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摘 要:《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提出:“作文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针对当前的学生多数是凭空想象来写作文的实际情况,文章作者就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来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谈谈个人的意见。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9-0013-02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提出:“作文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这个提法指出了中学生作文在思想内容上的求真标准,强调作文内容的真实性、思想的正确性、感情的真挚性。但是,从我们大量的作文教学实践来看,不仅学生的作文有“假、大、空”的毛病,不少教师的作文教学也为此推波助澜,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们似乎更加重视临场作文技法的教学,如审题、立意、构思、叙写或议论等写作技巧。这样的作文教学,恰恰是舍弃了“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的本而追求写作技巧的末。因此,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把“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文风”放在首位,即作文教学应该时时具有求真精神。
一、求真的方法,关键是观察
人们总是在观察社会、生活、自然、他人乃至自我的基础上获得真感受,产生真感情,生发真体悟。目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进入中学以后,每个学科几乎都要求学生发展观察能力。写作更要求学生具有较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生活的源泉中,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而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但在实际的写作实践中,许多学生却恰恰忽视了观察对文章生命力的决定性作用,仅凭一般的直觉经验或者复制现成的模板进行模糊的、呆板的、缺乏源头活水的写作,往往导致写人面目模糊、千人一面,记事行文“流水”、缺乏细节,写景无从下笔,议论不知所云。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求真的基石。忽视观察,自然得不到真知,而没有真知的积淀,又怎能有实感的厚积薄发,更谈何在写作中传达出写作者个人独具魅力的文格与人格,体现其无可复制的思想之光?
二、循序渐进,培养观察能力
如何通过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来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1.我们要正确认识观察能力在人的智能构成中的重要地位
可以说,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在自己的科学实验中都证实了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研究表明,在人脑获得的信息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通过视、听得来的[1]。
观察能力是学生智力中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参与观察活动,他就会失去增长智慧的途径,失去想象的翅膀,失去发展思维能力的源泉。也就是说,离开了观察能力,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世界上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对下一代观察能力的培养。如日本的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按规定须完成一百八十多项观察、二百多个实验。可见,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作文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在,又是培养人才素质的重任所在。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再言其他。
2.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激发观察的兴趣。有目的,才会有观察的兴趣;有目的,才会有长久的注意;有目的,才会有独特的发现。很明显,漫无目的的观察只是浮光掠影,收效甚微。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怀着满腔的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2]。例如,学生对《我的老师》这样的命题作文不只写过一次,但题材都离不开补课、备课、带病上课之类,千人一面,人云亦云。开展观察活动以后,学生平时很注意捕捉教师的言行举止,从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有一次,一名教师在课堂巡视时发现一个学生的眼镜镜面贴着桌面放置,便帮她放好,并告诉她,这样放置会把镜片磨花,会影响视力的。没想到这个学生却能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很平常的短小镜头,录于笔端,并展开联想,融进自己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老师的感激和爱戴,颇为感人。这就促使学生从单纯为找作文材料变为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而去观察,并由于观察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观察力和思维力就在探索问题中逐步提高了。
