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钱晓玲

    【摘要】“自能读书”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是培养学生在读中发现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变成如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讲懂课文的过程。本文对如何引导学生自已读懂课文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自学;培养;能力

    一、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一)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但问题是由教师提出还是让学生发现效果就大不一样。我在上《赵州桥》一课时,学生接触课题后,问:“想知道什么?”学生就提出了“赵州桥在哪里?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作者为什么写赵州桥?”等问题。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

    (二)抓住文章的关键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所谓关键处,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地方或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抓住这些地方,可以牵一而发动全身,对理解课文有重要作用。如《赵州桥》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学生读了这句话后,提出:“这种设计”指什么设计?“创举”什么意思?为什么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抓住文章与学生生活经验不合的地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学生生活经历少,许多现象是学生没见过的。抓住文章的这些地方,探索原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大海的歌》中有一句:在海天之间,有一层浅褐色的雾气……学生读了这句话后,我问:“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马上提出:“雾是乳白色,为什么是浅褐色?”这时我把课前制作的一幅图展示出来:金色的太阳正从深蓝的大海边升起,海天相接的地方是一片浅褐色的雾气。学生通过书图,找到了原因,金色的阳光,深蓝的海水的反射,使雾变成浅褐色。

    二、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发现问题后,还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学生从《赵州桥》课题中提出一系列问题后,我马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读了一自然段后,我问: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说:知道赵州桥的修建地点、时间、设计者。还有的学生说:知道了它全世界都有名,离现在有1300年,历史悠久。这时,我抓住时间,又问:读到这里,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学生提出:为什么赵州桥能保存1300年,在全世界闻名?这样,又引入下一自然段内容的学习。

    三、处理的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虽然课堂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决不是削弱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只有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莹.自主阅读“三部曲”———略谈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明日,2019(36).

    [2]刘乐梅.自主阅读习惯培养攻略[J].明日,2019(2).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