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英语交际教学法的研究
内容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针对于语言功能,可用于指导在英语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而学生们对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的一系列理解和应用,对于英语的口语交际是至关重要的。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值得我们在应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语言哲学 言语行为理论 英语交际教学法 英语口语教学
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研究语言的使用,反应的是“言”则“行”的言语观。[1]各种语言教学在言语行为理论下下,不再仅仅传统意义上的进行语言基础的教学,而是对于语言的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学习,理解并且运用。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沟通。因此,言语行为以及目的是言语行为理论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它主要试图解释说话人的言语意义。而交际教学法,便可以充分利用言语行为理论,让学生感受真正言语环境下的交流。
一.语言哲学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以及主要内容
语言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有着最广泛的影响。并已经取得许多卓著的研究成果。其中,哲学家们将其分为三种流派:逻辑实证主义、言语行为理论和生成语言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这种语言哲学便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大量哲学和语言学著作相继出版。随后,他的弟子约翰·罗杰·西尔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更详细的分类,巩固了其作为语用学核心理论的地位。
言语行为是20世纪50年代语言哲学家的研究对象,是指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显然,言语行为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对话不同,是一种交际行为。它不仅涉及说话者的意图,还涉及到听者所达到的效果。奥斯汀是言语行为理论的领路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言语行为的三部分理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其中,言内行为是指说话人“说话”的行为,即人们通常所知道的通过发音说单词、短语甚至句子的方式。显然,上述行为只是淡出的语言输出,不能构成语言交际这一过程。言外行为是指说话人通过“说话”來像听者实现信息传递、命令或问候的行为。言后行为是指说话人“讲话”的意义或者效果,即它对听者的影响。
塞尔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他认为人类在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时往往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经常采用一种“转弯抹角”的表达方式。例如,A对B说,“我们明天一起去旅行吧。”B的回答是“明天公司会加班”。这里,乙并没有明确回答去或者不去,但是甲却可以通过对乙的话语的解读理解到乙所要表达的意思。塞尔认为句子的字面意思和话语意义之间的不一致性对语言的间接性进行解释具有广泛意义,这即可以称为间接言语行为。
二.语言交际法教学理论
语言交际教学法是目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适用于高中,大学及大学以上的教学程度。受到社会语言学及语用学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海默斯和威尔金斯及其他一些语言学家提出这一概念。海默斯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功能[2]”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备语言能力,人生来头脑里就具备了人类所有语言的共同特点,这就是普遍语法。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不同,海默斯认为,语言学家不应狭隘地把语言看作一个正式的系统,盲目地讨论所谓的语言能力,即乔姆斯基定义的“语言知识”。他认为,除了这些知识,这些知识更重要地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语言[3]。因此,海姆斯更注重语言的功能,而更准确地说是用语言来进行沟通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交际教学法也可以作为外语教学法的一种功能,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坚持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提倡在实际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真实、真实的语言材料的一系列沟通过程。
三.在英语交际教学法中,言语行为理论的运用
(一)提升学生的语用学意识
在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语用学,加强学生对言语行为理论知识的认识。讲解的时候应该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们多多参与进来,做到深入浅出,并且用实例说话,注重实用性,可以尽量选择一些与学生们日常生活接近的命题。在交际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意识到,语用学对于学生们还是一种相对崭新的学科,所以,在向学生介绍言语行为理论知识的时候,尽可能做到简洁明了,学生可以不掌握,但是尽量要做到理解,亲身体会到在交际中该理论的场合,现象以及更深层的含义,意识到人们在说话中会存在“话中有话”的情况,要学会“察言观色”,并揣摩“言外之意”[4]学生有了这种意识,就能在交际训练中有意的思考,学会分析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而不仅仅是单纯地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
(二)通过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话语的言外行为
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都是在限定语境的制约下进行的,同理,学生若想理解当时说话者的的真实意图,就应该深入了解当时的语境,想象自己身在其中,才能将其表达出来也就是言外行为[5]。语境主要指人际活动的场合,如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年代环境等,也可以指言语活动所需要的前提和条件。语境可以分为三类:背景语境、情境语境和上下文语境。
背景语境主要是指在语言交际中,言语所处的文化背景,比如,交际所处的社会情况、交际双方的历史等等,这种语境隐性语境,在交际训练的时候,英语教师要结合所属情境不同的背景文化,引导学生了解英美的文化背景或者社会历史的形成等知识,这样学生深入情境,更容易将所属理解并且表达出来。[6]
W:John, do you want to go shopping with me today?
M: Sure. But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octor at four oclock. 在这个语境中,”约会“并不是普通理解意义上的约会,而是去和医生看面,有可能是身体不舒服。所以在英美所属背景文化中,这便隐含了“我不能去购物“的含义。
情境语境作为一种显性语境,主要是指语言交际活动的特定时间空间因素,它反映了交际双方当时的生理心理状态,是一种在所属情境中短暂且特定的状态。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子当时的时态语境。
例如,M:I wonder if you find my experience relevant to the job.
W:Certainly. But if only you had sent in your application letter a week earlier. 在这个对话中,提问者问是否可以得到这份工作,但回答者却说,如果一周前将简历寄过来就可以,言外之意就是别人已经在做这份工作了。
(三)内化使用言语行为理论
在教师讲解和并指导学生实践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知识时,学生对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解也会随学习进程的推进而有一定的加深,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根据课堂的进程,逐步增加训练难度,比如,在课堂初期,给学生们分组,让其自己选择命题,在课前进行准备后再進行交际训练。当学生们已经逐渐熟练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题目预设一个情景语境,让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可以通过对事件、情境以及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按照要求将角色演绎出来,让课堂更加灵活,更加生动有趣。
四.结语
总之,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已经成为英语教师的共识。英语教师不应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语音和语法的教学,而忽略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英语教师应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口语交际教学,本就是英语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项,所以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交际语境并且简化交际过程,让学生们学会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尽可能的理解言语交际中各种言语行为的不同含义和不同语境下说话人的隐含意义和真实意图。提高学生们英语口语应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电建.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互补的可能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2]徐希勤.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33):68.
[3]杨蕾.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刊),2014,8(04):194-195.
[4]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In J. B. Pride, & A. 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C]: Selected Reading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
[5]狄雅.乔姆斯基“语言能力”与海姆斯“交际能力”的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8.
[6]魏斯曼.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
项目信息:本文系辽宁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0165000076指导教师:王强
(作者介绍:房家宜,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英语师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