(2)指导学生选准观察对象,按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当学生成了生活的有心人后,他们眼前的世界就会变得五彩缤纷。写什么,如何写?这时,教师就要指导他们选择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的或是能给人教育启迪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引导他们将无意识的观察逐步转变为有意识的观察,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独立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平凡的日常生活、身边的人、大自然以及身边的科学现象等。开始时,预先确定好对象或范围,如规定在课间十分钟内,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或操场上同学的活动。这样,学生清楚自己所要进行观察的对象、范围,注意力集中,便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当这种定向观察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就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抓住机遇,有意识地对偶然发生的事情进行适时的观察,次数多了,学生观察的敏锐性便逐步增强了。例如,一些学生观察了经过治理的黄杨河,联想到它昔日臭水横溢、令人作呕的情景,满腔热情地写下《黄杨河新貌》,运用比较观察和联想,以热情的笔触歌颂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家乡人民的勤劳精神。
(3)指导学生遵循感知的规律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效率。在观察活动中,指导学生先抓住表象观察,直接观察事物外部形状、姿态(动态和静态)、色彩、味道、声音等,把它的轮廓勾勒出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形象感受。然后抓住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进行观察和描摹,让人获得深刻的印象[3]。例如,有一次,我让一名学生去观察灯光夜市上的小食街。她回来后写了一篇《街市夜景》,把小食街的那种人声鼎沸、香气四溢的情景描写得很精彩:那应有尽有的芝麻糊、鸭粥、云吞面、炭烧蚝、花螃蟹,各种各样的油炸小食……令人垂涎三尺。后来我还顺势启发她:小食街上有没有别的地方的小食街所没有的东西呢?怎样才能写出斗门小食街的特点呢?引导她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观察小食街。于是她经过多次认真观察,确定了把观察的重点放在本地区特有的大锅狗上,还让父亲带自己去吃了几次,结果写出了《小食街上的狗肉档》。那热气腾腾的边炉,油黄溢香的狗肉,巧舌如簧的档主,还有那吃的人、看的人,构成了一幅色、香、味俱全的别具一格的珠海西部一景。其中有一段描写颇为精彩:“食客们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瞧那一个,夹起一块狗肉,像欣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一样,端详了好一会儿,才蘸点酱料,塞进嘴里,腮边顿时鼓起了一个大包,跟着喉结一上一下,‘咕的一声吞了下去,微笑着点了点头,再夹第二块……沉醉于吃狗肉的他,却完全没有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小孩正在欣赏他那副吃相,使劲眨着眼睛,拼命地吞着口水,见他又夹起一块,便不自觉地也张开了小嘴。”这段话把人物的神态、动作写活了。如果没有经过细致观察,抓住特點,是不会有这样的效果的。
(4)指导学生在比较中观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我引导学生用纵比的方法比较同一事物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用横比的方法比较不同事物的异同。例如写海,我们生活在海边,海是常见的,但如何突出它的特点呢?学生拿作家杨沫笔下的海:“……蔚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像光滑的大理石一般”和自己夜晚见到的大海相比较:“夜幕下的海面银光闪闪,使人怀疑是否点缀夜空的星星都掉进大海里……站在海边……那懒洋洋的波浪又亲切地朝脚边爬来,舐着金色的沙滩……我扑入大海的怀抱,才感受到,大海不是锦缎,也不是大理石,而是充满活力……”同样是大海,但由于观察点不同,就有不同的印象,不同的感受。这么一比较,习作者自己观察到的大海的特点就突出了。
(5)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丰富性。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各具特点,因而,在观察活动中,要让学生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从而发现观察对象中最细小的变化和最本质的特征[4]。从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层次看,他们往往容易忽略事物最细微的变化,这也正是需要教师做具体指导的方面。筆者让学生明确,观察时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对事物就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写作自然就会得心应手,一气呵成。如一个学生这样描写《观昙花开》:“昙花花苞咧开了一个玻璃杯大小的口子,花蒂微微颤动,花瓣也频频颤动,随着轻轻的晚风,送来阵阵的幽香,我简直要醉了。昙花花瓣近花蕊处嫩黄嫩黄的,中间洁白,顶部乳黄……这时,花已经向下弯曲,花苞开到碗口大了,花蕊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了,大约有五六根,淡黄色,满是花粉,我禁不住伸手去摸,刚触着它,手指头就沾满了花粉,滑腻腻的,闻一闻,甜香甜香的。我想小蜜蜂怎么不来呢?真可惜!这时,整朵花清清楚楚展开在我眼前:一片片花瓣就如羊脂白玉,光洁无瑕,香气也弥漫了整个阳台,清幽幽的,真是沁人心脾呀!”从文章中不难看出,习作者发挥了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看到了花苞的大小、颤动、张开,花瓣的奶黄、嫩黄、洁白;摸到了花苞的松软,花粉的滑腻;闻到了花粉的甜香,昙花的幽香,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整篇文章观察细致,有动有静,表达准确逼真,细腻传神,把文章写活了。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灵活而深入的观察,可以使学生通过有序有效的观察活动,日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进而使作文的水平、质量不断提高。观察与作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张杰.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J].学周刊,2020(5):113.
[2]董迎会.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J].才智,2017(19):28.
[3]康宗云.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J].教育现代化,2017(11):128-129.
[4]闫升.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学周刊,2019(2):114-115.
作者简介:林小琴(1980—),女,广东茂名人,高级教师,本科,高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