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下)

    张彬福

    四、如何面对语文新高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在关于深化考试命题改革部分,提出:“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

    这份文件很重要,对我们理解和面对新高考具有方向性意义。

    1.认清新高考的方向

    “突出立德树人导向”是方向,也是高考的根本价值所在。其中不仅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也包含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需要我们全面把握。

    “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主要包含对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的考查,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以情境为载体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实质上考查的是学科素养;突出试题的情境化设计,落实综合性、创新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是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

    总之,价值观念、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以及必备知识构成了语文高考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理解把握新高考方向的关键。

    在这里,特别需要提出注意的是“怎样认识语文知识的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知识还是需要考的,但是考查的是“必备知识”。哪些属于“必备知识”?笔者以为至少包括这样两类:

    一类是可以直接考查的,主要是应知的文学、文化等常识。如2019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对在文中出现的、与阅读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考查: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这类知识绝大部分应来自于中学语文教材,不会单独设计板块考查。经过12年语文学习的高中生,是应该具备这些常识的。

    另一类是“必备”但不直接考查,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是字词,没有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是不能完成阅读和写作要求的。仍以文言文为例,试卷上并不直接考查古代汉语的知识,但在理解文意时,缺少这些知识,就读不懂,自然也就难以答题。如2019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如果教师因为不直接考查古代汉语知识,于是教学中也就忽视了,那就错了。这才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因此,这两类知识是要复习和掌握的,而后者是重点。

    高考体现着党和国家选拔大学生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又因其关涉千万考生、千家万户的利益,是我国教育领域里影响力最大的事情,也是社会高关注度事件之一。因此,稳中求发展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策略,在不变与变中追求一种平衡。因此,对复习来讲,前一年的高考试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纵观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命题的指导思想,毫不动摇;在整体难度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问题情境设计,突出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进一步突出信息加工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完善表达与写作能力的考查,这些都是复习时应该给予重视的。

    为什么要在这几方面进一步加强?

    第一,体现高中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第二,要进一步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2020年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元年(上海、浙江已先一年实验),虽然只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两省两市在上海、浙江之后按照新的高考方案考试、录取,但是全社会都在关注。关注什么呢?新高考的录取方式运行和效果。按照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并将三科自然分相加作为录取分数线;除此之外,其他六科,考生可以根据高校要求跨文理自选三科参考,各科根据一定规则折合成ABCDE等级成绩;再有就是考生在校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的录取参考。

    如此一来,语数外三科的区分度将成为影响录取、乃至高考信度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提高试题区分度必将成为这三科命题的更高追求。

    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大幅度提高试题难度。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分度,但是语文考试的实践告诉我们,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未必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相反,一些题目难度不大但区分度不错。例如默写题,平日积累下功夫的考生,考哪一句都难不住他,而记得不熟甚至没有下功夫记的考生,再“容易”的句子也答不出来。因此这类题目区分度一般不错,然而不难。因此,复习时还要在懂不懂、会不会、能不能上追求落实——主体是学生。

    2.复习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考复习,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五育并举”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如果教师寄希望于学生是我“讲”会的,就错了。再有本事的教师也不可能替学生上考场考试。因此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用心引导考生自己在文本中去发现;他们只有在阅读、写作等语文运用的实践中才能够增长语文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读写感受和答题经验积累。所以,复习课上考生应该有更多的练习和实践的机会,需要“落实”的考试内容尽量在课上去落实,而不是教师用“滔滔不绝”的講授占领课堂,而把那些需要落实的读写内容统统放在课后,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课下的复习是难以“落实”的。

    第二,是要重视“熟”,不论是非毕业班的教学还是毕业班的复习,不“熟”,不能将重要的学习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话,学习质量是难以保障的。现在语文教学有两个“顽疾”:一是教师备课时对教学内容研究舍不得下功夫,浮光掠影,依靠教师用书上的解析,而把大量时间用在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诚然,后者也很重要,但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透彻掌握更重要。舍此,教学就没有了基础。二是课堂上,尤其是阅读课的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组织引导学生去熟悉文本,而是把大量时间用在讨论和分析上。课文不熟,那些讨论和分析对一些学生来讲或是像听天书,或是学跟不学一样。教学效果、复习效果都无从谈起。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复习不仅要设计复习内容,也要设计复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核心便是为质量服务的“数量”。

    第三, 要指导考生写好主观题答案。有老师曾经抱怨:大多数学生难以达到高考语文试题的参考答案水平。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不过当我们进入课堂就会了解到,很多教师没有教过学生怎么写答案。常常是教师提的问题讨论完了就过去了。很少有教师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整理成书面答案,更不用说具体指导了,例如第一句话怎么说,最后一句落在哪里,怎么有条理有逻辑地展开,有没有关键词语,等等。试卷讲评也就是对答案或者是分析踩分点。考生形成的书面答题能力基本是“自己摸索”的,很多时候他们胡乱答。指导考生写好主观题答案,是复习需要加强的。

