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报促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张彩会
摘 要:高校校报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校报作为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创建和传承大学文化精神的作用。要通过加强评论、深度报道、设置文化专栏、培养学生记者等途径,把校报办成一所大学的文化名片,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不断传递正能量,从而更好地实现办报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高校校报 大学文化 文化育人
校报作为大学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承载着记录学校发展、引导舆论氛围、传承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校报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符号,长期以来,校报坚持“办报育人”的宗旨,凝练大学精神、宣传大学文化,充分发挥着“文化育人”的功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肩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职责的大学,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力军。面对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校报必须坚定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服务大学文化建设,探索以先进大学文化培养人的实践路径。
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大学所积淀的精神文化能够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使师生对自己所处的学校充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从而外化为积极进取的工作、学习状态,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校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5]13号)中指出:“高校校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校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校报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文化的内涵是价值观、是精神、是审美, 校报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既是大学文化的存在方式,同时也反哺大学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校报对校园生活的选择性报道,有助于大学文化价值的选择和构建
校报的基本功能是报道在校园里发生的事件。由于版面有限,校报必须对要报道的内容进行甄选和判断,判断其是否符合大学精神,是否符合大学文化价值的构建需求。校报的要闻版主要报道学校开展的重要活动和取得的重大成果,承载的内容反映了学校的文化价值取向,同时也参与了校园文化的构建。例如,《北京工大报》注重学校的特色,针对学校教师获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奖,不只是停留在消息报道上,而是挖掘重大科技成果背后教师所秉持的科学精神。校报在有限的版面中,传递出与大学精神一致、办学理念一致的内容,是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大学文化自我创建的过程。
2.校报对校园文化的记录,有助于大学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校报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交流展示平台,是一所学校历史和文明的记载者与传承者,是最权威的“大学叙事”者,有“活页史书”之称。这是网络、电视、广播、手机报、微博等其他校园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需要对前一阶段的文化建设作出总结,而校报平日报道的典型人物、展示的科技成果、记录的改革发展等都会成为很好的素材。例如,北京工业大学为师德建设出版的《红烛之歌》一书,由一篇篇优秀教师通讯报道构成,这些文章多出自校报多年来采写的报道。又如,北京工业大学为校庆50周年献礼的《岁月漫话》一书,展现了学校的历史发展、教学科研成果、优秀师生事迹、校园文化生活等,这些文章也多出自校报多年来对学校的记录。文化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沉淀而成,厚积薄发,逐渐丰富着大学文化的内涵。
校报促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1.加强评论,增强舆论引导,弘扬大学文化精神
评论,它以鲜明的观点、深邃的思想引导校园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北京工大报》2009年刊登的《北工大精神的四重协奏》, 为2010年学校50周年校庆奠定了文化基调。文章从学校的发展历史中总结出四种工大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穷究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开放包容、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并且阐释了中唐诗豪刘禹锡“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文句的精神内涵,如今,“不息为体,日新为道”已经成为学校的校训,深入人心。四种精神成为一种向心力,把广大师生凝聚在一起,唤醒了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深度报道,挖掘榜样的力量,引导师生树立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
教师和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精神风貌构成了大学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工大报》注重挖掘典型人物的精神世界,彰显榜样的力量,用身边的榜样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如通讯《坚毅开垦稀土新材料》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科研团队进行采访,周美玲、左铁镛教授科研报国、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教学科研版设置的《师严道尊》《科苑撷英》专栏,深度报道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影响力的教师。学生园地版设置《身边》《科技芬芳》专栏,深度报道品学兼优和科技创新的学生。“感动工大”人物、“立德树人”榜样在校报以专版、专刊的形式集中报道,让师生在身边的人和事中体味学校精神,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坐标。
3.设置文化专栏,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
人文素养的提升有赖于艺术的熏陶,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可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格、气质和修养,可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大学生审美情操。《北京工大报》开设的《书画杂谈》专栏,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让师生感受水墨书画的魅力;《光影印象》专栏,通过电影评论探讨人生遇到的各种问题;《阅读空间》专栏,通过书评交流书籍带给自己的智慧;《景语镜界》专栏通过相机镜头捕捉校园一景,给师生带来视觉美感。文化专栏增强了工科院校的文化氛围,成为了师生的精神家园。
4.加强校报采编队伍建设,在培养学生记者过程中,回归文化育人宗旨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采编队伍,是办好校报的关键。校报编辑人员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在采编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报学生记者队伍是校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以青春的热情担负起校报大量的采编工作,给校报注入活力。但是,大部分学生记者不具备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也不熟悉校报党报、机关报的性质。所以,校报编辑人员要树立强烈的育人意识,从思想、业务等方面加强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使校报成为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北京工大报》学生记者团是大学生实习的基地、成长的沃土,学生记者通过采写稿件直接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被访者的高尚精神首先打动了学生记者,然后他们再通过新闻创作把这种精神传播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很多学生记者因此爱上了新闻传播行业,经过在校报的锻炼,成长为优秀的学生记者,有不少学生记者毕业后真正走上了新闻岗位。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校报是大学文化建设沃土上的一块绿地,发挥着创建和传承大学文化精神的作用。要通过加强评论、深度报道、文化专栏设置、培养学生记者等途径,把校报办成一所大学的文化名片,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不断弘扬大学文化精神、传递正能量,从而更好地实现办报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爱萍.高校校报的传播功能与大学文化建设[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2] 李敬全.充分发挥高校校报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 新西部,2012,(20).
[3] 姚运肖.探索高校校报在引领校园文化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 河北农业科学, 2011, (2).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桂兰]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