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支持性环境,提升混龄户外运动质量

    曾振华

    

    我园自2015年起实行全园混龄教育,将三个年龄段的幼儿按1:1:1的人数比例编班,实施游戏化课程,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别化学习需要,倡导主动学习,将幼儿经验、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转化为教育资源。我们在组织全园混龄户外运动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因地制宜改造户外环境

    我园户外场地面积为5400平方米,生均面积达16平方米以上。整个户外场地呈环形分布在教学楼周围,有草地、泥地、沙地、木屑地、塑胶地等多种类型的场地。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片场地对幼儿户外运动的支持作用,拓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我们持续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运动状态,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活动环境和材料。

    (一)环境改造的依据

    我们分析户外场地的利用情况,了解幼儿的运动需求,以此作为场地改造和材料调整的依据,从而制订出系统、科学、特色鲜明和有针对性的户外环境改造方案。

    1.分析户外场地现状

    我们设计了户外材料使用观察记录表和各区域运动人数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和统计,了解各个运动区域及其活动材料是否受幼儿欢迎。如果发现某一区域中玩的幼儿人数长期偏少,我们就会考虑对这一区域进行调整,添加或更换材料。比如,幼儿原来很喜欢去丛林探险区,但一段时间后发现人数持续减少,原因是这一区域的活动对幼儿已经缺乏挑战性了。于是,我们添加了竹梯、软梯、轮胎、体操垫等材料,供幼儿自由组合,创造新的玩法。他们架起竹梯,尝试从侧面爬上大型器械;用软梯将大型器械与一旁的银杏树连接起来,形成通道;利用体操垫作为安全保障设施,让自己能大胆地尝试一些有难度的跳跃动作……这样一来,游戏变得新颖而富有挑战性,孩子们又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设计了区域运动核心经验檢核表,通过对户外场地各区域的活动所涉及的运动能力进行统计,总结出各区域所覆盖的运动核心经验有哪些,并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及其涉及的运动核心经验,分析是否存在偏重或遗漏的情况。比如,通过对有关运动核心经验的检核,我们发现由于全园只有一处悬垂环,支持幼儿发展悬垂能力的器械明显偏少。悬垂能力是“身体控制与保持平衡”这一运动核心经验中的一项内容,《指南》对幼儿悬垂能力的发展有明确的要求,适宜的悬垂运动对幼儿形体的健康发展也有助益。这一发现提醒我们要对户外运动器械作一些调整。

    2.了解幼儿的运动需求

    基于“儿童为本”的理念,我们对全园幼儿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提问“你最喜欢的运动有哪些,原因是什么”,对幼儿进行访谈,以了解幼儿的运动经验和兴趣需要。比如,幼儿提到最喜欢骑自行车,有的说“骑上车可以很快到我想去的地方玩”,有的说“骑着车可以到幼儿园各个地方去,像旅游一样”,有的说“可以冲上冲下,很刺激”,还有的说“就像开车一样,一路上有很多标志”……通过幼儿的描述,我们就能知道幼儿喜欢某项运动的具体原因,从而为户外运动环境的设计与调整提供重要参考。在追问幼儿“你还想做哪些运动”时,有的说“我想在有很多障碍物的地方跑来跑去”,有的说“我想玩滑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班幼儿更喜欢游戏性、趣味性强的简单的运动项目,如捉迷藏、荡秋千、跳蹦床等,还喜欢滚、推、跨、走等项目。中班幼儿也喜欢有一定趣味性的运动,同时,他们有初步的探险意愿。在适宜的环境下,他们还会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同伴开展合作游戏。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增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有计划性地选择区域和玩伴,愿意尝试挑战性强的运动项目。大班幼儿更喜欢可“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部分大班幼儿希望有相关项目可以锻炼平衡能力、上肢力量、协调性等。

    (二)调整后的户外运动区域设置

    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可行性分析、安全性论证,对现有场地、固定设施、活动材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充分利用本园环境资源,在保证户外运动项目趣味性的同时增强挑战性,赋予户外运动更多的价值。我们设置了以下运动区域(见图1)。

