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标准”在高校学生测试中的思考
廖钟锋+覃建华+覃秀松
[摘 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演变,适应不同时代发展需求,然而近20年来高校学生体质却持续下降,问题值得反思。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执行的效果不甚明显,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在学生宣传中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反馈存在问题,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得不到针对性解决。高校体育工作应该由重体质测试向重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转变,测试后由注重成绩向注重针对测试结果而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转变。
[关键词]新标准;学生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测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045-02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便于对不同地域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简称“新标准”)。“新标准”的实施,统一了学生的测试内容和项目,更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新标准”测试初衷是贯彻执行“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然而,在多年实施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是逐年下降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体质水平与“新标准”实施的初衷背道而驰?本文试从学生体质测试中的不同维度进行观察分析,以找出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为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一、“新标准”实施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影响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演变,对各个时代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现阶段下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升学、就业压力增大,锻炼时间减少,有些学生还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使用,学生中近视、肥胖、营养不良、高血压、锻炼不积极,身体素质不佳等现象普遍存在。
“新标准”是在以往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要求,具有时代性和合理性,有利于不同地域学生体质健康的横向比较。权重加分政策有利于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惩罚措施实施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参与运动的危机感。理论上说,通过“新标准”的实施,可以激励学生的锻炼积极性,继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然而课题组在通过调查问卷和对广西高校的走访观察,却发现“新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对高校学生影响不大,不仅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通过参加“新标准”测试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在“新标准”实施中大部分高校学生还同以往一样,以“走过场”形式对待。
二、“新标准”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新标准”实施后对学校体育工作、学生锻炼积极性和体质健康发展还有待观察。但在当前执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则应引起我们认真思考。
(一)“新标准”在高校中的宣传力度不足
“新标准”在高校中宣传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也间接影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目前,广西高校在“新标准”宣传上力度不强,大部分高校以文件翻版的形式向学生传达,教师在课堂上也缺乏针对性宣传和讲解。学校中没有形成关于“新标准”较为完整的宣传体系。
(二)高校学生“新标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文件的定性要求,每年“新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时间都显得较为紧迫和仓促。大部分高校体育师资力量有限,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庞大的工作量有较大的难度,在此情况下有些学校就需要得到学生的协助。由于学生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学生协助教师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仪器是否正确操作存在不确定性,加之测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因此有些数据可能也会失真。对于一些不需学生协助的学校,教师们为了完成测试任务会存在赶工的现象,如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测试次数不够,测试数据记录不够严谨等,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应付了事的错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导致测试数据失真。
(三)高校师生对待体质测试存在的问题缺乏针对性
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直观上反映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注重于测试后简单的向学生公开测试成绩,师生们都过于注重测试成绩而不注重测试后对身体锻炼进行规划。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学生测试完成后的后续服务体系,在后续的体育教学干预中也无实质性体现,因而学生在“新标准”测试后存在的不足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成绩得不到针对性提高,并年复一年、循环以往。
三、结论
高校“新标准”测试中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没能取得实质上的突破,与其初衷相悖。“新标准”测试过程中宣传手段较为单一,学生缺乏足够认识。大部分学校在测试过程中只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实质,测试后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体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并循环往复。
四、建议
(一)加强对“新标准”的“四化”宣传
“新标准”教育离不开强大的舆论宣传,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应加强对“新标准”的“四化”宣传,即宣传手段时代化、信息化、创新化、常态化。要与时俱进优化宣传手段,充分借助学校广播媒体、校内文化宣传长廊等工具,并建立学校学生体质测试网站,实行数据信息化。成立学校实体体质测试服务站,方便学生咨询以及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要把“新标准”宣传形成常态,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相关社团活动,大力推广“新标准”实施的意义,使学生能对体质测试标准有新的了解和认识。另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骨干作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宣传、铺开。
(二)规范测试手段提高学生测试积极性
建立健全规范的学生体质测试制度。在测试中应端正态度,做到科学严谨,尽量保证学生测试数据的公正客观性,对需要学生协助的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的培训力度,以利于操作的准确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做好测试前的准备活动,有效防止肌体受伤并使身体机能在较好状态下完成测试。
(三)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服务工作
当前,“新标准”对高校学生只是一种测试手段,并不能有效的促进高校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而每年学校的体育工作都把测试当成最重要事情来抓,却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下滑的趋势,对此我们应转变学校体育工作重心,由重体质测试向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转变,由重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向重测试后的后续服务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应对学生的测试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并制订相应的后续服务工作计划。体育教师要对学生体质测试的不足,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贯穿到课堂中去,坚持课课练。要改善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要加强对学生锻炼的理论指导,让学生科学掌握锻炼方法,提高锻炼效率。
总而言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需要学生在求学路上的每个阶段都得到教师的良好指引。中小学教师重测试轻后续服务的观念也同样需要转变,只有这样层层递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方式和健康理念,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 参 考 文 献 ]
[1] 江崇民,张一民.中国体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J].体育科学,2008(9):25-32.
[2] 王凤仙.《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体育学刊,2013(3):90-92.
[3] 肖国良,王冬梅,肖国栋.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性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6):106.
[4] 唐宏贵.俄罗斯《劳卫制》的历史发展与面临的挑战[J].中国学校体育,2000(4):66.
[5] 王献福.实现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最大评价效能的路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5(3):24.
[6] 刘海忠.山西省独立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数据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10).
[7] 豆贵红.遵义市航天中学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0).
[8] 单舜.长沙市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突出问题[J].湘南学院学报,2010(2).
