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童雷

    摘 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许多高校探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学科竞赛水平的高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专业建设的水平。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生源特点,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社团活动、校企合作等方式,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关键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动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迫切需要寻求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机制,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已在各高校全面展开,并已逐步渗透到高校工作的各个层面。立足各个高校的实际,深入探索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优化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是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一、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相互割裂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相分离,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的创新教育的弊端还不突出。并且创新创业教育层次较浅,整体上尚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被作为专业教育之外的部分,仍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是教育模式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运用探究式、案例式、合作式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继承为主向创新为主转变。二是更加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往,各个高校千篇一律地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基础知识与前沿理论的学习和训练,重视学生学术专长的培育。但随着各个高校对自己学生培养目标定位的明晰,以地方应用型高校为主的许多高校已把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课程数量及层次不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度还有待提升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普遍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育教学体系,甚至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被边缘化,在常规教学中可有可无,有些学校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课程加上些创新创业相关的内容替代敷衍;(2)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开设少,并且通常还偏重理论,实践类的课程几乎没有,整个教学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教学环节。(3)缺少相应的教材和师资,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且强调与专业实践的融合,探索新的模式构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的环境氛围,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三)创新创业教育辐射面和受益面不够宽

    通常接受创新创业训练的主要是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学校还没有做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准备,还未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氛围。近年来,大学生学科竞赛逐渐成为许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资金、条件、专业的局限,仍然使得多数学生无法真正融入,成为袖手旁观者。

    总之,当前高校創新创业教育往往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从而导致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脱节,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相脱节。往往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第二课堂”,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如果把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孤立化,局限于操作层面,必将导致人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枯竭。作为教育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立体式教育。第一课堂作为教学载体,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以及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知识储备;第二课堂作为平台载体,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探索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育人体系,才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模式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近几年在学生生源结构上与其他院系有所不同,部分学生是中等职业院校通过技能高考进入本科学习的。特别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有近80%学生来自“中职生本”,这些学生普遍在英语、数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相对薄弱,但在实践能力上却相对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学院以专业为基础,以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为支撑点,以学生创新工作室为工作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学科竞赛将专业知识延伸和拓展,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同时,通过这种模式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使得大量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研科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工作思路

    针对“中职升本”学生的特点,确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着重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狠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开放实验室为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通过“创新沙龙”“创新工作室例会”“导师引导的主题头脑风暴”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

    结合学院特点,促进两专业融合(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创办steam协会并聘请专业导师和社会各界相关专家参与社团活动,通过校企合作、校园合作发现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研发相关产品,既可以解决问题,又有了参赛作品,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和参赛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实施办法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中职升本”学生专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修改课程教学方案,更加适应学生的能力提高需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并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相关课程教学。

    2.设立学生创新工作室

    学院通过办公用房调整,为学生提供了两间面积约20平方的房间成立学生创新工作室,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工作室以项目小组入驻方式对全院学生进行选拔。学院通过各种形式在学生中进行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宣传,特别是对学生获得课外创新学分的政策进行解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创新活动,只要学生拟定工作项目,经指导教师推荐,均可进入创新工作室进行学习和研究。

    3.制定专业教师值班制度

    创新工作室实行专业教师轮流值班制度以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前期也采用过导师制,但导师制暴露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如导师只指导自己的几个学生,其他学生不好意思去找非自己的导师指导,导师制也无法保证每天都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等。同时,我院还制定了相关政策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激励。

    4.定期开展创新活动沙龙

    我院定期(每月一期)举办创新活动沙龙。邀请校内外专家、行业从业者、其他院系学生参加。通过头脑风暴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并更好地组建和优化创新团队。通过和专家的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熟悉行业的工作规范。

    5.以参赛为目标组织教学和课外实践

    在专业课程的课程教学方案修订中,明确提出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参考相关的学科竞赛对作品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让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校外老师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授课,用真实项目作为案例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有所获,有阶段性的成就感。

    6.实验室全开放以保障学生对场地设备的需求

    学院全部实验室在课余时间面向学生开放,学院相关设备在保障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可随时借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需求。

    (三)工作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我院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学科竞赛、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学生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证书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的提高和突破。以近两年(2018-2019年)为例,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12项;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11项,其中国家级37项(一等奖2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6个),省部级74项(一等奖8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45个);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篇;学生申请软件著作权证书17项。

    三、反思

    实践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几个方面。通过围绕学科竞赛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进行锻炼。例如创新活动沙龙非常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特别是参加国赛,在和其他院校的交流中,师生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验。特别是教师认识到教学中的问题,明确课程培养中所欠缺的内容,从而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进行学生竞赛能力的培养,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最终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踐教学模式实现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教师层面,可以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融合深度。在学生层面,能够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完成计划组织、任务分配、团队协作、方案创新、解决问题与反馈等一系列任务,掌握真实商业实践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亚峰.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

    [2]张广胜,王艳玲.学科竞赛驱动山东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12).

    [3]王克强,唐宇,陈红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4]邓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创新人才能力培养——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有感[J].计算机教育,2018(8).

    [5]郑燕华,龙京红.“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