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作文指导(上)
宋小燕
一、读懂文题:聚合思维,研揣文字,准确解读题目旨意
目触作文题,第一时间从方块文字中获取的信息是决定文章生死攸关的信息,因为第一时间形成的大脑思维往往很难发生改变。第一步解读的信息错误,整篇作文的棋局定会溃不成军,解读的信息有瑕疵,作文的棋局很难完美收官。
心理暗示:考场作文和平时作文有两大本质区别:考场作文失败不起,没有纠错的退路,只能成功;考场作文是经过命题组成员深思熟虑的产物,一定有闪光或者审题障碍的地方,即我们常说的题目陷阱,不可小觑。
在这种敬畏慎重心理状态下思考的作文题缜密、完善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考生务必认真读取几十个或上百个黑色铅字传递的整个作文题信息并进行转化加工。任何一个作文题的出炉都是命题组老师在很多信息整合后匠心独运的产物,或者是稳中有变,变中传承,或者是逆思维否定上一年度出题套路,完全以新的容颜出场。这些我们无可把控,我们可以把控的是我们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不用想当然的经验主义判断,在句段中解读深思。
以所附2013年各个地方作文题为例,在实际训练中操作掌握。
具体训练方法:
1.读题的语速一定要缓慢,缓慢的目的是留给自己足够沉浸在思维中的时间,咀嚼每一句话传递出的信息,如果还不能有足够的把握,每读到一个关键词或者限制性词语还可以用笔做出相应的记号,以此强调。2013年常州市作文题题干的最后一句是“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读到如此关键的句子考生如果理解不了,或者没有理解透这个问号隐含的意思,就很难把握题目的多重含意。
2.作文题形式多种多样:2013年全国的作文题包罗了各种形式,命题、半命题居多,也有续写,还出现了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每一种形式的作文题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的思维走向存在差异,每一个形式作文题出现在大脑中提取信息的聚焦点是不一样的。命题作文要挖掘能够隐藏在题目中的意思,最高最好的立意是什么;半命题作文先确定所补充内容,然后才进入命题作文的一步;续写和给材料作文对材料的把握才是重中之重的第一步;话题作文,拟一个好的题目方可开始作文的其他内容。
3.看到题目时做到难者不惧、易者不轻。惧怕和轻视都会抑制考场作文水平的发挥。再难的题目思路打开就不会存在问题,面对那么多考生,再难的题目也不会难到无从下手的地步;再容易的题目定会有需要揣摩的地方,不然就失去中考考场作文考查评价学业能力的价值。今年山西中考作文题目“我____书____”,乍看起来题目不易补充内容,读完杨绛和狄金森对书的感悟,慢慢发现这个题目就是要写与书相关的内容,补充题目简单,完成美文也有素材可用。今年安徽中考作文题看起来简单,有很多学生因没有注意到四个词选择一个词而大意失荆州,可惜也可叹,考场是个严肃思维的地方,游戏不起。
下面来看2013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出炉后两位知名作家的认识,或许对我们的审题会有启发。
2013广州中考作文题点评:
(1)我给这个题目打高分
点评人:著名作家、书画家冯骥才
这个题目非常好,我给这个题目打很高的分。因为“出错”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有写这个题目的资源,可以挖掘自己的故事。
“出错”是各种各样的,自己会出错,别人会出错,社会也会出错。有的是没做好,有的是没注意,有的是主观犯了错。
有的是别人犯了错,有的是突发事件,有的是必然事件。因此,每个事情背后都有其独特、自由的原因,每个人都可以挖掘出一个比较深层面的东西,进行自我反思和反省,而且孩子们也许还能写出有道理、有哲理的文章,发出人生感慨。
如果我来写这个题目,我会抓住两点。第一,我要找一个“出错”例子,努力把这个例子写得生动、真实,这个要看文笔和语言表述能力;第二,我要挖出它背后包含的有意思的内涵,适合我去开掘,这个要看思考能力。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
(2)题目对孩子有杀伤力
点评人:著名作家梁晓声
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题目的思辨性很明显,对所有考生几乎都有杀伤力。
首先,考生要考虑在什么事情上“出错”?其次,还考验考生的联想能力,比如,看到题目会不会想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前车之鉴?这些都与“出错”有关。
