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班幼儿特点开展活动

    朱林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建构区开展活动时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如案例中的情况。如何更好地引导小班幼儿开展建构活动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曾做过以下尝试。

    1.激发兴趣

    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在提供材料时,我都是选择形状较为单一、易于拼搭的积木,同时,保证积木数量充足,以满足幼儿开展平行游戏的需要。

    然而,光有积木是不够的,材料過于单一会使游戏变得乏味,幼儿说,“我的停车场搭好了也没人来停车”“我在花园里建了小路和房子,可是没有花”,这让我意识到投放辅助材料的重要性。几辆小汽车、一些小玩偶,都能起到激发想象和创造的作用,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另外,我会设置一些情境,如,小兔一家要去河对岸采蘑菇,要怎么过河呢?天冷了,小动物们需要建个房子过冬,谁来帮助它们?情境设置可以引导小班幼儿有目的地去思考搭建的内容,边探索边操作。

    2.启发引导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基于观察,在了解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发展需要后,再进行适宜的引导。

    建构区刚创设好时,幼儿的兴致很高,但由于能力和经验不足,他们的建构水平较低。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我投放了一些简单的建构作品及其图示,引导幼儿观察并尝试模仿;在幼儿熟悉后,我又逐渐提升难度。渐渐地,幼儿的建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此时,我将作品和图示撤除,引入问题情境,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和探索。结果发现,在教师不过多干预的情况下,幼儿也表现出较高的建构水平。

    3.积极评价

    在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中,相较于技能的习得,幼儿创造的热情才是更值得珍视和呵护的。一次,一名幼儿为大象玩偶搭了一座房子,搭完后他很开心,但房子显然搭得太小了。我没有直接指出问题,而是在他请“大象”住进去时,模仿大象的口吻说道:“哎呀,我的屁股被卡住了!”他被逗得哈哈大笑,说:“大象你别着急,我来帮你把门开大一点,你就能进去了!”

    教师不应只看幼儿建构的结果,更应看到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以及活动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当幼儿完成作品时,教师要给予具体的评价,而不是泛泛地夸奖“你真棒”,比如,“这次的房子虽然倒了很多次,但你还是一直坚持搭,想了很多办法,老师觉得你很棒。”这样的评价及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关注我的,她看到了我在做什么”,既能帮助幼儿提升建构水平,又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另外,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作品。对于自己的作品,幼儿一定有话可说。教师可以在一旁作简单的引导,帮助幼儿逐步学习用较为完整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述。

    总之,在建构活动中,教师不可“高控”也不应完全放手。教师的引导应基于观察,幼儿的创作应基于自主,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建构活动的质量。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