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基层党建与学院文化建设的整合模式
王春蕾++吴卫星
摘 要:高校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是提升学院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夯实我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本文力图从精神层、制度层和环境层构建高校基层党建与学院文化建设的整合模式,从打造学院共同价值观、以党风引领院风教风学风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氛围与环境的营造等方面阐述该整合模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 文化建设 整合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时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高校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是提升学院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形势为大学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理应根植于基层,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创新思路,在学院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支撑、凝练、推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起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定位与学院文化建设
1.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定位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保障和推进学院中心工作发展,维护学院团结与和谐,汇聚师生员工力量的政治核心,必然以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院风、学风、教风建设为抓手,以丰富的党日活动、团日活动、民主生活等为组织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学院文化与学院文化建设
广义的学院文化体现为学院发展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对学院整体发展水平的一种高度概括性的文化层面的表述;狭义的学院文化更多的是指大学中的一个教学院部在价值理念、历史传统、管理模式、行为方式和风格风貌中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和现象,这是体现学院文化成熟度的核心内容[3]。学院的文化建设必须通过打造核心价值观、形成主流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氛围,以及参与共同的活动仪式等体现出来。
3.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学院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学院文化是学院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学院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学院教职工主流生活状态的依归。文化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学院工作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必须在学院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支撑、凝练、推进的作用。因此,学院文化建设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有共同的建设目标和内容,也有许多相同的建设方法和途径,具有开展整合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高校基层党建与学院文化建设整合模式的构建
霍夫斯塔德的文化“洋葱模型”认为,大学文化建设的第一层是价值观(Values):大学理念(校训、校风、办学理念);第二层是礼仪(Rituals):各种公共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等活动);第三层是英雄人物性格(Heroes):著名校长(书记)、教授、校友等;第四层是象征物(Symbols):形象识别系统(校歌、校徽、校门、建筑等)[4]。基于此模型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本文从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环境层构建了高校基层党建与学院文化的整合模式,将文化建设和基层党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得学院可以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多层次、系统化地开展整体工作。(见图1)
图1:高校基层党建与学院文化的整合模型
1.整合模式的精神层分析
精神层建设是整合模式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打造学院的共同价值观,是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学院的共同价值观不仅体现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上,而且还体现在学院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学术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建设等方面,并通过学院师生的共同参与及其广泛认可而强烈地影响着师生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基层党组织在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促进学院师生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2.整合模式的制度层分析
制度层作为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约束机制,是整合模式的中间层。大学制度是维系大学内部运行以及大学与外部关系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条例、规定、管理制度等,包括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工作机制(含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活动的运作模式)和创新机制等[5]。制度文化不仅包括制度本身,关注制度的产生过程,而且更注重显性制度之上附加的隐性制度及蕴藏的价值观念,以及处于制度约束之下大学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效果,是显性制度与隐性制度的内在结合与有机统一[6]。与之相适应,党的领导也不应仅仅体现在对于学院中心工作的指导、支持和保障上,而更应体现在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建立来引领学院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上,以此潜移默化地推动学院制度和机制的改进,促进大学师生行为的不断完善。
3.整合模式的环境层分析
环境氛围的营造依靠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双重建设,是整合模式的最外层,也是最宽泛的。就学院来说,一方面体现为从学院硬件环境的布置到院标、院旗、院衫、学院网站等物质环境的设计;另一方面则体现为代表性的活动仪式和模范典型的宣传示范等。这就要求学院基层党组织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和丰富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创新工作形式和工作方法,打造创先争优的文化环境和组织氛围,从而实现精神与物质环境的双重构建。
