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探索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新途径

王宇鹏
【摘 要】时代的丰富变化、社会的多样需求,既要求多样的人才,也需要人才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复合性。大学生对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具有更加强烈的主体性和多元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教育方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担当。要以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为引领,构建起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理念引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引领和服务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大学生的未来挑战注入饱满的正能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7-0048-02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坚持人才需求导向,依托行业发展,适应智能化时代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顶层设计。
一、构建创新导引体系 提高人才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创新也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具备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至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是大学生面对未来创新社会所具备的能力。
(一)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坚持问题导向,把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坚持协同推进,把完善创新创业机制作为改革的支撑点,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秉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本着“因材施教、分类施教”的教育思想,实施“从实践能力到创新能力再到职业竞争能力”的递进式培养模式。第一层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二层次是面向不同群体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第三层次是面向不同群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引领: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二、构建学习发展导引体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颠覆性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正改变着现代教育形态。机器学习、主动学习的出现,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变化,使得终身学习成为人的必备的生活能力。
(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自主选择性
时代的丰富变化、社会的多样需求,既要求多样的人才,也需要人才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复合性。大学生对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具有更加强烈的主体性和多元需求。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的多元要求需要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性的能力与素质。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创造空间。在未来社会,越来越走向跨界融合的产业形态使得高校的专业界限逐渐模糊而无边界,要为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而选择专业创造条件。
(二)要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高度负责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完成学业是学生的重要使命。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具备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担当。学校要为学生的人生负责,就要为学生的学业负责。要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规范学生行为,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学籍管理体系,增强对学生的学业要求,要建立学习预警体系,及时对学生进行警示,及时启动响应机制,及时嵌入教育资源,及时跟踪教育成效。
(三)要为学生能够终身学习提供指导
终身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未来社会人必备的生存能力。大学时代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既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欲,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欲望。要建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服务的体制机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思维的训练、学习欲望的培育。
三、构建校园文化导引体系,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
立身之本在于人之品格,人之品格源自文化修养。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它传承了大学的历史和精神,蕴含了大学的理想和气质,彰显了大学的品格和魅力。文化既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身于其中的学生成长的涵养之泉。高校要以文育人,用校园文化塑造学生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以“工程师的召唤”为统领,以工程文化教育塑造学生
培养未来的工程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具备未来工程师必备的专业性知识,更需要让学生具备未来工程师的社会情怀和责任感、使命感。要以“工程师的召唤”为教育主题,构建起以工程文化研究、基地建设、环境建设、文化活动、文化传播和课程建设为支撑的“六位一体”工程文化体系,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到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工程师职业道德的熏陶和感召。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学院每年都在工程文化中心举办工程师召唤、授戒、宣誓仪式,学院院长和教授为全体毕业生佩戴工程师之戒仪式,旨在告诫、嘱托毕业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肩负起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要心系国家所需、社会所求、民众所望,去奋斗、去奉献、去担当。同学们都怀着敬畏感激之情庄严高举受戒之手咏读誓词,牢记工程师使命。
(二)以“中国梦”教育为统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龙江特色精神文化塑造学生
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增强“四个自信”。要建立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教育常态化机制,用龙江优秀精神塑造学生,激发学生留在龙江、建设龙江的积极热情。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学院以“中国梦”教育为统领,将工程文化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结合“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我的“中国梦”师生演唱会、 “工程杯”主题演讲大赛、“践行品位”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爱心超市捐赠活动、“我的青春我做主”板报大赛;组织学生参观了工程博物馆、工程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了“工程师论坛”和“明德讲堂”活动;开展了 “龙建杯”科技文化系列活动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工程文化素养。
(三)以企业文化、国际文化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力
通过创造现代企业环境、引企入校和到行业企业实践等载体,让学生感悟现代企业文化,增强现代企业适应力。开展跨文化理解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国际文化,开阔国际视野,增强面向全球化的国际文化理解能力。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学院开展的“龙建杯”校园科技(工程)文化系列活动即是依托行业企业,注重学生的工程文化教育和工程素质培养而开展的省级赛事活动,该系列活动由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赞助,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主办,历时5个月时间,每年有来自全省20余所高校派出代表队参加了本次系列大赛活动。系列活动的举办,对学生们感知工程和认知企业,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工程文化素养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构建人文关怀导引体系,培养学生人生感悟能力
人文关怀,就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赋予大学生主体地位,培育大学生们的人生理想,满足成长成才需求,丰盈精神世界,提升道德修养,抚慰心灵空间,砥砺意志品格,塑造完善人格,尊重个性自由,挖掘能力潜质,激发创造热情,促进全面发展,令大学生们在激情高昂的青春奋斗中维护生命尊严,感受生命意义,创造人生价值,体味人生幸福。
(一)以“一体分层”开展“因材施教”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出现明显分化,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只有注重研究大学生群体特点,全面掌握大学生群体的各种特质,因材施教,才能做好多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教育工作。要根据大学生群体多元分化的事实,在培养共性社会价值目标的前提下,对不同大学生群体进行分类教育。
(二)以情感教育关注学生需求
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学业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等困扰学生成长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创设条件主动应对,给予学生及时而又正确的引导,为学生提供“时时处处人人”的帮助,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增强教育“润物无声”的力量,用爱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空间,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以尊重与陪伴开展人文关怀
大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更是主体。尊重受教育者应有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价值维度。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肯定,就是肯定受教育者的基本需要,就是尊重其独立性、自主性、差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基本需要,首要是给予学生人格上的尊重。只有彼此尊重,才能建立起在平等地位上的師生关系。只有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起融洽的对话交流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 [N].人民日报,2016-12-09.
[2]刘献君.论 “以学生为中心 ”[J].高等教育研究, 2012,(8).
[3]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5,(4).
[4]蔡立彬等.高校扩招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谢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 设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8).
[6]黄振菊.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与优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责任编辑:褚永慧]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