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漫溯散文教学最深处

    吴琼

    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些有挑战性的主题展开探究,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各种发现的过程,学生挖掘出学习的本质意义,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散文作品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很多学生只是理解了文字的表面,没有深入下去展开主题探究,更没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学习散文的关键要点,所以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语文学习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散文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在批判性学习的基础上找到自己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提升学习技能,锻炼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样的散文阅读才是有深度的阅读。

    一、评点对话,走进文本

    由于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内驱力有所提升。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对话的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可围绕散文的相关主题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对话,尝试点评散文作品。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走入文本,理解散文的真味。

    在指导学生阅读必修2第1课《荷塘月色》时,鼓励学生展开评点对话的活动,能让学生进入到文本中。在点评的初级阶段先围绕文章的字词展开探讨,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炼字的,思考作者的文采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在对话中分析了作品中的各种字词,如从“跺”中感受到了作者悠闲和焦灼并存的心理状态;从“泻”字中体会到了月光如同流水的状态。此后再鼓励学生围绕作品的主题展开探究,看看作品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围绕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进行讨论,体会到作者虽然对现实有些不满,但还是向往自由而宁静的生活,对于生活充满了渴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对话。通过点评对话的方式,学生挖掘出了自己和文本之间的隐性关系,从而带着发现自我、自我觉醒的态度参与到散文阅读的过程中,这样学生就能深入文本,提升自己的阅读效果。

    二、专题探究,深化思维

    深度学习强调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本质和潜在意义的关注程度。学生不仅要把握住关键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要找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展开专题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学生能围绕某些关键部分展开深入挖掘,同时,其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和发展。若学生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将自己看成是一个研究者,那么学习的情绪也会得到提升。

    在学习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时,组织学生展开专题探究活动,能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在探究中,鼓励学生围绕“秋”这个主题展开探究。在探究的初级阶段,首先思考《故都的秋》的主题是什么,说说这篇文章到底是悲秋还是颂秋。此后鼓励学生围绕古往今来各种“秋”主题的作品展开探究,思考为何这些作品有的歌颂秋,但是也有的叹息秋的悲凉。最后,鼓励学生探究文人心中对于“秋”的感悟,尝试探究什么是文化中的“秋”。这样的探究活动围绕“秋”这个主题展开,从《故都的秋》一篇文章切入,拓展到对于文化的探究,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入。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要建立在学习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所以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和建构的过程。展开专题研究的方式正好能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三、赏析细节,强化审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审美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知、情、意之间的全面发展。散文具有文字美、情感美的特点,所以在散文深度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围绕散文中的各种细节问题展开深入探究,促使学生体会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同时唤醒学生自身对于美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學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方面的核心素养自然能得到发展。

    在阅读必修2第3课《囚绿记》时,学生发现这篇文章语言十分优美,寓意深远,十分耐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细节探究,学生能更深入地加以理解。首先鼓励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何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的‘我,这样写作是否累赘?”鼓励学生将文章中的“我”都找出来,然后将它们去掉,再进行诵读。学生发现:“去掉‘我之后,文章果然变得更加简洁明了,但是却同时也让人觉得情感似乎不太够。”鼓励学生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探究下去,学生发现:“‘我的大量使用让文章显得更具有情绪化,能更好地展现‘我对绿萝的情感,在阅读的时候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透过挖掘细节问题,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品味散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散文语言的“底色”,也就是说要透过文字的表面赏析作者的个性化风格,并思考作者这种风格是怎样形成的。若学生能受到启发,转而思考怎样在自己创作作品时体现出自我的特色,则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会再次得到提升。

    四、依本溯源,传承文化

    文化传承和理解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少散文作品中都展现了传统文化,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的时候也要依本溯源,鼓励学生探究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文化信息。若能探究该文化精神的古今传递,则学生的阅读会走入更深处。

    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2第1课《荷塘月色》时,若能让学生探究隐藏在其中的文化因子,则学生的阅读会更深入。首先鼓励学生思考:“为何作者不欣赏别的花呢?‘月与‘荷融合在一起,有怎样的文化韵味?”学生认识到:“月亮在传统文化中是高洁的象征,荷花也是清高的意思。所以,作者着重写它们,是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情操呢?”学生阅读更多的古诗文作品,发现《爱莲说》等作品中都展现了“荷花”等高洁的形象,由此可见作者不仅只是写景,还在其中融入了浓浓的民族情怀。

    依本溯源的探究促使学生扩展了文化视野,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想要自主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想法,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在组织学生展开散文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若有了一定的深度,那么其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就会随之得到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浅层学习,引领学生学会对散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深度分析,探索每个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促使学生参与到深度学习中,掌握深度学习的方法,关注学习的本质和其潜在的意义,以此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生成。

    [作者通联:安徽宿城第一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