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主题,在略读中体会精彩
陈琪芳
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深入,我们通过整合优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等方式,打破了“一课一教”的模式,紧扣“内容情感主题”和“语言训练点主题”双主题展开教学。简约而又扎实的课堂,让课内大量阅读成为现实。本文以略读课文《有的人》为例,谈谈如何紧扣单元主题,通过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发挥略读课文总结与延伸的作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智慧对话。
一、紧扣主题,取舍整合
《有的人》是“走近鲁迅”一组文章的最后一课,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诗。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内容情感主题”,充分发挥略读课文总结与延伸的作用,大胆取舍诗歌教学内容,诱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的第一至第四小节,领悟对比写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二、深入主题,优化流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扣主题,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优化教学流程解放了教师,使学生学习也变得轻松,加快了文本学习的步伐,做到简约高效。
选好点,直奔主题。要抓住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品读,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我首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整体感知。紧接着直奔诗中的第一小节,提问:“有的人”分别指的是哪两种人?体会作者运用的对比手法。
定好调,触摸主题。在第一小节中,我引导学生交流:对于这两种人,作者怀着怎样截然不同的情感?小结板书:对第一种人怀着憎恨、咒骂之情,以为他们虽生犹死;对第二种人怀着惋惜、怀念之情,以为他们虽死犹生。学生带着情感朗读全文,感悟、欣赏细节语言,获得思想启迪。
选角度,体会主题。我抓住诗中最关键的二至四小节,引导学生谈“臧克家眼中的鲁迅”,并回顾本组课文与鲁迅的生平资料,从受到鲁迅关爱与启发的周晔和一本书给予他无穷力量的阿累身上,谈“我眼中的鲁迅”。然后,我引入丛书中“鲁迅印象”一组文章,谈萧红、周海婴、许广平等“众人眼中的鲁迅”,提升学生对鲁迅崇高品质的认识。
读出情,内化主题。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适当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朗读、感悟、点评。教学中,我通过自己范读、同桌对读、学生领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通过声音理解鲁迅的形象,把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读出来、悟出来。
三、延展主题,阅读实践
课前,我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丛书中的“鲁迅印象”一组文章,让他们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在学习过课文后,学生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我适时引读丛书巴金《悼鲁迅先生》中的关键语句,出示毛泽东、郭沫若、叶圣陶等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深情朗读夕阳曲人的《沁园春·纪念鲁迅先生》。在丛书文本的补充与朗读中,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形象理解更加深刻、更加真切。课后,我指导学生完成“朝花夕拾”读书卡,开展读书交流会。
总之,在略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略而不简。紧扣主题教学,才能使教学变得柔软;少了过度的条分缕析,多了感性的朗读体验,才能使好的文章不出现支离破碎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习得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学到了方法。
(本栏责编 莫 荻)
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深入,我们通过整合优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等方式,打破了“一课一教”的模式,紧扣“内容情感主题”和“语言训练点主题”双主题展开教学。简约而又扎实的课堂,让课内大量阅读成为现实。本文以略读课文《有的人》为例,谈谈如何紧扣单元主题,通过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发挥略读课文总结与延伸的作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智慧对话。
一、紧扣主题,取舍整合
《有的人》是“走近鲁迅”一组文章的最后一课,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诗。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内容情感主题”,充分发挥略读课文总结与延伸的作用,大胆取舍诗歌教学内容,诱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的第一至第四小节,领悟对比写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二、深入主题,优化流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扣主题,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优化教学流程解放了教师,使学生学习也变得轻松,加快了文本学习的步伐,做到简约高效。
选好点,直奔主题。要抓住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品读,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我首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整体感知。紧接着直奔诗中的第一小节,提问:“有的人”分别指的是哪两种人?体会作者运用的对比手法。
定好调,触摸主题。在第一小节中,我引导学生交流:对于这两种人,作者怀着怎样截然不同的情感?小结板书:对第一种人怀着憎恨、咒骂之情,以为他们虽生犹死;对第二种人怀着惋惜、怀念之情,以为他们虽死犹生。学生带着情感朗读全文,感悟、欣赏细节语言,获得思想启迪。
选角度,体会主题。我抓住诗中最关键的二至四小节,引导学生谈“臧克家眼中的鲁迅”,并回顾本组课文与鲁迅的生平资料,从受到鲁迅关爱与启发的周晔和一本书给予他无穷力量的阿累身上,谈“我眼中的鲁迅”。然后,我引入丛书中“鲁迅印象”一组文章,谈萧红、周海婴、许广平等“众人眼中的鲁迅”,提升学生对鲁迅崇高品质的认识。
读出情,内化主题。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适当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朗读、感悟、点评。教学中,我通过自己范读、同桌对读、学生领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通过声音理解鲁迅的形象,把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读出来、悟出来。
三、延展主题,阅读实践
课前,我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丛书中的“鲁迅印象”一组文章,让他们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在学习过课文后,学生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我适时引读丛书巴金《悼鲁迅先生》中的关键语句,出示毛泽东、郭沫若、叶圣陶等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深情朗读夕阳曲人的《沁园春·纪念鲁迅先生》。在丛书文本的补充与朗读中,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形象理解更加深刻、更加真切。课后,我指导学生完成“朝花夕拾”读书卡,开展读书交流会。
总之,在略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略而不简。紧扣主题教学,才能使教学变得柔软;少了过度的条分缕析,多了感性的朗读体验,才能使好的文章不出现支离破碎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习得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学到了方法。
(本栏责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