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根源 综合治理 创建优良考风学风

张健
古往今来,考试是衡量受教育者知识水平以及选拔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手段。纵观我国历史,在科举考试流行的1,300年间,作弊与反作弊现象始终存在。时至今日,国家在加强考试管理与考风建设上颁发了若干文件,高校的管理者也采取了各种办法,但学生考试违规现象仍屡禁不止。这不仅严重危害了考风学风建设,也严重危害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创建优良考风学风成为高校亟需深思的问题。
深入分析根源,找准创建优良考风学风的关键环节
创建优良考风学风一直是高校致力于实现的目标,但是,许多高校往往将考试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归咎为学校考试组织管理不够严密、诚信考试宣传教育不够、个别教师的思想态度存在问题等,缺乏更深入的系统分析。
从人才培养的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包括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以及系列课程的设置等。但课程学分居高不下、课程设置冗杂、课程前后错位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老问题,仍是许多高校的顽疾。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许多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入高校,部分学生由于过重的学业以及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由最初的跟不上而逐渐选择放弃努力。
其次是在课程教学阶段,一些教师仍习惯性地将知识灌输作为最根本性的任务来完成,课堂因缺乏互动而变得死气沉沉,睡觉、玩手机的学生大有人在。在考核方法上,大部分课程仍然是以期末笔试一锤定音,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等养成方面的指导和评价。据调查,近6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促进来源于考试。考试逐渐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最后是考核安排阶段,考试中出现的一些违规现象是人才培养过程偏差所造成的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方法缺失等诸多问题的反映形式之一,许多高校为加强考风考纪倾注了大量心力、人力,全校总动员、大张旗鼓宣传,费尽周折和成本,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收效甚微,未能从根本上遏制作弊陋习。
从源头抓起,将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建设优良考风学风的首要任务
培养方案制定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类似于一个健康人拥有的健康头脑和良性运转的思维,是协调自身所有行为的指挥塔。
培养方案设计既要考虑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社会需求, 也应结合学生实际,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成长目标。美国教育学家泰勒建议,教育目标应来自3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对于学生的研究,二是对校外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三是来自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然后用学校认同的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筛选出最终目标。在我国,有高校在培养方案设计中考虑学生心理、能力和需求的不多,听取学生意见的更少,那么设计出来的培养方案与学生需求不相适应也就在所难免。
当然,避免培养方案设计中的问题,仅仅依靠教育理念宣传和期待教师自觉形成对人才培养的正确认知是远远不够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保障。在压缩课程学时方面,部分高校的“工分式”多劳多得分配机制必然造成学时总量居高不下。教师作为自然人同样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引导教师将注意力从关注课程学时转移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更高需求层次上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成为必然。另外,适当的淘汰机制也必不可少,对不适合教学的教师适时分流,也是避免因人设课导致课程冗余的措施之一。
重视中间环节,将着力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作为建设优良考风学风的核心任务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说:“真正影响教育品质的事情发生在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中。”可见,课程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环节。当前,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高校深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应在两个方面形成合力,一是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思路的贯彻执行,即自上而下的推进;二是教师自身的发展愿望与潜力挖掘,即自下而上推进。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学校领导教育理念的反映,自上而下地推行教学改革,不仅对改革起到领导与推动作用,也为改革提供了人才、资金、制度等方面的保障。课堂以“教为主导”,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下而上的改革愿望是关键。上下齐心,形成全校的改革氛围,改革自然水到渠成。
推动教师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要了解教师。按照教师的教学能力,可把教师分为“想教、能教、会教”三个类型或阶段。在我国,教师已成为收入和地位较高、受人尊敬的热门职业,许多高学历人才进入“想教”阶段,这一类型和阶段中还包括从事教学多年但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能教”是指教学效果尚可,但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的教师。“会教”是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理想阶段。
帮助教师“会教”是高校改革的核心任务,各高校在严把人才引进关、加强培养训练(包括宣传教育、培训交流、国内外进修、企业挂职锻炼)等方面制定了很多政策、下了很多功夫,很多高校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帮助教师成长方面颇有成效。有了推动改革的外动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教师改革创新的内动力。高校要帮助新教师快速了解教学,重视引导他们探索教学改革的热情,成长为“能教”,并向“会教”迈进;要激励“会教”教师在自身发展同时,带领其他教师推进改革,形成团队改革力量;要点燃教师自发改革的“星星之火”,不要忽视这些微小改革,由小见大、积少成多,他日必成燎原之势。
首尾相应、形成联动,将综合治理作为创建高校优良考风学风的保障
从人才培养整个过程来看,建设优良考风学风,仅在某一点上加大管理力度,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依据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对教学进行设计,包括课程目标、授课方式、授课地点、考核形式等,使之首尾相应,开展综合治理。
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使课程与考核不再剥离,融为一体,可采取口试、项目式等多种考核方式,避免期末笔试成为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培养方案设计是无止境的过程,随着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及时纠正暴露出的设计缺陷。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减少或消除考试违规的意识和机会。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考风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更加灵活地转学、转专业机制已成为众多学生的呼声,一些高校已逐渐进行尝试和推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由此,建设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积极探索打破不同类型高校之间隔阂的举措,从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两个方面,实现高校间无缝对接式的学分转换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专业进行学习。随着国内外高校学生交流项目的增多、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MOOCs时代的到来……有更多更新的学习模式可供学生选择,高校要把握机遇,创造机会,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设优良考风学风,教学管理部门必然首当其冲,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人事、学生、宣传、财务、后勤等各个部门与之联动,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共同构建。因为,个别学生作弊可能由于自身诚信度与社会规范意识缺失而造成;少数教师教学中缺少互动,可能因为分配机制造成的学时过多或者由于师资缺乏导致班级规模过大;个别教师对学生考试违规行为视而不管,可能由于对后续学生处理程序以及造成的后果有误解;个别人员对学生考试违规的袒护,可能是担心受处分的学生影响工作局面的和谐稳定。可见,教风考风中出现的问题,须多方形成合力才能消除,这就需要高校领导者有意识地促进各个部门联合,发挥集体力量,深入讨论、分析,制定配套措施,加强相互间政策的合作、理解和宣传,真正形成创建优良考风学风全校齐抓共管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R].2012.
[2]陆国栋. 我国大学教育现状与教学方法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13,( 23):42—44.
[3]鲁雷. 时代视角下加强师德建设的四个领域[J]. 教育与职业,2011,(6):58—59.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 雯]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