高校基层党建与学院文化建设整合模式的实施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打造学院共同的价值观
对于学院核心工作的认同度和发展目标的共识度是学院文化的核心标志,是学院共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学院分党委开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工作内容。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培养方案的高度共识是学院全体师生对于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的共同价值观。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针对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分党委曾先后多次组织院内的讨论会、小组座谈会,集思广益、共同讨论,为学院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很好的交流平台,使培养方案成为凝聚学院共识、实现共同育人理念的纲领性文件。学院发展目标是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形式,明确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既是建设和积淀学院文化的主要内容,又是基层党组织实现党的领导,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的有力抓手。因此,院分党委及时围绕学院发展规划的制定,先后开展“同谋发展,共创未来”(2005)、“关注教师成长,共谋学院发展”(2009)和“注重创新能力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等主题党日活动,打造“院我共进、院我共荣”的学院文化。
2.以党风建设引领教风、学风建设,打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师的教风建设即师德建设。高校师德不仅直接影响教师本人学术的发展和对学科的贡献,而且也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注重对教师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引领,注重发挥教师党员在教学科研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学习交流、典型示范、制度保证、教学相长的师德建设机制。学院分党委坚持从每一堂课抓起,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课堂的把握上,放在合格人才的培养上,打造爱岗爱生、创新奉献的优良教风。
学院分党委在建设优良学风的过程中,紧紧把握住以党建带团建,以党风促学风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把党员的标准具体落实到广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建立党员培养、发展和作用发挥机制,促进学风建设。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发展学生党员。二是结合青年学生特点,从党员培养的关键环节入手提高对青年大学生在学风上的要求。三是发挥大学生党员在良好学风建设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通过抓思想教育、党员培养、党员形象、党员作用发挥等促进学风建设。
3.以完善和构建学院制度体系为关键,培育规则治院、制度育德的制度文化
制度健全是学院有条不紊开展工作的前提,坚持党的领导是学院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学院分党委从三个方面构建学院制度文化建设的整合模式:一是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体现“规则治院”、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学院文化。学院分党委基于多方调研制定了涵盖党建、人事、财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70余项,从而使学院各项事务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所有规则的制定均多轮征求教师意见,并非常注重制度的操作性及其落实情况。二是通过建立党政联席会、党政联席扩大会、系主任支部书记联席会、辅导员教学秘书联席会、全院教师大会和二级教代会等机制,增强信息公开,形成协同办公,从而体现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团结协作的学院文化。三是通过不断制定与修订《学院科研奖励方案》《本科教学效果考评结果的奖惩规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年终量化考核办法》《学院鼓励科研的奖惩规定》《学院促进教学工作的新规定》等一系列的奖惩规定,体现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尊重劳动、奖励先进的学院文化。
4.以主题党日、团日等组织生活为载体,打造积极向上、创先争优的环境氛围
设计主题突出、形式灵活、参与度高的具有品牌效应的学院集体活动是环境文化营造的关键。目前,内容形式鲜明的主题党日和团日活动已经成为学院分党委的品牌项目。每次活动均围绕师生普遍关心、具有全局性意义、涉及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展开。例如:围绕人才培养开展的以上海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考察为内容的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师德建设开展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心得经验交流和征文”和“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调查”等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学院制度文化建设开展的专家主题报告和座谈交流主题党日活动等。而为了使活动吸引人、凝聚人,在活动形式上既有大会主题报告,也有发给大家自学的文件;既有院外著名专家的演讲,也有分组专题研讨与汇报交流;既有参观调研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也有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从而吸引更多师生的积极参与,每次活动的师生党员参与率均在90%以上。
此外,宣传模范,传递正能量,既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亦是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学院分党委抓住多个平台表彰、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在学院营造积极向上、创先争优的氛围。例如,学院精心设计的主题为“追寻榜样,传承理想”的优秀学生宣传活动,旨在定期采写品学兼优的学生及班集体的事迹,并利用“学生之家”网站进行宣传报道。与此同时,学院还会定期通过楼道宣传栏、学院网站宣传教学标兵、科研标兵和管理服务标兵,弘扬在教育事业中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奉献的良好师德风貌。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EB/OL].2012-11-19.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创新强基,北京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辅导问答[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1.
[3]赵晓珂,等.高校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12):105-109.
[4]李莉,等.文化模型与大学文化建设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117-120.
[5]鲁婉玉,等.大学制度文化创新模式构建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9,(6):92-96.