[责任编辑:钟 岚]
[摘 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演变,适应不同时代发展需求,然而近20年来高校学生体质却持续下降,问题值得反思。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执行的效果不甚明显,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在学生宣传中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反馈存在问题,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得不到针对性解决。高校体育工作应该由重体质测试向重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转变,测试后由注重成绩向注重针对测试结果而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转变。
[关键词]新标准;学生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测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045-02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便于对不同地域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简称“新标准”)。“新标准”的实施,统一了学生的测试内容和项目,更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新标准”测试初衷是贯彻执行“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然而,在多年实施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是逐年下降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体质水平与“新标准”实施的初衷背道而驰?本文试从学生体质测试中的不同维度进行观察分析,以找出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为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一、“新标准”实施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影响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演变,对各个时代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现阶段下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升学、就业压力增大,锻炼时间减少,有些学生还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使用,学生中近视、肥胖、营养不良、高血压、锻炼不积极,身体素质不佳等现象普遍存在。
“新标准”是在以往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要求,具有时代性和合理性,有利于不同地域学生体质健康的横向比较。权重加分政策有利于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惩罚措施实施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参与运动的危机感。理论上说,通过“新标准”的实施,可以激励学生的锻炼积极性,继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然而课题组在通过调查问卷和对广西高校的走访观察,却发现“新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对高校学生影响不大,不仅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通过参加“新标准”测试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在“新标准”实施中大部分高校学生还同以往一样,以“走过场”形式对待。
二、“新标准”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新标准”实施后对学校体育工作、学生锻炼积极性和体质健康发展还有待观察。但在当前执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则应引起我们认真思考。
(一)“新标准”在高校中的宣传力度不足
“新标准”在高校中宣传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也间接影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目前,广西高校在“新标准”宣传上力度不强,大部分高校以文件翻版的形式向学生传达,教师在课堂上也缺乏针对性宣传和讲解。学校中没有形成关于“新标准”较为完整的宣传体系。
(二)高校学生“新标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文件的定性要求,每年“新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时间都显得较为紧迫和仓促。大部分高校体育师资力量有限,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庞大的工作量有较大的难度,在此情况下有些学校就需要得到学生的协助。由于学生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学生协助教师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仪器是否正确操作存在不确定性,加之测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因此有些数据可能也会失真。对于一些不需学生协助的学校,教师们为了完成测试任务会存在赶工的现象,如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测试次数不够,测试数据记录不够严谨等,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应付了事的错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导致测试数据失真。
(三)高校师生对待体质测试存在的问题缺乏针对性
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直观上反映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注重于测试后简单的向学生公开测试成绩,师生们都过于注重测试成绩而不注重测试后对身体锻炼进行规划。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学生测试完成后的后续服务体系,在后续的体育教学干预中也无实质性体现,因而学生在“新标准”测试后存在的不足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成绩得不到针对性提高,并年复一年、循环以往。
三、结论
高校“新标准”测试中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没能取得实质上的突破,与其初衷相悖。“新标准”测试过程中宣传手段较为单一,学生缺乏足够认识。大部分学校在测试过程中只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实质,测试后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体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并循环往复。
四、建议
(一)加强对“新标准”的“四化”宣传
“新标准”教育离不开强大的舆论宣传,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应加强对“新标准”的“四化”宣传,即宣传手段时代化、信息化、创新化、常态化。要与时俱进优化宣传手段,充分借助学校广播媒体、校内文化宣传长廊等工具,并建立学校学生体质测试网站,实行数据信息化。成立学校实体体质测试服务站,方便学生咨询以及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要把“新标准”宣传形成常态,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相关社团活动,大力推广“新标准”实施的意义,使学生能对体质测试标准有新的了解和认识。另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骨干作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宣传、铺开。
(二)规范测试手段提高学生测试积极性
建立健全规范的学生体质测试制度。在测试中应端正态度,做到科学严谨,尽量保证学生测试数据的公正客观性,对需要学生协助的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的培训力度,以利于操作的准确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做好测试前的准备活动,有效防止肌体受伤并使身体机能在较好状态下完成测试。
(三)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服务工作
当前,“新标准”对高校学生只是一种测试手段,并不能有效的促进高校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而每年学校的体育工作都把测试当成最重要事情来抓,却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下滑的趋势,对此我们应转变学校体育工作重心,由重体质测试向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转变,由重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向重测试后的后续服务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应对学生的测试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并制订相应的后续服务工作计划。体育教师要对学生体质测试的不足,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贯穿到课堂中去,坚持课课练。要改善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要加强对学生锻炼的理论指导,让学生科学掌握锻炼方法,提高锻炼效率。
总而言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需要学生在求学路上的每个阶段都得到教师的良好指引。中小学教师重测试轻后续服务的观念也同样需要转变,只有这样层层递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方式和健康理念,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 参 考 文 献 ]
[1] 江崇民,张一民.中国体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J].体育科学,2008(9):25-32.
[2] 王凤仙.《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体育学刊,2013(3):90-92.
[3] 肖国良,王冬梅,肖国栋.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性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6):106.
[4] 唐宏贵.俄罗斯《劳卫制》的历史发展与面临的挑战[J].中国学校体育,2000(4):66.
[5] 王献福.实现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最大评价效能的路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5(3):24.
[6] 刘海忠.山西省独立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数据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10).
[7] 豆贵红.遵义市航天中学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0).
[8] 单舜.长沙市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突出问题[J].湘南学院学报,2010(2).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