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四大支点

王潼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和谐劳动,要素分配,扩中、提低、限高,拓展财产性收入四个视角,概括提炼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四大支点,旨在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提供一孔之见。
【关键词】新时代;分配理论;和谐劳动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8-0035-02
党的十九报告中强调,“要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这对我国收入分配理论新的系统全面的阐述,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其中和谐劳动,要素分配,扩中、提低、限高,拓展财产性收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四大重要支点。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此之后,2015年,国家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对构建和谐劳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重大意义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依法构建,要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把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处理好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合理提高职工的劳动报酬,积极创造“以人为本”的劳动环境,充分发挥出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劳动者的创新潜能。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重要举措,它既能够实现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同时又兼顾到了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依法构建
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基本实现了在劳动关系运行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坚持依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把握好新时代这个主题,要根据劳动关系发展的新阶段,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劳动领域的法制建设,确保“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落实到全领域。
(三)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县以上政府行政部门与同级工会组织以及企业代表组织的劳动关系协商制度,企业劳动关系协商、调解和处理制度等。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等因素,我国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组织分工不明确,法规制度不健全,协商机制的组成主体不规范等。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一是要要完善劳动协调机制的法律体系;二是要提高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三是要契合新时代的大主题。
二、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促进收入分配合理有序,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新时代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生产要素以价格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中,通过提高稀缺要素的价格和减少过剩要素的供给,对生产者的资源使用行为积极引导,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既有利于促进科学进步的发展,提高劳动效率;也有利于企业之间优胜劣汰,提高竞争能力。
(二)有利于新时代条件下,劳动者创新潜能的激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平均主义尤为严重,劳动者认为干的多并不代表工资拿得多,这严重损害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既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同时,还促进经了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提高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三)有利于新时代条件下,人民财富的增长和收入渠道的拓宽
按生产要素分配,短期内势必会导致收入差距的增大,但长期来看会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收入的高低是由个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要素价格共同决定的。由于每个人所持有的要素数量、素质和种类各不相同,导致了要素拥有者收入间的差距,要素数量、质量越高,获得的收入越多,反之亦然。长期来看,通过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加大稀缺要素的供给量,可以实现社会总财富总量的增大。按要素分配,代表着对多种收入渠道的认可,拓展了劳动者收入的来源,增长了人民的财富。
三、扩中、提低、限高
党的十九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阶层中收入群体的比例离党中央提出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实践需要;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一)“扩中、提低、限高”是解决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依旧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生问题依然是首要问题。“扩中、提低、限高”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二)“扩中、提低、限高”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实践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据统计,“1981年至2012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占到全球减少全部贫困人口的71.82%。”2012年至2017年,“精准扶贫”的提出让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现在到2020年的三年时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扩中、提低、限高”,继续缩少收入差距,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也是全面决胜小康社会阶段的实践需要。
(三)“扩中、提低、限高”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分两步走战略,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强国。提高居民收入,减少收入差距,就要把握好“扩中、提低、限高”这个分配格局,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税收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使人民群众在共享共建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到人民的生活当中。同时也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基础。
四、拓展财产性收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多渠道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完善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法规制度
法者,治之端也。专门的法律法规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坚强制度保障。拓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2016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对完善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制度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主要包括: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创造更多使人民收益的金融产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通过法律法规保护和增加财产性收入,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投资渠道
当前,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较为缺乏。近年来我国股市行情跌宕起伏,总体呈持续低迷的态势,相比于购买股票,广大人民群众更愿意把钱放在银行中拿利息。但由于我国储蓄存款长期处在负利率的状况下,银行存款并没有实质上增加居民收益。拓宽财产性收入投资渠道,首先,应当推动股票市场健康发展,使老百姓增强投资信心;其次,应当实现储蓄存款正利率,确保人民收益实际增长;最后,放宽规定,实现中国公民能够参与到全球化投资领域当中。
(三)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据最新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2 93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人均财产净收入1 056元,增长9.6%。我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每年都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相比较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差距。据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5 060美元,同期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 400美元。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劳动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更多人的人民群众在确保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能够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缩小财产性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国家统计局2017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 况.
[责任编辑:褚永慧]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