[6]李永苍,等.论新建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蔡桂兰]
摘 要:高校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是提升学院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夯实我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本文力图从精神层、制度层和环境层构建高校基层党建与学院文化建设的整合模式,从打造学院共同价值观、以党风引领院风教风学风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氛围与环境的营造等方面阐述该整合模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 文化建设 整合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时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高校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是提升学院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形势为大学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理应根植于基层,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创新思路,在学院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支撑、凝练、推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起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定位与学院文化建设
1.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定位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保障和推进学院中心工作发展,维护学院团结与和谐,汇聚师生员工力量的政治核心,必然以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院风、学风、教风建设为抓手,以丰富的党日活动、团日活动、民主生活等为组织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学院文化与学院文化建设
广义的学院文化体现为学院发展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对学院整体发展水平的一种高度概括性的文化层面的表述;狭义的学院文化更多的是指大学中的一个教学院部在价值理念、历史传统、管理模式、行为方式和风格风貌中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和现象,这是体现学院文化成熟度的核心内容[3]。学院的文化建设必须通过打造核心价值观、形成主流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氛围,以及参与共同的活动仪式等体现出来。
3.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学院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学院文化是学院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学院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学院教职工主流生活状态的依归。文化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学院工作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必须在学院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支撑、凝练、推进的作用。因此,学院文化建设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有共同的建设目标和内容,也有许多相同的建设方法和途径,具有开展整合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高校基层党建与学院文化建设整合模式的构建
霍夫斯塔德的文化“洋葱模型”认为,大学文化建设的第一层是价值观(Values):大学理念(校训、校风、办学理念);第二层是礼仪(Rituals):各种公共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等活动);第三层是英雄人物性格(Heroes):著名校长(书记)、教授、校友等;第四层是象征物(Symbols):形象识别系统(校歌、校徽、校门、建筑等)[4]。基于此模型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本文从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环境层构建了高校基层党建与学院文化的整合模式,将文化建设和基层党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得学院可以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多层次、系统化地开展整体工作。(见图1)
图1:高校基层党建与学院文化的整合模型
1.整合模式的精神层分析
精神层建设是整合模式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打造学院的共同价值观,是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学院的共同价值观不仅体现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上,而且还体现在学院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学术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建设等方面,并通过学院师生的共同参与及其广泛认可而强烈地影响着师生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基层党组织在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促进学院师生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2.整合模式的制度层分析
制度层作为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约束机制,是整合模式的中间层。大学制度是维系大学内部运行以及大学与外部关系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条例、规定、管理制度等,包括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工作机制(含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活动的运作模式)和创新机制等[5]。制度文化不仅包括制度本身,关注制度的产生过程,而且更注重显性制度之上附加的隐性制度及蕴藏的价值观念,以及处于制度约束之下大学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效果,是显性制度与隐性制度的内在结合与有机统一[6]。与之相适应,党的领导也不应仅仅体现在对于学院中心工作的指导、支持和保障上,而更应体现在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建立来引领学院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上,以此潜移默化地推动学院制度和机制的改进,促进大学师生行为的不断完善。
3.整合模式的环境层分析
环境氛围的营造依靠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双重建设,是整合模式的最外层,也是最宽泛的。就学院来说,一方面体现为从学院硬件环境的布置到院标、院旗、院衫、学院网站等物质环境的设计;另一方面则体现为代表性的活动仪式和模范典型的宣传示范等。这就要求学院基层党组织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和丰富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创新工作形式和工作方法,打造创先争优的文化环境和组织氛围,从而实现精神与物质环境的双重构建。
