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

孔繁星 李美玲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最突出的理论创新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三者有机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8-0027-02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新方位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的思想,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十九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改革开放近40年时代发展和实践积累的历史中加以考察,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是党和国家科学总结发展经验,从全局出发,得出的正确结论。
(一)用“三个意味着”阐述了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第一个意味着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引领中华民族“站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引领中华民族“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引领中华民族“强起来”。第二个意味着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新鲜血液,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发展到新高度。第三个意味着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及中国模式等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逐步被世界所认可。
(二)用“五个时代”诠释了新时代的鲜明特征
第一个时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回答了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第二个时代,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回答了新时代“完成什么样的使命,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第三个时代,用“团结奋斗”“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回答了新时代“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的问题。第四个时代,用“勠力同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回答了新时代“用什么样的状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强调了中华儿女大团结,共同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第五个时代,用“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国际地位,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的问题。
(三)用“四个史”强调了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这“四个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四个维度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意义。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辟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将要实现伟大复兴,真正强起来。
二、新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曾指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从1981年重新确立“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物质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以来,近40年我们党始终坚持这一主要矛盾不动摇,推动我国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从社会生产角度来看主要矛盾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落后的社会生产”主要表现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GDP总量仅为2683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2.3%,人均GDP不到200美元。当前,我国社会生产总体已经不再落后,2007年我国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2010年我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年稳居世界第二。2016年,GDP总量已经达到8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2]不平衡,主要指社会的供给不平衡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包括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行业不平衡、消费不平衡等。所以要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从民生领域来看,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等方面有很多短板和弱项。
(二)从人民需要角度来看主要矛盾变化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5]。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按照现行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减少了92.8%,贫困发生率降到现在的4%以下,2016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到30%富足标准,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已经得到满足,正在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2]
(三)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社会生产变化,从“物质文化”到“美好生活”的需要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报告提出第一个更好满足:人民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这是以人民需要为中心的发展,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的需要,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民物质水平;健全人民当家作主体系,满足人民的政治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报告提出第二个更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为了保证这个奋斗目标,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三、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一)用“三个坚持”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基础
这“三个堅持”从指导思想、思想路线、世界观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科学理论依据,为新思想的科学性奠定了理论基石。第一个坚持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了新思想的直接理论渊源,揭示了新思想与以往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二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三个坚持,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新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将新时代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辩证分析新时代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为解决时代问题进行的重大理论创新。
(二)用 “八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明确强调了根本主题和总任务。第二个明确强调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体现了党对广大人民的感情。第三个明确强调了“总布局”“战略布局”和“总体方略”,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四个自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个明确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个明确强调了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个明确强调了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个明确强调了“本质特征”“最大优势”“总要求”,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三)用“五个是”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位
这“五个是”科学地回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伟大实践”之间的关系,为解决新时代矛盾问题提供理论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鲜活内容。在实践上,是“四个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为继续全面推进“四个伟大”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1.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马雅兰]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