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早教时代”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建构
潘雅慧
【摘要】以“后早教时代”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建构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后早教时代”内容介绍和“后早教时代”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建构为主要依据,从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建立适宜课程,促进幼儿发展;以课程目标为基础,构建生态化课程内容;幼儿课程设计要遵循一定原则,提升教学质量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后早教时代”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建構的运作效率,旨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后早教时代 幼儿园课程 适宜性建构 生态化课程
由于现在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规范性的早期教育观念不断被幼儿所接受,早期教育主要是零到三岁的幼儿,对于这类幼儿的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比较关注的话题和内容,早期教育的地位在不断上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幼儿三周岁前接受的教育形式,在不断发展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教育时代,称之为“后早教时代”。
一、“后早教时代”内容介绍
“后早教时代”也就是指在0~3岁的儿童,集体接受早期教育后的时代,和传统时期的幼儿园教育相对比,在进入幼儿园前期三岁前都没有接受正式的教育,而后早教在三岁前期进入机构,接受正规性的集体形式的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多知识和生活技能,使其可以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时间上分析,“后早教时代”就是指在什么之后的意识,也就是接受早教后再进入幼儿园。
二、“后早教时代”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建构
1.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建立适宜课程,促进幼儿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为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和奋斗,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以人为主进行建设,使得社会上各项需求能够全面协调发展,其主要方法就是对其进行统筹兼顾对策。第一,在课程建设中要始终以幼儿为主进行,在教学中尽量实现幼儿价值最大化性发展,将其和幼儿园长期性发展结合起来,所有工作都要以幼儿园实际工作出发和设计,时刻尊重幼儿的地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幼儿可以综合性发展。第二,在课程设计中要时刻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使得课程建设目标、内容和资源等综合性发展,使得幼儿园和早教、家庭等不同地域和环境结合起来,促使各个方面能够共同进步和发展。第三步,要在教学中坚持统筹兼顾原则,要意识到幼儿园课程设计和早教机构之间存在的关系,对幼儿园教学资源、早教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整合,在挖掘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共同解决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着重研究,想出各种手段和对策进行解决。
2.以课程目标为基础,构建生态化课程内容。从表面上分析,幼儿教育和早教之间的连接就像幼小衔接一样,此种衔接经常会被误解,很多认为是从低级时期转移到高级时期。因此,我们经常会站在事物的一个角度上去分析另一端内容,并没有站在生态圈角度上审视和判断一个事物和问题,进而使得幼儿进入小学后学习态度、生活以及各方面能力等发生了变化,出现很多差异性,这和幼儿过早进入小学化教学体系存在一定关系。所以,现在早教机构经常会忙着学习一些幼儿园的知识和技能,衔接并不意味着提前学习,也不是超前学习形式,而是基于此阶段对儿童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针对幼儿的学习水平、兴趣和目标等进行适宜性分析和研究。早教儿童一般是0~3岁,而幼儿则是3~6岁儿童,6~12岁年龄段开展小学教育。这三个阶段存在一定衔接关系,都是建立在教育对象年龄差异性,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生态均衡状态和关系。文化生态倡导在保证一切事物的平衡、共生和渐进关系,使得不同教育类型能够共同进步和发展,对多元化文化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和研究,注重整个过程中的生态性问题,建立多元文化生态教学体系,对早教和幼儿教育具有一定启示。目前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整体呈现着生活性和综合性特征,《纲要》中提出要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懂得幼儿时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和知识,要对课程设计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和审视,第一,幼儿园教师要对“后早教时代”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其存在的特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以适宜性课程建设目标为主进行设计,为幼儿构建生态化教学课程内容。第二,要对周围幼儿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要及时掌握“后早教时代”时期幼儿自身具备的特征和年龄特点,不过,因为不同儿童在早教时期接受内容以及教学环境存在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必定会出现很多差异性,因此教师要针对幼儿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教学课程的适宜性,使得所有幼儿都能够适宜性发展。
3.幼儿课程设计要遵循一定原则,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早教进行分析和观察,最终发现早教时刻保持游戏性、生活化和综合性。从形式上分析,早教和幼儿园教育之间相差不大;而从知识层面上分析,早教课程和幼儿园小班教育、中班教育中的很多内容重复了。早教时期教师会向幼儿讲述放杯子、掌握事物关系、依据物品进行实际用途学习,对事物进行分类,对图形知识和颜色等进行分类和辨别,等等,早教时期的很多教学内容和目标与幼儿园教育雷同,并不能说早教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超前学习了幼儿园内容,也不说强化幼儿的技能,拓展知识。《规程》上指出,在幼儿园教育期间要时刻以游戏为主进行,将教育和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时刻注重将教育知识和幼儿特点和学习情况等结合起来,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一定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知识学习。也就是说幼儿园教育要始终以生活为主,既要建立在生活基础上,又要高于生活进行。早教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儿童的学习水平和游戏水平实现一个跨度的提升,可以掌握更多基本技能和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融入一些游戏,提升幼儿合作意识和精神,使得幼儿在实际学习中的能力得以提升,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和分析,以此不断提升幼儿教学深度和广度。因此,在“后早教时代”时期要对课程进行综合性分析,使得课程设计要符合游戏化、生活化等特征,对知识进行不同领域的整合和分析,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整合性教育,促进幼儿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幼儿园课程设计要紧跟时代变化和特征,依据幼儿自身存在的变化做出适宜性调整和改进,使得所有幼儿可以综合性发展,并不是被动成长和发展。幼儿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课程设计上需要着重分析和考虑“后早教时代”时期带来的挑战,由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需要对心理学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其不断拓展和延伸,使得幼儿园课程设计能够满足游戏化、生活化等特征,呈现一种多元化形式,共同发展,建立生态适应范围,迎接更有深度的挑战,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卢志华.让幼儿园课程更具适宜性[J].好家长,2017.
[2]全晓燕.幼儿核心素养早期介入的园本适宜性课程建构[J].新课程研究,2017,(12).
[3]王月莲.关于文化适宜性的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8,(6).
[4]周智慧.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的理论基础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04):96.
[5]易彩琴.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增强园本课程内容的适宜性[J].学周刊,2017,(1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