高校基层党建与学院文化建设整合模式的实施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打造学院共同的价值观
对于学院核心工作的认同度和发展目标的共识度是学院文化的核心标志,是学院共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学院分党委开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工作内容。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培养方案的高度共识是学院全体师生对于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的共同价值观。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针对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分党委曾先后多次组织院内的讨论会、小组座谈会,集思广益、共同讨论,为学院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很好的交流平台,使培养方案成为凝聚学院共识、实现共同育人理念的纲领性文件。学院发展目标是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形式,明确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既是建设和积淀学院文化的主要内容,又是基层党组织实现党的领导,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的有力抓手。因此,院分党委及时围绕学院发展规划的制定,先后开展“同谋发展,共创未来”(2005)、“关注教师成长,共谋学院发展”(2009)和“注重创新能力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等主题党日活动,打造“院我共进、院我共荣”的学院文化。
2.以党风建设引领教风、学风建设,打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师的教风建设即师德建设。高校师德不仅直接影响教师本人学术的发展和对学科的贡献,而且也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注重对教师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引领,注重发挥教师党员在教学科研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学习交流、典型示范、制度保证、教学相长的师德建设机制。学院分党委坚持从每一堂课抓起,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课堂的把握上,放在合格人才的培养上,打造爱岗爱生、创新奉献的优良教风。
学院分党委在建设优良学风的过程中,紧紧把握住以党建带团建,以党风促学风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把党员的标准具体落实到广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建立党员培养、发展和作用发挥机制,促进学风建设。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发展学生党员。二是结合青年学生特点,从党员培养的关键环节入手提高对青年大学生在学风上的要求。三是发挥大学生党员在良好学风建设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通过抓思想教育、党员培养、党员形象、党员作用发挥等促进学风建设。
3.以完善和构建学院制度体系为关键,培育规则治院、制度育德的制度文化
制度健全是学院有条不紊开展工作的前提,坚持党的领导是学院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学院分党委从三个方面构建学院制度文化建设的整合模式:一是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体现“规则治院”、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学院文化。学院分党委基于多方调研制定了涵盖党建、人事、财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70余项,从而使学院各项事务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所有规则的制定均多轮征求教师意见,并非常注重制度的操作性及其落实情况。二是通过建立党政联席会、党政联席扩大会、系主任支部书记联席会、辅导员教学秘书联席会、全院教师大会和二级教代会等机制,增强信息公开,形成协同办公,从而体现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团结协作的学院文化。三是通过不断制定与修订《学院科研奖励方案》《本科教学效果考评结果的奖惩规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年终量化考核办法》《学院鼓励科研的奖惩规定》《学院促进教学工作的新规定》等一系列的奖惩规定,体现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尊重劳动、奖励先进的学院文化。
4.以主题党日、团日等组织生活为载体,打造积极向上、创先争优的环境氛围
设计主题突出、形式灵活、参与度高的具有品牌效应的学院集体活动是环境文化营造的关键。目前,内容形式鲜明的主题党日和团日活动已经成为学院分党委的品牌项目。每次活动均围绕师生普遍关心、具有全局性意义、涉及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展开。例如:围绕人才培养开展的以上海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考察为内容的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师德建设开展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心得经验交流和征文”和“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调查”等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学院制度文化建设开展的专家主题报告和座谈交流主题党日活动等。而为了使活动吸引人、凝聚人,在活动形式上既有大会主题报告,也有发给大家自学的文件;既有院外著名专家的演讲,也有分组专题研讨与汇报交流;既有参观调研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也有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从而吸引更多师生的积极参与,每次活动的师生党员参与率均在90%以上。
此外,宣传模范,传递正能量,既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亦是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学院分党委抓住多个平台表彰、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在学院营造积极向上、创先争优的氛围。例如,学院精心设计的主题为“追寻榜样,传承理想”的优秀学生宣传活动,旨在定期采写品学兼优的学生及班集体的事迹,并利用“学生之家”网站进行宣传报道。与此同时,学院还会定期通过楼道宣传栏、学院网站宣传教学标兵、科研标兵和管理服务标兵,弘扬在教育事业中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奉献的良好师德风貌。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EB/OL].2012-11-19.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创新强基,北京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辅导问答[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1.
[3]赵晓珂,等.高校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12):105-109.
[4]李莉,等.文化模型与大学文化建设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117-120.
[5]鲁婉玉,等.大学制度文化创新模式构建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9,(6):92-96.
[6]李永苍,等.论新建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