    3.作文复习要抓重点

    谈谈关于作文的复习。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科共有8套试卷,9道作文题(北京大作文二选一)。理解这9道高考作文题的立意和特点,就把握住了今后高考作文方向。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教育要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如全国卷Ⅱ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情境设计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年),精心选择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写作任务设置五种身份,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激励他们自觉接续奋斗,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天津卷作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启迪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关系,感受理想信念对引领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重大意义。北京卷作文试题“2019的色彩”引导考生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激发考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国卷Ⅰ作文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一题,引导考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进而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是落实去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方针的具体体现,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教育方面的导向功能。

    全国卷Ⅲ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北京卷《文明的韧性》则是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榜样人物的示范功能,对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第二,导向实际应用,聚焦学科素养,求创新。

    学科素养反映核心价值,是以情境为载体对写作能力的综合运用。2019年全国卷Ⅰ、卷Ⅱ作文试题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这样的要求既与考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释放出高考写作考查将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服务实际应用的信号。而作文题中写作任务的要求,则是通过设置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情境,以对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清晰指示了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

    总之,2019年高考作文启示我们:写作内容上,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形式上既体现对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要求,又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

    作文的复习要注重指导考生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去死背材料,拒绝刻板套路,提高认识水平,这是总的原则。另外,细心读懂题目,看清题目的限制,寻找写作的空间;结构注意完整(前后呼应),书写工整等基本功的练习也不能忽视。

    这里着重谈谈“创意作文”问题。不少教师希望考生能在考场上写出具有创意的作文,甚至不惜标新立异。指导得体,考生获益,稍不注意,可能会造成一些考生的误解而影响写作成绩。

    什么是学生写作的“创意”?

    所谓“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一般来说,“创造”可以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具有首创意义的发现、发明是“真创造”,科学家、艺术家的活动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是“真创造”。发现、发明自己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就个人而言,这也是创造;尽管谈不上“首创”,但是也同样经历了类似于一切伟大创造者所经历的过程,因此叫做“类创造”。教学活动或考试中学生的创造一般是一种“类创造”。

    中学是人的一生中发展变化最迅速的时期,是一个人充满好奇地探寻世界的时期。创意性写作就是我们要指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自身的未知领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写作,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而作文的创新来源于观察、分析能力和求新意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动力。观察和分析能力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对个体而言是新颖的知识和经验。

    下面是2019年一位考生的作文节选(全国卷Ⅲ),这位考生的作文基于自己熟悉的生活、良好的记忆和巧妙的表达,脱颖而出——创意致勝。

    最后一堂语文课,您的千言万语,化作了“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心声。

    老师,您知道吗?书已经看熟,差不多看透了。于是,我们抬起头来,想把您印在脑海里。望着您几缕银丝随风飞舞,镜片又增厚了几分。你们再看看书一个“再”字,饱含着您对我们的全部心血和殷殷嘱托。犹记得,听您的神聊海吹,对您嘴角的两粒白沫和夸张的板书,擦汗时额头的粉笔印和您夹着课本健步如飞地进入教室的情景。

    您常說:“看书,看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您要求我们像金圣叹评点《水浒传》那样点评《平凡的世界》,可我却只记住了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您让我们从您编印的《时评选编》中积累作文素材,可我现在却脑子空荡荡的;您让我们阅读俞平伯、周国平、纪伯伦、泰戈尔……可我只对琼瑶、三毛和《唐诗素描》……感兴趣;您让我们背诵“虽九死其犹未悔,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我只记得今天是端午节,考试结束了,赶紧回家去吃老妈亲手包的粽子……老师,我辜负了您的厚望。

    老师,您也回家吧。家里有您的爱人和孩子,等着您也亲手给他们包粽子呢!您在考场外,悬着的心,与我们心相印哪!

    今天,正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我,不看书。

    创新是一种经历,是一个过程。不断地创新,逐渐地,就会从作文题目的限制中找到自由;而“创意”写作的培养就是寻求学生在作文题目的限制中获得更大的“开放性”。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青少年思想方法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概括地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为“二重性”阶段,即以“对”和“错”来看待每一件事;第二阶段可以称为“多重性”阶段,这时他们开始明白世界是复杂的,分析事物要注意多角度和多因素,看待一件事可以有多种方法;第三个阶段可以称为“相对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懂得要考虑各种不同情况,对待具体事物和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因此中学生的创意写作培养也是有规律的。遵循认知规律的指导、启发学生写作的“创意”。

    青春意味着活力。杰克·伦敦有一句名言:“年龄随着岁月而老大,青年永远是青年。”现代的年轻人都在努力地寻求自我,都在力求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喜欢标新立异。这是非常好的,它是走上创新道路的起点。“标新立异”是好事,没有日新月异,社会永远不能进步。但是这样的“创意作文”难以在复习中写出来,它是需要从高一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练习的。

    尽管如此,复习期间多给考生讲析一些具有创意的优秀作文,并引导其有意识模仿,对一些考生也是有作用的。

    [作者通联:首都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