    沉没轮船

    这艘四分五裂的“轮船”位于路旁的草地上,两棵银杏树穿插其中(见图2)。“船头”和“船身”分离,“船头”向一侧倾斜,一棵大树自下而上穿透“甲板”,大树上固定着两根粗麻绳,可用来抓扶;“船身”由多块不同高度、不同倾斜度的不规则“甲板”组成。倾斜的“甲板”,狭长的“船舷”,给站立或行走中的幼儿保持身体平衡增加了难度。这里是幼儿开展“跑酷”运动的好地方,幼儿在其中走、跑、跳,上上下下,不但好玩、刺激,而且可以很好地锻炼在运动中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空中房

    空中房设在操场对面的草地上,由原先用作收纳材料的集装箱房改造而成,融合了大树、楼梯、编织网、空中平台、空中走廊、绳网桥、隧道、立体攀爬平台、吊环、吊绳、速降铁杆等元素(见图3~6)。空中房的设计增加了幼儿在垂直立体空间的运动机会,包含钻、爬、平衡、速降、悬垂等运动内容,满足了幼儿大肌肉运动能力发展的需求,也对幼儿身体控制和移动方面的能力构成了适宜的挑战。

    欢乐树屋

    由于幼儿园原有的大型木质器械老旧,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将其拆分,保留有用部分,使之环绕大树,做成多个树屋(见图7),增加了活动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这些树屋分布在园内各处,与广玉兰、桃树、香樟树等融为一体。登上树屋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提供了软梯、竹梯,攀爬支架或支点,固定在大树上的绳子,环绕大树的绳网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想要挑战的方式,甚至可以徒手上树。爬上树屋,可以看看花,观察树叶、果子与虫子,还可以通过滑索(见图8)穿行到低一点的小山坡上……幼儿的上肢力量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

    河流探险区

    原来的水池只能在夏天用来玩水,利用率不高。我们对其进行了改造,拆掉了围栏并用水泥将其底部改造成平缓的凹面(见图9)。这样,夏天蓄水后,幼儿可以玩水;其他季节将水排空,幼儿可以在里面玩平衡车,利用其坡度感受飞驰带来的刺激感。

    丛林探险区

    在银杏大道旁,我们设置了一长排的大型木质器械,将吊桥、荡桥、独木桥和各类攀爬架一起设计进去(见图10~12)。幼儿在其间行走、攀登、支撑、悬垂,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力量和耐力。幼儿穿行于林间,可以获得别样的空间体验。

    葡萄架乐园

    我们将原有的葡萄架作了改造,增设了可攀爬的绳网、轮胎做的秋千,配合旁边起伏变化的草坡,锻炼幼儿走、跑、跳、跨越、抓握、攀爬等动作(见图13、图14)。

    沙池寻宝区

    沙池位于幼儿园东边的一角,平时除了开展沙池寻宝、沙池建构等游戏外,这里还是欢乐的沙池足球场。幼儿光着脚在沙池中奔跑,不仅能感受沙子的质感,而且能大胆地做出旋转、跳跃等动作,不担心跌倒受伤,能很好地发展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协调性。在沙池旁的沙坑上,我们还设置了荡绳,幼儿很喜欢抓住荡绳飞越沙坑。

    欢乐谷

    在幼儿园蓝色和绿色两块塑胶操场上,我们投放了长凳、高低凳、纸筒、轮胎、梯子、木板、积木以及滑板车、推车等材料。这些低结构材料没有固定玩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组合起来,体验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铁桶阵

    在沙池前的圆形塑胶场地,我们还投放了大量的油桶以及木板、竹梯等辅助材料。幼儿可以将油桶组合后设计成各种造型的“铁桶阵”(见图15)。

    交通体验区

    我们设置了一条环绕幼儿园的骑行道,沿途设有多个车辆停靠点,以方便幼儿取放车辆。整条道路上既有平坦的路面,又有斜坡和低矮的拱桥;既有砖石路,又有草地、泥地。幼儿在不同路面上骑行会有不同的体验,趣味性大大增强。同时,一路上设置了各种交通指示标志,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交通安全知识。

    花样畅玩区

    幼儿园最南面的砖石操场是幼儿球类活动的专用场地。幼儿可以在那里玩皮球、篮球、气排球、大龙球、羊角球等。

    飞檐走壁区

    尽管已有很多可供幼儿自由攀爬的器械,但我们还是在幼儿园西南角设置了一面专业的攀岩墙,提供安全绳、安全帽和地面保护垫等规范、专业的保护设备,让幼儿能够克服恐惧,挑战制高点,从而形成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合理投放材料及用具

