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中常见的特殊表达方式
项正文
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特殊表达方式是常常出现于课文句子中的。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掌握特殊表达方式的用法,就会给理解带来困难,甚至导致误解。所以,掌握必要的文言特殊表达方式,对教学很重要。下面,结合中学古诗文教学进行简单阐述分析。
一、复文
复文是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两个词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联合短语,表示同一个意思。有两种情况:
1.同义连用。即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临时组合在一起,使其意义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成为一个整体意义,其作用只相当于一个词语。同义连用的词语不能拆开解释。
如《诗经·卫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泣涕”同义连用,都有“眼泪”的意思。在此,不能将“泣涕”拆开解为“哭泣”或“眼泪”。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中“带”应解释为“映照”,与“映”同义连用。
2.连类而及。又称偏义复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词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联合短语。其中只有一个词的意义起作用,另一个只是陪衬,没有实际意义。
如《鸿门宴》:“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少长”义偏“长”。“孰与君少长?”意思是“和你相比,哪一个年纪大?”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义偏指“国”,“家”只起陪衬作用,没有实际意义。
二、对文
对文是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中的相同位置上的字和词。对文在词义上,通常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关系。根据对文的这一特点,可以求得某一词的确切解释,可以由一个熟词的常用义去推断另一生词的冷僻义。
如《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与“鸡犬”对文,“交通”与“相闻”对文。“相闻”是个偏正词组,意为“(鸡鸣犬吠之声)互相听得到。”“交通”同样是偏正词组,意为“(道路)交相通达”。与现代汉语名词“交通”的意思不同。
三、互文
互文是指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前后相对应的词语,意义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呼应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分单句互文、对句互文、多句互文三类:
1.单句互文。即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如《阿房宫赋》:“朝歌夜弦”“朝”和“夜”,“歌”和“弦”互文。全句的意思是:“早晚都在唱歌弹琴”。不能理解为“早上唱歌,晚上弹琴”。
2.对句互文。即出现在上下两句中的互文。如《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与“己”互文,“喜”与“悲”互文。全句的意思是:“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处境好坏而高兴悲伤。”不能理解为:“不因为外界事物好就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处境不好就悲伤。”
3.多句互文。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组成的互文。如《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互文,意思是:“(到)东南西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不能理解为:“(到)东边的集市上购买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上购买鞍鞯,(到)南边的集市上购买辔头,(到)北边的集市上购买长鞭。”
四、省文
省文就是我们常说的“省略”。主要情况有:
1.承前省。即上文已经出现,或者前面有所交代,下文即可将有关词语省去,这叫承前省。
如《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省略动词“鼓”,是承上文“一鼓作气”句省。
2.蒙下省。即后文已经出现,前面就不再写出,叫蒙后省,也作承后省。
如《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句主语“项王”,蒙下句“项王乃大惊”句省略。
3.语意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感到“羞耻”的原因,并非“相如素贱人,”确切原因是从前之“贱人”,而今却“位在廉颇之右”。在此。因语意,“吾羞”前省“而位居吾上”。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五、倒文
倒文就是颠倒文中词语、句子的次序。主要情况有三:
1.词语颠倒协韵。如《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制彼裳衣”顺言当云:“制彼衣裳”。这节诗“归、悲、衣、枚”押“徽”韵。
2.非韵文词语颠倒。如《左传·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也。”“室于怒,市于色”顺言当云:“怒于室,色于市”。
3.倒句。如《出师表》:“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常见的特殊表达方式,例句还有很多。上述所举,不过是择一而析。望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同仁,不断归纳和总结,以至延伸,这对教学是很有益的。
(作者单位 :麻栗坡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