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事语人皆为情

    高培存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通过对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眷恋、哀婉之情。文中的景、事、语、人无不含情,无不深情。

    一、有情之景

    先说秋花秋草吧。文中写道:“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使作陪衬。”

    为什么牵牛花要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呢?因为蓝色、白色都是冷色调,能够迎合作者悲凉的心境,此时的郁达夫是不能承受暖色的热烈的。仅仅秋花带给的悲凉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秋草作陪衬,并且是几根,是疏疏落落的,是尖细且长的,越萧瑟越好,越肃飒越好。“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郁达夫满心是流泪的“朔风动劲草,边马有归心”的冷落荒凉。

    还有像花不是花的落蕊,也是作者心中秋的点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韶华已随落花去,万般悲苦上心头。郁达夫的心中恐怕都是陶渊明“榈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的伤感,是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奈,是林黛玉“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怅惆吧。

    秋風秋雨呢,不是秋的代表吗?不是秋的象征吗?柳永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辛弃疾说:“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秋瑾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故都的秋风秋雨带给郁达夫的只能是秋的悲凉,心的悲凉。

    秋蝉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秋蝉就是寒蝉,叫声凄切而令人伤感。柳永有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杜甫有诗:“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骆宾王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秋蝉衰弱的残声,难道不是郁达夫内心的悲鸣吗?

    二、有情之事

    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深情也寄寓在叙事当中。文中写道:“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意。”

    静住一椽破屋,似乎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潇洒 。静观碧绿的天色,静听训鸽的飞声,静数漏下的日光,静对牵牛花的蓝朵,更应是十分的悠闲自在吧!静观碧绿的天空会怎么样呢?欧阳修《秋声赋》中说:“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故都的天更是空旷辽远,作者怕是要放飞思绪,沉浸于悲苦之中。静数漏下来的日光呢?落花是数得的。王安石失意之后,“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数出了不尽的悲哀和愁苦。此时的郁达夫能从漏下的日光中数出什么呢?失意、痛苦、辛酸、悲凉?我想都有吧。还要静对喇叭花,诉说内心悲苦。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啊!郁达夫的内心真的清,真的静吗?我怎么有流泪的悲戚的感觉呢?

    还要静踏落花呢。“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大约也就在这深沉的地方。”满怀愁绪无着处,忍踏落花来复去。所以就踏出了清,踏出了静,静极而悲,悲愤不已。扫帚丝纹中的细腻、清闲也只能让潜意识中的落寞替代了,“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也变得现实而切近了。

    三、有情之语

    文章开头的一声喟叹,作者喊出了对故都的秋的全部的爱:“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爱得执著,爱得深沉,不远千里赶来,只为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不,是饱尝,饱尝故都秋的清、静、悲凉。其实,也为“细品故都数百年荟萃的文化,保有民族的精神财富”,祈祷祖国的和平安定。

    文章的结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爱已无法遏制,迸发而出了:“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郁达夫对故都秋的爱在灵魂里,在骨子里,是销不去、抹不掉的,眷恋故都,情不能已,他以忧伤、凄婉的感情基调,唱出了一曲秋的悲凉颂歌。

    郁达夫痴迷、留恋着故都的清秋,以致不惜贬抑南方之秋。他怨恨江南之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对于在南国之秋中只能“混混沌沌”中度日已是鄙夷,甚至还几乎流露了“决计离开杭州”的余愤。

    后文郁达夫连用四组比喻性的对比——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形象地说明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突出故都秋的浓烈、醇厚、深长、厚重的特点,再一次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眷恋深情。

    四、有情之人

    故都的秋不在宫殿庙宇、亭台楼阁,而在百姓家院,桥头巷尾,在北平下层人民和不得志的知识分子身上。文中写道:“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唉,天可真凉了——”“一层秋雨一层凉啦!”这话喊出了世态的炎凉,也喊出了人生的凄凉。天凉好个秋,但作者的悲凉之中却浸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深情。爱国主义是郁达夫难以割舍的痛,像一根红线贯穿了他的一生。《故都的秋》是他强烈的爱国心和无力改变现状的矛盾心理交织着的一曲爱国的秋的悲歌。他写“都市闲人”正是以另类的音符,别样的旋律,唤起人们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文中还说:“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郁达夫何尝又不是一个“秋士”呢?此时的他因为白色恐怖的威胁,因为对革命的悲观失望,最为消沉颓废。他只想“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安慰。而故都由于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让无数现代知识分子安居在一种博大而温馨的精神家园里。故都的自然和人文接通了作者最深层的文化心理,他在这里感到了一种精神的安宁、充实与满足,也使“渴慕清净安宁,远避纷争嘈杂”的“秋士”心态得以反映和宣泄。

    (作者单位:民勤县第四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