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公益互动平台研究

    张雯婷 黄悦迪 韩雨蓉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年一代使用网络媒介参与公益事业成为了一种新的模式。因此,为了更好地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促进公益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大学生参与公益的现状,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创建大学生公益互动平台所能带来的影响与前景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志愿者; 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2-124-002

    一、大学生公益参与的现状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中谈到“青年的创新能力、创业活力不断增强,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成长发展。”作为公益事业的新主力军,如果青年人才能够将创新能力在公益事业中践行,将不仅能够在此过程中锻炼自身实力、提高自我修养,更能推进社会友好、奉献、互助风气的形成,达成社会公益意识与自身综合实力的共同进步。

    近年来,在社会奉献风气与学校激励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志愿者服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比重日益提高。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公益事业上的大量运用,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各类活动平台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参与机会。

    随着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的次数逐年增加,我们可以在不同规模的活动中看到他们的身影,小如学校活动、会馆展会,大如世博会、进口博览会等国际活动。以本次上海进口博览会为例,此次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人数就达到了5000名,并将组建100个“青春上海”城市文明志愿服务站点和100支志愿服务队伍。[1]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不仅帮助各类活动更为顺利地进行,同时也为公益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使社会中的互助和谐、奉献服务的风气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动。

    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中的主要群体,具有创新力、奉献感、多元化与专业性发展的特点。我们将针对在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现状中所呈现出的问题,讨论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创立大学生公益互动平台是否能解决现阶段大学生志愿者所遇到的问题,帮助青年公益焕发新的光彩。

    二、互联网时代的公益传播特点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社交的特性扩大了公益传播中的信息量与接收范围,并增加了参与者所能感受的互动性。这种新型公益方式扎根于网络交流,具有节约时间成本与物质成本的特点。对于青年志愿者,这些创新型公益更具吸引力,是近年来青年公益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一)通知渠道的及时性

    互联网因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优势,使公益活动的网络发布更为及时与高效。其中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公众号、群聊等方式进行校内外活动推送,展会活动則多数通过网站、公众号与问卷平台进行资料填写与招募。通知渠道的网络化扩大了大学生志愿者的选择范围,有助于活动参与人数的提升。

    (二)网络模式的多样性

    同时,网络公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新模式、新平台的出现使人们眼前一亮,如网络公益筹款平台、网络公益小程序等。此类网络公益简化参与流程,降低参与成本,并利用网络的传播性质吸引更多人群关注公益事业。其中,网络筹款平台给予了需求群体一个获取捐款的新通道,但同时轻松筹、水滴筹、大病筹款等平台的审核机制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公众关于网络公益的信任危机。

    近年,阿里巴巴通过与旗下蚂蚁金服的互联网合作,研发蚂蚁森林、蚂蚁庄园等公益小模块,创造了“微型公益”这一新模式。此类公益以游戏互动体验代替金钱捐赠,吸引了大量大学生成为“微型公益”的参与者。微型公益拉近了青年志愿者与公益事业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公民素养,并开创了互联网时代公益发展的新趋势。

    三、现阶段大学生公益存在的问题

    “由于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是由特殊主体、新兴的公益模式进行发展,并且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课题组对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特点进行分析,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参与意识淡薄、参与次数少、持续时间短、参与程度浅、参与内容多元化。”[2]基于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所呈现的现状特点,可见在现阶段大学生公益参与方面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公益活动参与程度的深度化有待提高

    现阶段大学生可选择的青年志愿服务类型较为有限,主要的三种青年志愿者服务类型为社区服务、城市运行与绿色环保。社会服务如展馆秩序服务、支教服务、探望福利机构;城市运行则有公共场所的安全维护、秩序引导服务;而绿色环保类以寻找社区文明行动与绿色环保宣传为主。

    此类公益服务基本属于临时服务,它们流动性强、重复程度高,并且呈现形式化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这能够使活动避免人力不足的窘境,但同时也导致了青年参与者难以持续且深入地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从而导致他们对活动的热情减少、心理满足度降低、获得的精神激励有限。

    因此,应该提供更多富有深度、参与程度高的公益服务信息,让青年志愿者成为出点子的一份子,有助于提升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并增加自我认同程度。

    (二)志愿者服务专业培训匮乏的难题仍待解决完善

    受到志愿者需求量大与上岗培训时间短的影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公益服务呈现出缺少深度学习培训的特点。笔者曾经在作为艺术展会的志愿者时,由于只经过五分钟的简短秩序培训,没有更深入理解各类艺术品的相关信息,在参观者询问时难以作答,陷入志愿工作中的窘境。如果缺乏专业化培训,将会使活动过程中志愿者能带来的互动帮助体验降低,成为仅能维持秩序的“机器式”服务作用。

    (三)志愿服务与志愿者专业的匹配程度低,急需建立双向联系

    大学生作为多元化的学生群体,需要能够充分提升自我、发挥专业能力的机会,如果能在参与过程中充分利用不同专业的学习成果,这将能够体现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效果。

    信息来源的主动方以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居多,这导致大学生缺少能够匹配专业的途径。同时受到参与活动的激励形式多为获得学分或活动参与证明的影响,在志愿活动中大学生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度与感受到的参与程度将是有限的。如果大学生专业的多样性能够在公益事业中得以广泛运用,如会计专业为捐献类公益背书、翻译专业为交流类活动服务,将能够为志愿服务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开创互赢的新局面。