    户外混龄运动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投放的材料需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能力提升。

    (一)投放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我们参照运动核心经验,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出发,设计了很多大型固定器械。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器械的作用,我们在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到玩法的多样性和难度的多层级性,以求适用于多个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另外,我们通过提供辅助材料,更好地体现难易梯度,让每一个幼儿都能玩,都能获得满足。例如,我们在“空中房”立体攀爬平台的每个面设计不同的攀爬方式,难度各异,还投放了梯子等輔助材料,这样,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顺利登顶(见图16~19)。

    除了固定器械,我们还投放了各种类型的可移动器械。这类器械的投放首先要做到数量充足、品种多样,以供不同兴趣、能力的幼儿选择。例如,我们在花样畅玩区提供了各种球,有大的、小的,轻的、重的,用手拍的、用脚踢的,投篮也有不同的高度。其次,这类器械多是低结构材料,玩法上更加开放,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提升。下面以幼儿玩油桶的案例来说明我们的支持策略。

    最初,我们在幼儿园操场上零星地投放了几只油桶。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体验,幼儿利用油桶练习了骑、推、爬、站等动作,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油桶数量不多,规格单一,时间一久,幼儿渐渐失去了兴趣。于是,我们问幼儿:“你们觉得油桶还可以怎么玩?”幼儿说:“油桶有点大,如果有小一点的就好了。”“我想把油桶推上山坡,像爬山一样,然后让它滚下来。”针对幼儿提到的问题,我们除了增加原型号油桶的数量外,还另外投放了中号、小号两种型号的油桶。同时,我们将所有油桶转移至沙池前紧邻小山坡和树屋的圆形塑胶场地上。这样一来,幼儿玩油桶的兴趣又被激发出来,自发地出现了站、蹲、爬、走、跳、跨等各种动作的练习。又过了一段时间,幼儿想要玩挑战性更强的游戏了。他们有的说可以把油桶叠起来,有的说可以把轮胎和油桶组合在一起玩,有的说可以把竹梯、木板架在油桶上,并组合形成迷宫,等等。根据幼儿的想法,我们添加了一些辅助材料,让油桶游戏更为千变万化,富有挑战性,满足了不同幼儿的游戏愿望和需求。

    (二)合理存放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开展自主游戏对材料使用的方便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我们过于强调材料存放秩序,把同类材料全部收纳、摆放在一起,固定在某一块场地上使用,人为地阻碍了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导致很多材料利用率太低。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基于灵活、方便、有序的原则,对材料存放方式进行了调整。

    我们发现,将某种材料固定存放在某一区域的做法不能适应全园混龄户外运动开展的需要。活动开展初期,我们在每个户外活动区都设置了材料架或小木屋、铁皮房、雨棚等,用于存放该活动区的材料。例如,玩球区的材料架上是各种球,自行车都集中存放在绿色操场的雨棚下,沙包、皮筋等放在楼道置物架上。可是,由于每个区域的材料类型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例如,在蓝色操场上活动的幼儿忽然想把球和长凳、竹梯配合起来玩,可蓝色操场上没有球,要走到很远的玩球区才能拿到球,于是就放弃了。可见,过于强调按区域摆放材料,会导致材料重复率高、利用率低。因此,我们做了调整。在保留原有区域特色划分的基础上,每个大型区域都设有综合材料架(见图20),在两个小型区域间也会设置共用的综合材料架。例如,玩球区的材料架上仍以各种球类材料为主,同时提供一部分轮胎、长绳等材料。这样,幼儿在玩球区不仅可以花样百出地玩球,还可以穿插、组合其他类型的游戏。综合材料架就像超市的开放式货架,每个幼儿都可以来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

    另外,我们还提供了3个移动式材料屋(见图21)和材料小推车,以方便幼儿将要用的材料搬运到想去的场地,实现各区域间材料的互通。这样一来,整个资源的利用就活了,幼儿的游戏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例如,有一次,玩球区的幼儿想搭一个轮胎城堡用来投掷皮球,但是玩球区综合材料架上的轮胎不够用,几个幼儿就跑到蓝色操场去运轮胎。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推车,有的负责扶稳推车上的轮胎。游戏结束后,他们又把轮胎运回就近的存放点。

