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崔红燕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发展仍在继续。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时代,我们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持续向前发展。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协调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强调“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引导作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长远发展。
【关键词】“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8-0037-02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相关概述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的,它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强调其发展目標的实现,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贴近中国的具体实际与实践,致力于破解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引领并服务于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对于建成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色发展,是党中央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出的,不仅从整体上把握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包含了对新发展理念的时代性探索[1]。
(二)“绿色”发展理念与其他四个发展理念的关系
我们党在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和熟悉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发展这一创新理念,它为新时期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提供了战略指导和理念支撑。“绿色”发展理念与其他四个发展理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促成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性认识的最新发展成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有机统一,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理念先导,共同引导和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发展现状
(一)马克思生态文明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态问题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指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告诉我们:首先:自然界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并且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次,自然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并达到改造自然、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持续发展。再次,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和谐共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进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前提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要树立人与自然休戚相关、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
(二)我国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之后,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这不仅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体现了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精髓,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个文明”之一提出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但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背后,我们正不断在消费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它长期以来一直不断地在为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付出着沉重代价。如今,生态环境的失衡不断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导致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危机。对此我们党和国家必须从发展的全局出发,立足于国情重新审视生态环境现状,站在全新的战略高度,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环境视为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要求我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要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准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4]。在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上,我们还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决心和毅力,切实转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空间布局以及生活方式。
三、突出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概述“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开展并推进。其中,创新发展理念激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协调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调整布局;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指引方向;开放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凝聚发展力量;共享发展理念传播和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总之,要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必须要整体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在不断尝试新实践的过程中拓展和深化对绿色发展的认识。
(二)突出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将“绿色”发展作为一个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理念提出,体现了我们党一直以来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绿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发展,是党中央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实际提出的,它为“十三五”目标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开辟了加强生态治理、增强人民福祉的新路径,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了生态元素[5]。倡导“绿色”发展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以全新的绿色发展理念来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四、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以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点,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产业体系建立
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物质载体和支撑,也是协调和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主要内容。因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倡绿色生产方式构建。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协调消费与生产、利用与循环之间关系的绿色产业循环模式[6]。要在实践中利用高新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开发现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减少污染和排放,设计形成合理有序的能源资源循环系统。
(二)提高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力度和实效,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系统
总结我国之前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我国近年来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重视经济利益而忽略生态环境。要想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其次再考虑构建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对于我国发展过程所引起的大气污染、水源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必须坚持从源头上找问题、抓治理,加大对突出环境问题的解決力度,政府和相关执法人员必须开展严密的环境整治行动,采取严厉的惩罚制度[5]。另外,我们不能仅在出现问题后才采取补救措施,更应该在环境问题凸显之前,提前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系统。
(三)绿色发展激励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社会民生建设
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更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情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并不断地影响着人们对美好生活质量的评估。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坚持为人民创造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总之,为了促进美好生活环境的形成和保持,各个社会主体应该共同负起责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和引领全民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会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首先我们要形成对绿色发展理念及其内涵的正确认识和认同,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我们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最后,全社会应该倡导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食品、绿色出行、注重能源的循环利用。要在每一个小的方面助力生态农业、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同心协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十九大报告全文: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 gncj/2017-10-1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刘国荣,郭喜萍.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的路径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0).
[4]杨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绿色发展[J].城市 资源与环境,2016,(47).
[5]胡磊.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M].北京:红旗出版 社,2016.
[6]韩雷.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生态农业发展建设[J]. 延边党校学报,2017,(1).
[责任编辑:褚永慧]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