,自学、互动的空间狭小,生生互动的效果甚微。
1.设计有效的导学案,科学提供聋生的互动空间
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台上讲台下听”为真正的“台上台下自主互动”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为聋生搭建有效的互动平台。目前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及如皋的“活动单导学”等教学模式。这些导学模式在执行过程中的方法有所区别,但是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强调学生自学为主,课前预习,课堂质疑、自学互助,当堂消化,课堂中不断的出现互辩、互助、互看等互动的场景。根据目前情况看,建立一定的导学案,可以形成有效的聋生互动平台。许多聋校组织参观学习先进的导学模式,而回来后只能在高年级选择性的套用。原因是教师始终害怕聋生因为缺乏听力、思维局限、文化基础薄弱等原因而无法实施。
如何较好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呢?其一是培养聋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与能力。目前聋校大部分是住校生,中午和晚自习都有充足的时间,且安排了值班教师。在这些时间段可以做好聋生自学预习的引导工作。聋生通过自学,对新内容产生疑问,课堂上才能适应自学互动的节奏。其二是不断培养聋生互帮互助的习惯。自卑自私在聋生中比较普遍,这就使得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比较孤僻。这就要努力打开他们思想的大门,让他们逐步尝试在课堂上互助、辩论、表演等集体的互动方式。其三是使聋生养成归纳拓展的习惯,如果聋生养成了这一习惯,课堂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互动就会显得更活跃更有效。其四是数学教师在课前做好策划作用,要深入聋生群体,分析他们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课中起到互动的组织、纽带的作用。做好这四方面,就能设计适合聋生的数学导学案,逐渐实现生生互动的策略。
2.确立合理的数学课堂互动方式
前面谈到的洋思中学等单位推行的导学模式,在教育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对聋校有许多借鉴意义。但凡事要对症下药、灵活运用,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生生互动方式有互助、互看、互演等多种,操作中要针对聋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灵活的选择应用。比如杜郎口中学在课堂中将讲台、课桌拆去,学生时而分组,时而集中,时而讨论,时而板书表演,教师则一直“躲”在他们中间穿针引线。对于缺失听力的聋生来说,他们数学思维比较薄弱,课堂交流都靠手语,如果死套硬用,则会使课堂乱哄哄,适得其反。所以保持课桌,有组织的分组等互动学习,让他们互相都能清晰的看到对方的手势动作。另外,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可以设计不同的体现互动的导学案,但都需要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作为辅助的手法。因为课前课堂每位聋生没有足够的自学空间,除了对新知识的陌生,没有疑惑、理解等思想准备,就不能主动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尽量在组内实行,组与组产生不同观念时可以让各组代表上台展示、辩论,学生已经明白了还过多的安排展示则浪费了课堂中宝贵的时间。
三、控制好生生互动时机,保证课堂有效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聋校的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40分钟。数学作为聋校中的主要学习科目,必须努力向这有限的时间要质量。这样一来,数学教师挖空心思的采取多种生生互动的方式来产生“共振效应”,一会儿互相讨论、一会儿互批作业,一会儿登台表演。这难道就是改革的精辟吗?一个章节中的所涉及的数学内容,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目不暇接,只好跟着互动的车轮跑,当车轮到了终点(下课时),他们什么都尝过,但什么都没有留住。这就要求处理好互动的频率与时机。
1.根据不同内容,把握好互动时机
一节课的时间很短暂,生生互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根据内容要把握好互动的时机。比如设计“正数与负数”内容的导学案时,将正数及负数的概念结合相关的练习放在课前准备中让聋生自学掌握,而在课堂自主学习探索中多安排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正数、负数问题,让聋生充分的自学、互帮、互查。归纳正数与负数在生活的应用时教者可扼要的点拨或者由个别聋生略作展示即可。再比如一道应用题,聋生自学时形成不同的答案,出现明显的偏差时教者可以引导分组或同桌讨论、互助,如果争论不止,教者可以引导聋生轮流板书展示,将正确代表与错误代表的答案作比较,适时点拨。如果纯数字计算内容在互动安排时最多为同桌互检即可,千万别浪费他们的时间。正如洋思中学的办学经验之谈“学生会的不要讲解”,所以不要做无谓的互动了。
2.把握好互动的节奏,促进聋生平衡发展
互动的“质”不是单纯的建立在“量”之上的。按照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步骤,可分为复习→新授→训练→巩固→应用等,结合现在的导学案等模式,可以将前两个阶段更新为检测与质疑思考,然后教师在此环节中运用一系列的生生互动的策略,使听力完全缺失的聋生完全进入数学的抽象思维状态。这就要求除了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小练习,将疑问带入课堂。还要使互动方法简单化,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杜绝只备内容不备学生,设计过多的互动环节,最后因为时间的仓促,而走马观花式的草草收场。课堂的评价标准,也不能以一节课的丰富多彩来衡量课堂效果,应按一定的章节完成的情况来度量。这样,遇到临场情况,教师可以将具体问题继续,延长某一生生互动的时间,彻底的防止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产生。
把握好课堂生生互动的关键要素,才能让聋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让这些孩子的心智真正得到浸润,实现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初衷。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聋哑学校)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