    (四)缺乏专业平台维护传播公益价值,增强公民奉献意识

    “鉴于公益传播有助于重塑人文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各地政府部门和媒介都在大力推广公益传播。”[3]关于知识科普、经验分享与文化思考的对话,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的加入。其中以经验讨论、分享感受为主题的志愿者讲座不仅有助于高校学生奉献精神与公民意识的培养,更能鼓励他们加入公益事业。青年志愿者的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则通过新颖的沙龙对话模式进行,这一模式将给整个青年志愿者群体带来提升自身能力的机遇。

    (四)志愿服务激励形式过于单一,需要丰富激励机制

    在大学生志愿者的价值引导现状中,呈现出精神激励程度低、形式单一、满足与自我认同缺失的局势。服务热情与满足感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公益事业之中,如果存在一个互动社交性质的青年志愿者社区,那么通过分享参与活动与经验,将能够更多地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激励需求。

    四、构建公益平台的思路

    基于以上内容,我们认为如果能建立大学生公益互动平台,通过志愿者交流社区、档案库、培训平台、文化经验沙龙与积分等级等模块的组建,将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媒介作用,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发展追求方向与活动需求,并扩大青年公益的影响力,使之促进和谐、友好、互助的社会风气建设。

    (一)构建大学生公益平台的意义

    大学生公益互动平台对在校学生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作为志愿者资源的整合平台,它能提供让学生前往匹配度更高的活动需求方进行服务。这对于部分特殊专业如社会工作专业而言,是一个提前的工作适应机会,同时也能满足他们自我需求的实现。

    于各高校而言,志愿者平台有助于学校与志愿服务方面之间进行良性竞争,提高自我声誉,使学校的精神层次需求再上一层楼。让各类高校与专业相符的公益项目对接,更有助于在校内外建立独有的精神文化。

    (二)公益平台的组成部分

    1.志愿者交流社区模块。通过在志愿者交流社区里进行经验分享与寻找志同道合者,能够加深志愿者的归属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志愿者们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登录社区,发布感想及心得体会,而志愿者需求方也可以通过发布活动照片与总结来吸引更多志愿者的关注。为保护参与学生与活动方的权益,此模块同时需要管理人员监管,并对发表言论进行及时审核。

    2.志愿者档案库。平台通过建立志愿者档案库,在服务页面选取合适分类进行实时推送,建立并留言板块帮助参与者寻找同伴。而依据志愿者档案库中学生的专业课表与设置的“兴趣关键词”,将匹配合适的活动进行推送,达成供需双方资源的高效匹配。

    同时,档案库能够将同类型专业大学生划入相同部门,与部分公益项目达成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在鼓励专业学生互动社交的同时,帮助他们参与专业化服务。

    如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对如爱心午餐等公益项目做账统计,确保项目的准确实施与捐款金额的合理运用。这在减少项目实施难度的同时增加了社会大众对于爱心事业的信任程度,有利于公益项目的规模化发展。

    3.志愿者培训平台。在目前的大学生公益服务参与中,活动方多采取临时性的简短培训,这导致志愿者难以对活动进行深入理解,使活动参与者与志愿者之间的互动体验降低。

    网络的媒介作用可以在互动平台得以充分利用,如开展各类主题的线上教程、经验分享课程。对于重大展会与长期活动,志愿者可以通过专门模块中的视频教程、体验分享了解活动的开展理念、参与须知,使志愿者对互动理解深入化,并减少现场临时教学的时间。

    4.志愿者沙龙。大学生作为新踏入社会的青年群体,有自己独有的社会经验,对社会经验有更多的需求。有如各类知识科普、志愿者体验与个人规划答疑,都有助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在此基础上开展线上主题讨论,同步建立沙龙与讲座形式的现场对话,实际上也有利于青年群体的进步思想建设与知识拓展,是另一种角度的青年公益。

    其中可在不同高校设立各类科普讲座,如对心理疾病的了解与认识、对于急救知识的科普与训练、对于中华骨髓库的认识与对骨髓捐献的误区解答等。通过“专家”与“有相关经验的学生”的双线形式,能拉近讲座与学生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生活中需要的知识。

    5.积分制记录。由平台进行对于大学生志愿者与需求单位的信息收集以及整合后,与部分学校青协可达成长期合作,进行宣传。志愿者在平台上登记注册,通过档案库中的个人名片,进行任务的选择、接取与完成,最终由需求方对于志愿服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使志愿者收取积分,并可以获得由学校青协等相关组织进行证明的志愿者证书。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支柱在社会的顺利运转中肩负责任,公益平台的建设能够为公益事业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而年轻人群对于社会服务的参与程度日渐加深,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大学生志愿者平台虽然仅针对大学生群体,但是却需要与包括政府在內的社会各方进行对接。虽然平台辐射最广、影响最深的为大学生群体,但是对于社会的意义却十分显著。具备热情的青年公益有着传播性与延续性,大学生群体迟早都会走上社会,成为企业或者政府中的一员,我们所需要做的即是在政府与企业的帮助下进行大学生公益互动平台的建设,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服务,维护传播公益价值,增强公民奉献意识。

    [基金项目]:2018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811047076)

    参考文献:

    [1]仇逸,吴振东.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18-10/13/c_1123554440.htm

    [2]刘飞龙,贡太雷.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现状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8.2.10:73-76

    [3]马晓荔,张健康.公益传播现状及发展前景[J]当代传播,2005(3):23-25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