而这种联想,考察的是考生的反应速度。
再次,探讨“出错”的现象与原因内在的关联,这就升华到了思辨层面。
现在的中考作文,叙事文和议论文都存在,叙事文需要点评,议论文需要讨论,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性,但孩子们的思辨太少,思维很受局限。如果孩子们在课堂上、家里经常与大人交流讨论,会对写这个题目有所帮助。思辨是大脑脑区的一种活动,很少开发,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不注意对这部分脑区的激活,孩子看到题目也许就发懵了。
4.作文题基本上都分为题干和要求两部分,题干引起足够重视,要求部分也要等日而语。特别是在文体方面,2013绵阳市作文题就明确要求写成一篇记叙文,山西作文题则是文体不限,新疆作文题又把诗歌排除在外。这些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字数的具体确定上,人名、地名、校名处理也都有不断变化的要求。
5.半命题作文对于补充的内容一定要先看要求再做补充。新疆半命题作文没有限制填写的对象,仅在材料中加以暗示,安徽2012年提供了四个词并且附加填其他内容也可以,2013年安徽中考作文题限定的范围是就必须选择所提供的四个词,还有的题目在列举所填词后有“等”字样和没有等这个字的这些要求都要细细思考。
6.纵观安徽最近四年中作文题:“师生之间”、“在我们这个年龄”、“____在其中”、“那段____的日子”,都意在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任何一个题目都应朝健康向上的路径方向思考。
7.反复思考题目中字词的意思,最后确定正确的理解。“师生之间”这个题目,探讨的是备受关注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而不是写老师,没有把握住“之间”这个词,这篇文章很容易走题。
8.有的要求细到把作文题单独抄写一遍,你做不到就会影响得分。
二、提取素材:发散思维,各种材料群英相会,多中择优
读题系列思考结束后对文章题目和要求有了明确的定位,而文章究竟选择哪方面素材、确定什么样的立意最合适这个题目,写起来最驾轻就熟,就需要发散思维了。在考场上,考生想得内容越多最后确定下来的写作对象就会越好,比较中择优。选择素材时可运用头脑风暴法,沉积在大脑中的素材信息呈现的越多越好,在多种信息中捕捉瞬间灵感。
具体训练策略:
沉睡的材料如何在瞬间被激活,需要对材料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整理。考前在大脑中要构建起分类的框架,运用材料时纲举目张。
在此列举一种较为简便易于操作的提取材料的方法。
构建分类明确的思想主旨树,考场上对照所审作文题目在最短时间内从这棵树上提取最多作文材料。材料中毫无价值的立即拍死,不易驾驭的材料也最好否定,最后在这棵树中挑出你最青睐、最能打理好的那个材料枝杈。
具体建立的材料系统树。首先进行大方面的分类,每一个大的分类下再细分若干小类。总共分为六大类,依据需要筛选记忆。
1.理想励志类:梦想、勤奋、坚毅、勇敢、进取、惜时、乐观。
2.成长品质类:责任、自信、热情、谦逊、思考、合作、创新。
3.道德情感类:诚信、真爱、宽容、感恩。
4.自然景观类:花草树木、动物、山川河流、四季景色。
5.文化鉴赏类:节日文化、名人名家、书籍。
6.社会百态:重大事件的认识和解读、社会热点的关注和讨论。
选择材料的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课程目标中也有“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表述。这些文字中隐含的信息中学生的作文基本上写的是我的生活、我的情感、我的认识、我的审美,平常注意积累在此列举的材料灵活运用足矣。
选择材料后,哪来满口生香的语言帮助表达、耐人寻味的见解留在文中?众所周知,考场上短短几十分钟写出来的文章,如果对每一个事例、每一种认识、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都经过咀嚼打磨、都充满智慧表达是无法实现的。诸多的妙笔和慧语来自于日常情感和认识的积累,或者是对半成品作文的加工。对积累的每一类材料蕴含的思想内涵进入考场前都有自己个性的解读和大量渗透他人解读的语句。
具体训练策略:
上文列举的素材要有自己的体悟,并积累大量词语、句子,信手拈来,随意表达,科学又寓含哲理。
1.名人的认识思考,这些思考都以名言警句、个性认识的语句固定下来。日常诵读积累,如果记忆受到限制,跟随名人一起思考,加进自己的认识转化为名人和自我相融的表达。
