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集体主义在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中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经过不断强化,逐渐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进而在头脑中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对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进行研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7-0057-02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是指中华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用集体主义的思想来指导实践的一种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思维习惯。对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进行研究,使人们养成集体主义思维的良好习惯,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形成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們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P.58)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只有联合起来进行生产才能满足自己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在农耕文明之下,人们依附于土地而生存,祖祖辈辈都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逐渐形成几代同堂的大家族,每个人在家族这个集体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家族权力的传承也有既定的规则,为了家族的稳定,家庭成员不得打破这一规则,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家族,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个人就必须注重家族这个集体的利益,注重个人对于家族的义务和职责,从而养成了集体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制度下,权力的中心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递减,同时以尊卑等级的严格规定形成了一个从天子到庶民的等级统治秩序。由于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因此,从国家到家族,再到家庭在组织结构上显示出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2](P.8)这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家国同构的政治格局。在这种政治格局下,统治阶级为了确保其统治地位,维护其阶级利益,极力强调个人服从家族,家族服从国家,小宗服从大宗。于是集体主义成为调节宗法关系的道德原则,历代的统治者都极力宣扬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推动了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表现
(一)集体中的自我归属
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个体总是自觉地将自我归属于某一集体,自我是集体之下的自我。这个集体可能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是人们对于自我归属的思维模式是不变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人们向他人介绍自己时往往将自己的工作单位或家乡放在姓名的前面,也就是将自己置于所属的集体之下。这种思维正是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体现。而西方人在介绍自己时多是直接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职业,这是受个人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归于集体之中,因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的利益和发展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二)“分久必合”的历史趋势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虽然偶有分裂但统一是整个历史发展的趋势,呈现出“分久必合”的规律。这纵然有很多的因素,但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东周末年,礼崩乐坏,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国家一度陷入分裂状态。七国都想要兼并其他国家,统一中原,而不满足于各自为政的局面。最终秦国完成了统一,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一页。又如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各国的统治者都希望能够消灭其他两个国家,而不是各自保持独立。受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百姓们也都渴望出现统一的王朝来维护社会的安定,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不可以分割的一个整体,统一才是应该存在的状态。正如今天无数海峡两岸的仁人志士所期盼的那样,台湾回归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指导下,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心声,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历史呈现出“分久必合”的趋势。
三、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以及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而现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集体主义是我们所倡导的价值导向。在这种社会状况下,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个人意义
1.有利于人的本质的实现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56)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这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人是社会中的人,不可能成为脱离社会关系的、纯粹的、抽象的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其作为人的本质。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指导下,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这个集体是可以向外扩散的,从而使个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于是,人们的交往范围也更加的广阔,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就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更大地促进了人的能力的发展。因此,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有利于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的本质。
2.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思想内容,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两个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4](P.112)首先,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如前所述,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有利于人的本质的实现,使人的社会关系得到发展。同时,集体可以为个人提供单个人所不具备的条件与优势,使个人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其次,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有利于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P.199)这里的共同体指的就是集体,集体为个人自由发展的实现提供保障。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下,人们处于集体之中,从而获得集体所给予的优势,更有利于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3.有利于个人思想行为的规范
开放、复杂、多样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与此相对应,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呈现出多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状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在思想和行为上背离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方向。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强调整体的和谐,注重整体利益,与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相一致。当人们树立了中国传统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养成集体主义思维的良好习惯,就等同于在思想上坚守了社会主义原则。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了正确思想的引导,才会产生正确的行为。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引导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避免出现越轨、失范的情况。
(二)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社会意义
1.有利于政治环境的稳定
稳定的政治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政治环境总体上比较稳定但局部地区还存在不安定因素。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有利于凝聚人心,使人们树立国家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前文讲到,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在政治观念上的體现就是“大一统”的思想,即希望国家能够保持稳定与统一。这种观念无疑有利于政治环境的稳定,但在封建社会也造成了帝王的专权。而现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而避免了个人专制的产生。因此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在今天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早日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
2.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表明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汲取先人的智慧。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将人和自然看作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二者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坚持万物平等、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价值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使用自然资源以保证人类的永续生存和发展。这种理念与绿色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所倡导的正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其中,社会和谐是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和谐不仅是我们党追求的目标,也是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建设的保障。在我国古代就产生了“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思想观念,人与自然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是古人的追求。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指导下,人们之间的利益协调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处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例如在“先富与共富”上,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但先富起来的人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带动没有富裕起来的人走向共同富裕。这样就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使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得到协调,减少冲突,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徐文秀.