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的关键途径。文章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出发,试图在发掘教材潜在积极因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抓住课堂中的教育机会、举办课外实践活动和设置适当的实践参与五个层面来研究和讨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情况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9-0085-02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从心理层面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指导、保健和发展,是旨在帮助受教育者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推动心理发展,挖掘心理潜能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小学时期,学生的年纪过小,无论是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极不成熟,特别是近年来,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心中上了一根弦。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地,学校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举办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座谈会、讨论会等,还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具体而言,既有单独辅导,又有群体辅导。就硬件设施而言,学校专门设置了发泄室;就软件设置而言,学校专门聘请了能够给予学生心理健康帮助的优秀人才[1]。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影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时期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固有的实践性、系统性以及生活性等特征,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与人的生活经历、内心活动体验、个性情感发展等诸多影响因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基于此,我们接下来将进一步探讨怎样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

    一、发掘教材潜在积极因素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之中,最关键的是要全面发掘教材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是二者相结合的重要的途径。其实,这门课的教材中有着深厚且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所以,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始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提前做好预测,遇到实际问题时采取分层指导的方法,有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切勿急功近利,要将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资源,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

    教材中有些框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相对明显,可以作为直接使用的材料,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过程同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合二为一,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比如,在教学“我学习·我快乐”时,利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学习生活带给自己的快乐,接着采用全班表演等多种呈现形式,让学生很快进入自我展示学习成果之中,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自信和勇气。

    教材中有些框题所包含的心理素质教育影响因素不太明显,就需要进行拓展,努力找出“此”与“彼”之间的结合点。例如,教师教学“战胜困难更快乐”这一重要环节,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客观、全面地去评价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 教师先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碰到了哪些困难?如题目难度大、动手操作难、记不住单词等,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原来,学习和生活中的“拦路虎”并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想办法解决它。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经历,说一说战胜各种困难的具体事例,可以和大家分享战胜困难的方法,体验战胜困难的喜悦之情。然后,师生间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从而使学生认识情绪。这样也有助于战胜困难,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勇气[3]。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唤起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尊重学生,沉下心来倾听学生的问题。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积极、健康的狀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从踏进教室的一瞬间开始,教师就要面带笑容,亲切待人,让学生如沐春风,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其实哪怕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微笑,都可以恢复学生的信心,让他们重新投入到学习之中。有时候教材内容可能过于枯燥和烦琐,致使学生产生烦闷、厌倦的情绪。如果需要,教师适时讲一个小笑话,逗学生开心一笑,可以使课堂恢复以往的生机与活力。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善于调整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的,他能够始终在学生面前保持一种昂扬积极的状态,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积极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熟悉的情境中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乏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的学生,但也有缄口不言、漠然处之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在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所外显出来的认知水平、情感状态、人际交往以及人格品质等方面的情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情感效应,打造和谐亲切的合作环境,让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更加顺畅,以此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收获知识,收获成长,收获快乐。

    三、抓住课堂中的教育机会

    在所有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时间也是时间比重最大的。可以说,课堂教学时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黄金时间。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呢?

    在教材中出现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时,建立课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连接是最为自然和最为妥帖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把控好全局,不能为了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就割裂了原本的教学内容,丧失了道德与法治内容的主体地位。这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注意观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并牢牢抓住。其中最有效的就是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此同时,教师要掌握评价的艺术,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评价,让学生的成长发展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学“我们有精神”这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有精神”可以是“认真地读”“高兴地唱”“响亮地说”,鼓励学生用积极的情绪去学习,并发现身边的学习榜样,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可以说,只要我们真正树立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道德与法治教材就处处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四、举办课外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是开放、自主以及系统的。可以说,举办实践活动就是将课堂引申到了实践中来。同样的,活动背后也蕴藏着诸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教师在展开五花八门的实践活动时,要注意抓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通过实践活动不知不觉地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优势,第一是不必耗费大量的时间,第二是能够实现差异化教学,这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我曾经举办过一次主题为“我来露一手”的实践活动,让家长通过拍摄孩子“露一手”的视频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学生从买菜、洗菜、切菜到烹饪都进行云分享。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他们在自己下厨的过程中,可能学会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可能收获了下厨的喜悦,也可能认识到了父母生活的不易,但这都是生活最原本的意义,是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绝佳素材。

    同时,也可以开展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沟通、交流,与人分享快乐。在开展“玩出新花样”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你学会了哪些新玩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把游戏玩出新花样,赋予游戏新的玩法,体会创新游戏玩法带来的乐趣和喜悦。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自行组成小组,分工合作。如此一来,学生和学生之间实现了亲密交流,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为今后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该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合作心理素质,可以使他们从小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五、设置恰当的实践操作活動

    小学生对于情绪的把控能力还不足,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表现在脸上,常常表现得冲动、急躁,但是小学生的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极易接受他人的意见。维持学生良好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够倾诉自己心中的苦恼。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同学,其实都可以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但是学生向他们倾诉可能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所以我让学生将自己的心事写下来,用笔向本子倾诉自己的心事。教师在批阅学生的日记时,也就迅速获取了学生的情感动向。结束课堂教学后,我常常精心研究一些能够帮助学生展现内心真实情感的问题。例如,上完“我送老师一朵花”,我会通过设计“老师,我想对您说……”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将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以此传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上完“妈妈您听我说”,我会通过设计“妈妈,您辛苦了,我……”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向家长吐露心声,做最真实的自我,没有任何虚伪矫饰。我希望学生能通过日记记录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情感,如果学生遇到不好的事情,可以将整件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在日记本上,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当然,教师也能够通过日记实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同学生展开交流,妥善地解决问题。

    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由来已久,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变化,这一话题又具备了崭新的意义。如此就需要教师不断深入研究,进一步拓宽教育途径,让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陶冶,以实现潜移默化的改变。

    [参考文献]

    [1]石国兴.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0(2).

    [2]陈芳.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新教育,2017(7):75.

    [3]周红梅.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江苏教育,2019(40):63-64.

    作者简介:孙爱华(1982—),女,江苏溧水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