2.多诵读、多运用,积累的材料不停的思考、不断地加工,反复运用,运用中加进自主创新的内容,“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所有的材料堆放在大脑里,杂乱无章,提取起来困难,整理成纲目形式,纲能举目能张,精华的材料才能够被激活,考场的大脑思维才能八面来风。选择成功的佳作和名文分类整理,熟读、记忆并学会灵活运用。
4.自己补充积累材料。名人博文(例如冯骥才对我国各类文化都有深入解读,他也在为文化的拯救而东奔西走,他把这些都第一时间放在了博客里)、时文选粹(网上有时也能找到)中的文章都是目前的主流文化、中央电视台娱乐频道的电视散文、《意林》、《读者》中的部分文章和经典语句。还可整理自己熟悉领域而又很有价值的材料,部分个体关注的材料,诸如竞技体育、科技前沿、海洋探险等等。
5.学习、写作中的灵感抓住并用文字固定下来,写作中也可成为名言警句。以我个人例子举其点滴:心中有爱,方可见到太阳,它的光芒温暖了自己,照亮了孩子;心中无爱,只会感到黑暗,它的冰冷毁灭了自己,伤害了孩子(对爱的认识);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得改变,教育的本质是弥补孩子身上的不足(对学习的理解);做大智之人不易,做小惠之人不难(对成功的理解);睿智是一个人在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判断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生和我探讨睿智的意思梳理整合下来的);你如果能坚持去做一般人所坚持不了的事情——务实,你如果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智慧,你如果敢冒一般人所不敢冒的风险 ——胆略。只要你具备了某一个方面的特质,你就有可能在你所打拼的领域里驰骋自如(励志奋斗的理解)。
6.语文教科书中的资源不要搁浅了,这部分资源我们非常熟悉,用起来更会妙笔生花。最好把其中的内容整合进所提供的材料中去,这样资源更充足、丰盈。教科书中有很多句子都是经典,运用恰当效果非同一般。新课程标准中就有“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7.在学校曾经接触的校本教材,大多数学校都曾有过经典诵读:《三字经》、《论语》、古典诗词……这部分内容运用恰当会让考场作文饱含文学气息和书卷气。
所列举的七个方面自有你的笔下之宝,交叉起来合适、精确的语句俯拾即是。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一、读懂文题:聚合思维,研揣文字,准确解读题目旨意
目触作文题,第一时间从方块文字中获取的信息是决定文章生死攸关的信息,因为第一时间形成的大脑思维往往很难发生改变。第一步解读的信息错误,整篇作文的棋局定会溃不成军,解读的信息有瑕疵,作文的棋局很难完美收官。
心理暗示:考场作文和平时作文有两大本质区别:考场作文失败不起,没有纠错的退路,只能成功;考场作文是经过命题组成员深思熟虑的产物,一定有闪光或者审题障碍的地方,即我们常说的题目陷阱,不可小觑。
在这种敬畏慎重心理状态下思考的作文题缜密、完善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考生务必认真读取几十个或上百个黑色铅字传递的整个作文题信息并进行转化加工。任何一个作文题的出炉都是命题组老师在很多信息整合后匠心独运的产物,或者是稳中有变,变中传承,或者是逆思维否定上一年度出题套路,完全以新的容颜出场。这些我们无可把控,我们可以把控的是我们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不用想当然的经验主义判断,在句段中解读深思。
以所附2013年各个地方作文题为例,在实际训练中操作掌握。
具体训练方法:
1.读题的语速一定要缓慢,缓慢的目的是留给自己足够沉浸在思维中的时间,咀嚼每一句话传递出的信息,如果还不能有足够的把握,每读到一个关键词或者限制性词语还可以用笔做出相应的记号,以此强调。2013年常州市作文题题干的最后一句是“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读到如此关键的句子考生如果理解不了,或者没有理解透这个问号隐含的意思,就很难把握题目的多重含意。
2.作文题形式多种多样:2013年全国的作文题包罗了各种形式,命题、半命题居多,也有续写,还出现了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每一种形式的作文题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的思维走向存在差异,每一个形式作文题出现在大脑中提取信息的聚焦点是不一样的。命题作文要挖掘能够隐藏在题目中的意思,最高最好的立意是什么;半命题作文先确定所补充内容,然后才进入命题作文的一步;续写和给材料作文对材料的把握才是重中之重的第一步;话题作文,拟一个好的题目方可开始作文的其他内容。
