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学科协作下的攀枝花市情教育策略
程鹏
摘 要 攀枝花市情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系统内,对学生加强攀枝花独有的独具特色的攀枝花“123456”为代表的基本市情教育,提高学生对攀枝花市情文化的了解,发扬传承精神,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发展家乡的传承精神。高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为重要的时期,对于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攀枝花市情教育 学科协作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攀枝花市情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系统内,对学生加强攀枝花独有的独具特色的六大市情教育,提高学生对攀枝花市情文化的了解,发扬传承精神,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发展家乡的传承精神。目前在高中阶段关于学生市情教育 几乎是空白。同时青少年对于攀枝花市的基本市情不了解,“攀枝花精神、三线建设精神”究竟为何物他们几乎不知。一部分青少年知道攀枝花是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对攀枝花市情的整体了解不足,对攀枝花的建市精神和攀枝花能够取得较快发展的社会包容精神不理解,因而导致了很多青少年对家乡情感的淡漠,缺少家乡文化的自豪感,没有主动传播家乡文化的责任心和能力。因此,中学对高中阶段学生的攀枝花市情教育刻不容缓。
高中学科教学是指区别于班主任工作的以学科特点为依托的教学。以高中阶段为例,包括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市情教育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每一学科都具有对学生进行市情教育的可能性,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农业研究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市情教育,各学科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加强市情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渗透市情教育,巩固学生对攀枝花市情的了解。具体方案操作如下:
(1)语文学科方面:语文学科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攀枝花市情教育一方面也是加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攀枝花精神的责任意识,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加强学生的市情教育有一定的优势。在语文学科加强学生的市情教育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教材挖掘方面: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可引导学生搜集攀枝花著名诗人的诗作,总结攀枝花诗歌文学创作的特点,归纳出“攀枝花精神”,参与关于“攀枝花”的现代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了解攀枝花的热情。
②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必修一“传统文化”教学板块可引导学生“由大到小”,发掘攀枝花传统文化,例如“地名文化”“民间传统技艺——折纸艺术”等。
③汉字教学板块:通过必修一“汉字与中华文化”章节的教学,带领学生欣赏领略攀枝花本土的书画大师的相关佳作,感受攀枝花人丰厚的文化底蕴。
④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方面:通过作文教学板块,可制定相关研究性课题,让学生深入调研攀枝花,包括攀枝花的“杰出贡献者”、攀枝花自然人文优势,让学生制作攀枝花名片,将攀枝花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内化到自身生命过程中,分享调研成果,撰写调研报告。
(2)政治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贯穿的一条主线和红线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告诉我们,爱国主义必须体现在热爱家乡、热爱骨肉乡亲之中,而这正是市情教育的基本内容。比如讲《政治生活》中的选举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回家了解一下农村是如何选自己的当家人的,然后来给大家讲讲。还有讲《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时都可以结合攀枝花的市情进行学习。
(3)物理学科方面。
①科学技术方面: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很好的结合攀枝花市情,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习攀枝花的市情,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如,高中物理必修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到新能源的开发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攀枝花被称为阳光花城,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已发现矿种76种,钒、钛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和93%,占全球的11%和35%。此外,水能资源高度集中,金沙江、雅砻江纵贯全境,年过境径流量1105亿立方米,可开发量达559万千瓦。在课堂中介绍攀枝花的丰富的能源,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本涉及到的知识,也更能体会自己家乡资源的富饶。另外,在运动学、电学以及热学当中也可以很好的融進对攀枝花科学技术方面的教学。
②人文情怀方面:在物理的规律教学中会学到科学家为得出定律付出的艰辛历程,如《牛顿第一定律》等,可在教学当中引申到革命先辈建设攀枝花的艰辛历程(三线建设)。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成果的得来都不是容易的,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的试错,不断的探索,才会有更新的发展。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历程和创新发展的历程,有助于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和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教学中融入当地科技人文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加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
各个学科相对独立并以学科素养科学进行相互渗透,以各个学科具备相应的学科特点,深化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开学科的边界,深化学科的相互连线。融汇三线建设精神(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和攀枝花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精神
总结:市情教育不仅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还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更需要社会环境的的营造。它将是一个宏大而持续的工程,需要多代人的艰辛付出及努力。
参考文献
[1] 罗志敏.走向全纳性成功[N].中国教育报,2018-09-2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