    看到材料存放改革的初步成效后,我们进一步通过观察反思材料的“分散”与“集中”对幼儿游戏的影响,使材料的存放更好地适应幼儿游戏的需要。例如,油桶一开始是分散在不同的场地和区域的,使用率很低,后来我们顺应幼儿的需求,将油桶集中在沙池前的圆形场地上,与周围地形地貌形成良好的配合,原来乏人问津的油桶自此备受青睐。又如,自行车原来集中停放在绿色操场上,幼儿每次都要去绿色操场取车,活动结束时也必须骑回去,非常不方便。于是,我们在交通体验区沿途设置了多个自行车取放点,以方便幼儿根据需要就近取车、还车,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推动了自行车运动的开展。

    三、有效支持户外运动的开展

    (一)保障运动的自主性

    我们把活动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这种自主是全方位、贯穿整个活动的。

    每个班的活动室都有一张户外运动区域地图(见图22),每日入园签到后,幼儿可以把自己的名牌插在自己想去的区域上,也可以通过简单的绘画作计划并相互交流今天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为了留给幼儿更多的自主运动时间,我们取消了全园性的早操环节,改成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班级早操,这一调整至少能节省出15分钟的过渡环节时间。为了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运动时间,我们在教学大楼室内外衔接处摆放了雨具,即便是雨天,幼儿也能穿戴好雨具到户外进行运动。我们还在每个区域配备了小推车,用于存放幼儿的水杯及提供纸巾、花露水、毛巾等卫生用品,这是幼儿自助服务的驿站。

    活动结束后,幼儿可以在每日固定的大组谈话活动中谈一谈自己在户外运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师幼一起分析原因、寻求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幼儿自主讨论各个区域的活动规则,教师将其梳理出来,用简笔画的方式呈现,塑封后张贴在经常发生问题的区域(见图23)。遇到问题自主商讨解决已成为幼儿的自觉意识。

    (二)教师陪伴式的观察与支持

    在全园混龄户外运动中,每个区域的指导教师是相对固定的,这样教师更加熟悉自己负责的区域,对区域内材料的属性、使用方法、幼儿动作的安全阈限有很好的了解,能作出准确的预判,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让每个幼儿佩戴名牌,上面有幼儿的姓名、班级、出生年月等基本信息,以方便各区域的指导教师及时有效地与之互动、给予支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名牌的颜色不同,便于教师统计区域内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人数。

    活动中教师的参与是幼儿发展的助推器。第一种参与是旁观游戏,关注幼儿活动的情况,分析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互动。第二种参与是与幼儿平行游戏。教师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是给予暗示,引导幼儿模仿学习。第三种参与是介入游戏,由幼儿主动邀请教师参与或教师主动介入幼儿的活动,开展师幼互动。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运动能力方面的表现,给予适宜的支持,以推动其发展,还要观察幼儿运动时的生理反应,适时提醒幼儿喝水、擦汗,并引导运动过度的幼儿及时休息。

    考虑到幼儿经常变换区域,教师难以做到跟踪观察和支持,我们还创建了户外运动观察QQ群,形成了联动的观察网。所有教师都在这个群里,这是教师分享交流、相互协作的平台。每次户外活动时,各区域的指导教师会对本区域的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方式有拍照、拍视频、便签记录等。教师每天中午会将照片、视频和简短的轶事记录上传到观察QQ群中,以及時反馈当日在自己所负责的区域中幼儿的游戏情况。各班教师可自行下载班里幼儿的相关记录,放入幼儿发展档案袋中,作为观察评估的重要依据。另外,教师如果需要对本班某个幼儿的运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也可以通过观察QQ群发起协助观察的请求,把该幼儿的基本信息、当天拍摄的人像照片发在群里,请他所选择的区域的指导教师帮忙关注其运动情况。这样,全园各点位的教师都会留意,并对该幼儿进行观察。

    全园混龄户外运动让幼儿自由自主地交往,愉悦地迎接挑战。我们一直追随幼儿,为他们的发展创设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在挑战中享受成长。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