3.看到题目时做到难者不惧、易者不轻。惧怕和轻视都会抑制考场作文水平的发挥。再难的题目思路打开就不会存在问题,面对那么多考生,再难的题目也不会难到无从下手的地步;再容易的题目定会有需要揣摩的地方,不然就失去中考考场作文考查评价学业能力的价值。今年山西中考作文题目“我____书____”,乍看起来题目不易补充内容,读完杨绛和狄金森对书的感悟,慢慢发现这个题目就是要写与书相关的内容,补充题目简单,完成美文也有素材可用。今年安徽中考作文题看起来简单,有很多学生因没有注意到四个词选择一个词而大意失荆州,可惜也可叹,考场是个严肃思维的地方,游戏不起。
下面来看2013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出炉后两位知名作家的认识,或许对我们的审题会有启发。
2013广州中考作文题点评:
(1)我给这个题目打高分
点评人:著名作家、书画家冯骥才
这个题目非常好,我给这个题目打很高的分。因为“出错”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有写这个题目的资源,可以挖掘自己的故事。
“出错”是各种各样的,自己会出错,别人会出错,社会也会出错。有的是没做好,有的是没注意,有的是主观犯了错。
有的是别人犯了错,有的是突发事件,有的是必然事件。因此,每个事情背后都有其独特、自由的原因,每个人都可以挖掘出一个比较深层面的东西,进行自我反思和反省,而且孩子们也许还能写出有道理、有哲理的文章,发出人生感慨。
如果我来写这个题目,我会抓住两点。第一,我要找一个“出错”例子,努力把这个例子写得生动、真实,这个要看文笔和语言表述能力;第二,我要挖出它背后包含的有意思的内涵,适合我去开掘,这个要看思考能力。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
(2)题目对孩子有杀伤力
点评人:著名作家梁晓声
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题目的思辨性很明显,对所有考生几乎都有杀伤力。
首先,考生要考虑在什么事情上“出错”?其次,还考验考生的联想能力,比如,看到题目会不会想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前车之鉴?这些都与“出错”有关。
而这种联想,考察的是考生的反应速度。
再次,探讨“出错”的现象与原因内在的关联,这就升华到了思辨层面。
现在的中考作文,叙事文和议论文都存在,叙事文需要点评,议论文需要讨论,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性,但孩子们的思辨太少,思维很受局限。如果孩子们在课堂上、家里经常与大人交流讨论,会对写这个题目有所帮助。思辨是大脑脑区的一种活动,很少开发,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不注意对这部分脑区的激活,孩子看到题目也许就发懵了。
4.作文题基本上都分为题干和要求两部分,题干引起足够重视,要求部分也要等日而语。特别是在文体方面,2013绵阳市作文题就明确要求写成一篇记叙文,山西作文题则是文体不限,新疆作文题又把诗歌排除在外。这些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字数的具体确定上,人名、地名、校名处理也都有不断变化的要求。
5.半命题作文对于补充的内容一定要先看要求再做补充。新疆半命题作文没有限制填写的对象,仅在材料中加以暗示,安徽2012年提供了四个词并且附加填其他内容也可以,2013年安徽中考作文题限定的范围是就必须选择所提供的四个词,还有的题目在列举所填词后有“等”字样和没有等这个字的这些要求都要细细思考。
6.纵观安徽最近四年中作文题:“师生之间”、“在我们这个年龄”、“____在其中”、“那段____的日子”,都意在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任何一个题目都应朝健康向上的路径方向思考。
7.反复思考题目中字词的意思,最后确定正确的理解。“师生之间”这个题目,探讨的是备受关注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而不是写老师,没有把握住“之间”这个词,这篇文章很容易走题。
8.有的要求细到把作文题单独抄写一遍,你做不到就会影响得分。
二、提取素材:发散思维,各种材料群英相会,多中择优
读题系列思考结束后对文章题目和要求有了明确的定位,而文章究竟选择哪方面素材、确定什么样的立意最合适这个题目,写起来最驾轻就熟,就需要发散思维了。在考场上,考生想得内容越多最后确定下来的写作对象就会越好,比较中择优。选择素材时可运用头脑风暴法,沉积在大脑中的素材信息呈现的越多越好,在多种信息中捕捉瞬间灵感。
具体训练策略:
