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姚金泱

    摘 要:本文分析梳理了高校美育实施的现状,从课程体系、实践活动、教师队伍、质量评价、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构建高校美育体系的建议与举措。

    关键词:高校,美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论述。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对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使高校美育工作有据可循、有规可依,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重要保障。

    1 高校美育实施现状分析

    美育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组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美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且重要的价值。实施良好健康的高校美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修养和品位,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具体到高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

    一些高校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高校美育的审美对象多局限于艺术教育,关注艺术技能传授,而忽略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完善人格的塑造以及人文情怀的滋养。

    1.2 美育资源配置不达标

    一些高校的美育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缺乏高校美育专业化教师队伍保障机制,缺乏对教师系统的美育培训,不利于美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1.3 美育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美育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有些未采用分级式教学,缺乏进阶型课程;有些散乱开设,未形成课程群;有些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于审美的需求。美育教学方法单一,沿承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直观性、体验性。美育教学机构与学生社团活动组织机构分设在高校不同职能部门,美育理论教学(第一课堂)与美育实践活动(第二课堂)之间易出现脱节。

    2 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美育体系

    2.1 构建多层次的美育课程体系

    (1)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明确美育课程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学校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作品赏析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涵盖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书法、表演、设计等领域。重点建设一批与单一或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新型美育课程。

    (3)设置多层次美育课程模块。采取模块式课程群选课制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条件与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美育课程模块,接受多层次的美育教育。对于部分艺术类技能课,采用分级式教学,开设普及、特长、高水平多种不同层次的课程,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需求。

    (4)开发美育课程资源。加强校本美育课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南音、莆仙戏、闽剧等地方戏曲和闽派等地方文化及其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美育课程资源。引进和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美育类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在线开放课程。

    2.2 构建立体化的美育实践活动体系

    (1)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将美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艺术团训练活动、艺术类学科竞赛、美育讲座、艺术专业作品展演等,通过学分认定的形式纳入教学计划,按实践课程类别进行一系列规范化管理,包括目标要求、过程管理、成绩评定、学分管理等。

    (2)加大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展校内外美育实践基地建设与认定工作,积极与社会艺术团体、社区合作共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本地各种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活动。

    (3)拓展美育活动形式。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系列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的思路,根据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立体化美育活动形式。学生除了加入各类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外,还可以参加美育类作品展、交流会、讲座、赛事等。

    (4)实施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推动“国学名家进校园”系列讲座、“高雅文化进校园”系列演出活动,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结合“闽南文化进校园”等系列品牌活动,传播闽台地域特色文化,将优良的闽台本土文化、侨乡文化、滨海文化和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2.3 强化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1)引进师资力量。除艺术专业的专任教师外,对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聘请担任兼职美育教师,扩充美育教师队伍。鼓励聘用艺术院团专家与社会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传统项目传承人等专业人士担任兼职艺术教师、文艺类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

    (2)提高教师教能。多种途径开展美育师资培训,提升美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改革,支持倡导教师跨学科合作开发开设美育课程,倡导跨学科合作;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机制。

    (3)制定激励政策。包括: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计入教师工作量。学校保证艺术教师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与其他专业教师具有同等待遇。对在涉及美育领域的科研、教研教改、学生活动和竞赛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教学单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4 构建美育质量评价体系

    (1)实施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評,形成美育发展报告,并通过学校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

    (2)建设美育评价机制。将美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美育课程评价注重评价教学结果与评价教学过程相结合,评价学生艺术技能和认知水平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

    (3)加强美育督导监测。把美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督导监测体系,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监测,重点加强对学校美育课程的数量与质量、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专用教室配备等情况的督导检查,并适时开展美育工作专项督导。

    2.5 构建美育工作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教学校领导为主任委员的学校美育教学指导专委会,负责宏观指导和协调学校美育工作,审议和论证学校美育工作实施细则、美育相关规章制度,为美育人才培养模式、美育课程体系、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提供指导、咨询和建议,参与评审、鉴定和推荐美育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各类教学奖项等。

    (2)设置公共美育教学机构。依托设计艺术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体育部等美育相关教学院部成立公共美育中心,主要承担面向全校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课程资源和教材的建设、公共艺术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美育师资的调配使用、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开展等。

    (3)加大美育经费投入。设立美育专项经费,确保美育课堂教学、教师进修、兼职教师聘请、改善学校美育设施设备和举办有关美育实践活动的投入。

    (4)保障场地设备需求。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美育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纳入实验室建设及有关项目规划,保证实施美育的各类场地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并将艺术专用教室向全校学生开放,以满足开展学生美育活动的场地设备要求。

相关文章!
  • 北京电影学院

    校训:尊师重道 薪火相传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

  •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由1940年建立的国立音乐院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于1949年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全国艺术院校

  • 中央美术学院

    学院概况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 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