中国传统集体主义生成及其现实意义[J].湖 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 [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关键词】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7-0057-02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是指中华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用集体主义的思想来指导实践的一种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思维习惯。对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进行研究,使人们养成集体主义思维的良好习惯,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形成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們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P.58)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只有联合起来进行生产才能满足自己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在农耕文明之下,人们依附于土地而生存,祖祖辈辈都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逐渐形成几代同堂的大家族,每个人在家族这个集体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家族权力的传承也有既定的规则,为了家族的稳定,家庭成员不得打破这一规则,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家族,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个人就必须注重家族这个集体的利益,注重个人对于家族的义务和职责,从而养成了集体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制度下,权力的中心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递减,同时以尊卑等级的严格规定形成了一个从天子到庶民的等级统治秩序。由于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因此,从国家到家族,再到家庭在组织结构上显示出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2](P.8)这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家国同构的政治格局。在这种政治格局下,统治阶级为了确保其统治地位,维护其阶级利益,极力强调个人服从家族,家族服从国家,小宗服从大宗。于是集体主义成为调节宗法关系的道德原则,历代的统治者都极力宣扬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推动了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表现
(一)集体中的自我归属
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个体总是自觉地将自我归属于某一集体,自我是集体之下的自我。这个集体可能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是人们对于自我归属的思维模式是不变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人们向他人介绍自己时往往将自己的工作单位或家乡放在姓名的前面,也就是将自己置于所属的集体之下。这种思维正是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体现。而西方人在介绍自己时多是直接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职业,这是受个人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归于集体之中,因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的利益和发展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二)“分久必合”的历史趋势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虽然偶有分裂但统一是整个历史发展的趋势,呈现出“分久必合”的规律。这纵然有很多的因素,但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东周末年,礼崩乐坏,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国家一度陷入分裂状态。七国都想要兼并其他国家,统一中原,而不满足于各自为政的局面。最终秦国完成了统一,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一页。又如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各国的统治者都希望能够消灭其他两个国家,而不是各自保持独立。受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百姓们也都渴望出现统一的王朝来维护社会的安定,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不可以分割的一个整体,统一才是应该存在的状态。正如今天无数海峡两岸的仁人志士所期盼的那样,台湾回归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指导下,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心声,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历史呈现出“分久必合”的趋势。
三、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以及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而现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集体主义是我们所倡导的价值导向。在这种社会状况下,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个人意义
1.有利于人的本质的实现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56)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这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人是社会中的人,不可能成为脱离社会关系的、纯粹的、抽象的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其作为人的本质。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指导下,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这个集体是可以向外扩散的,从而使个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于是,人们的交往范围也更加的广阔,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就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更大地促进了人的能力的发展。因此,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有利于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的本质。
2.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思想内容,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两个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4](P.112)首先,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如前所述,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有利于人的本质的实现,使人的社会关系得到发展。同时,集体可以为个人提供单个人所不具备的条件与优势,使个人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其次,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有利于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P.199)这里的共同体指的就是集体,集体为个人自由发展的实现提供保障。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下,人们处于集体之中,从而获得集体所给予的优势,更有利于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3.有利于个人思想行为的规范
开放、复杂、多样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与此相对应,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呈现出多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状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在思想和行为上背离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方向。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强调整体的和谐,注重整体利益,与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相一致。当人们树立了中国传统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养成集体主义思维的良好习惯,就等同于在思想上坚守了社会主义原则。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了正确思想的引导,才会产生正确的行为。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引导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避免出现越轨、失范的情况。
(二)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社会意义
1.有利于政治环境的稳定
稳定的政治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政治环境总体上比较稳定但局部地区还存在不安定因素。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有利于凝聚人心,使人们树立国家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前文讲到,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在政治观念上的體现就是“大一统”的思想,即希望国家能够保持稳定与统一。这种观念无疑有利于政治环境的稳定,但在封建社会也造成了帝王的专权。而现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而避免了个人专制的产生。因此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在今天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早日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
2.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表明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汲取先人的智慧。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将人和自然看作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二者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坚持万物平等、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价值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使用自然资源以保证人类的永续生存和发展。这种理念与绿色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所倡导的正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其中,社会和谐是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和谐不仅是我们党追求的目标,也是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建设的保障。在我国古代就产生了“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思想观念,人与自然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是古人的追求。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指导下,人们之间的利益协调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处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例如在“先富与共富”上,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但先富起来的人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带动没有富裕起来的人走向共同富裕。这样就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使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得到协调,减少冲突,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徐文秀.中国传统集体主义生成及其现实意义[J].湖 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 [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