沉睡的材料如何在瞬间被激活,需要对材料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整理。考前在大脑中要构建起分类的框架,运用材料时纲举目张。
在此列举一种较为简便易于操作的提取材料的方法。
构建分类明确的思想主旨树,考场上对照所审作文题目在最短时间内从这棵树上提取最多作文材料。材料中毫无价值的立即拍死,不易驾驭的材料也最好否定,最后在这棵树中挑出你最青睐、最能打理好的那个材料枝杈。
具体建立的材料系统树。首先进行大方面的分类,每一个大的分类下再细分若干小类。总共分为六大类,依据需要筛选记忆。
1.理想励志类:梦想、勤奋、坚毅、勇敢、进取、惜时、乐观。
2.成长品质类:责任、自信、热情、谦逊、思考、合作、创新。
3.道德情感类:诚信、真爱、宽容、感恩。
4.自然景观类:花草树木、动物、山川河流、四季景色。
5.文化鉴赏类:节日文化、名人名家、书籍。
6.社会百态:重大事件的认识和解读、社会热点的关注和讨论。
选择材料的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课程目标中也有“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表述。这些文字中隐含的信息中学生的作文基本上写的是我的生活、我的情感、我的认识、我的审美,平常注意积累在此列举的材料灵活运用足矣。
选择材料后,哪来满口生香的语言帮助表达、耐人寻味的见解留在文中?众所周知,考场上短短几十分钟写出来的文章,如果对每一个事例、每一种认识、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都经过咀嚼打磨、都充满智慧表达是无法实现的。诸多的妙笔和慧语来自于日常情感和认识的积累,或者是对半成品作文的加工。对积累的每一类材料蕴含的思想内涵进入考场前都有自己个性的解读和大量渗透他人解读的语句。
具体训练策略:
上文列举的素材要有自己的体悟,并积累大量词语、句子,信手拈来,随意表达,科学又寓含哲理。
1.名人的认识思考,这些思考都以名言警句、个性认识的语句固定下来。日常诵读积累,如果记忆受到限制,跟随名人一起思考,加进自己的认识转化为名人和自我相融的表达。
2.多诵读、多运用,积累的材料不停的思考、不断地加工,反复运用,运用中加进自主创新的内容,“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所有的材料堆放在大脑里,杂乱无章,提取起来困难,整理成纲目形式,纲能举目能张,精华的材料才能够被激活,考场的大脑思维才能八面来风。选择成功的佳作和名文分类整理,熟读、记忆并学会灵活运用。
4.自己补充积累材料。名人博文(例如冯骥才对我国各类文化都有深入解读,他也在为文化的拯救而东奔西走,他把这些都第一时间放在了博客里)、时文选粹(网上有时也能找到)中的文章都是目前的主流文化、中央电视台娱乐频道的电视散文、《意林》、《读者》中的部分文章和经典语句。还可整理自己熟悉领域而又很有价值的材料,部分个体关注的材料,诸如竞技体育、科技前沿、海洋探险等等。
5.学习、写作中的灵感抓住并用文字固定下来,写作中也可成为名言警句。以我个人例子举其点滴:心中有爱,方可见到太阳,它的光芒温暖了自己,照亮了孩子;心中无爱,只会感到黑暗,它的冰冷毁灭了自己,伤害了孩子(对爱的认识);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得改变,教育的本质是弥补孩子身上的不足(对学习的理解);做大智之人不易,做小惠之人不难(对成功的理解);睿智是一个人在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判断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生和我探讨睿智的意思梳理整合下来的);你如果能坚持去做一般人所坚持不了的事情——务实,你如果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智慧,你如果敢冒一般人所不敢冒的风险 ——胆略。只要你具备了某一个方面的特质,你就有可能在你所打拼的领域里驰骋自如(励志奋斗的理解)。
6.语文教科书中的资源不要搁浅了,这部分资源我们非常熟悉,用起来更会妙笔生花。最好把其中的内容整合进所提供的材料中去,这样资源更充足、丰盈。教科书中有很多句子都是经典,运用恰当效果非同一般。新课程标准中就有“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7.在学校曾经接触的校本教材,大多数学校都曾有过经典诵读:《三字经》、《论语》、古典诗词……这部分内容运用恰当会让考场作文饱含文学气息和书卷气。
所列举的七个方面自有你的笔下之宝,交叉起来合适、精确的语句俯拾即是。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