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角度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

    王颖

    摘 要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2018年南亚东南亚语种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人才语种分布不均衡、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就业现状 南亚东南亚语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来,伴随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定位,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双方的经贸合作、友好交往及民族文化交流的不断提升,云南省对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经贸合作、对外投资、引进外资、汉语国际教育、旅游发展等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旺盛且呈上升態势。除了对熟悉和通晓语言的小语种语言专业人才以外,从长远来看,对于小语种相关高端人才目前也处于亟需状态,包括外交工作人才,国际区域问题研究专家,同声传译人才以及中方管理人员、教师和各类研究者等等。本文从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就业现状出发,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对2015年以来的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探讨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关建议。

    1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就业现状

    截止2018年9月,云南省已开设了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8个东南亚语种和泰米尔语、僧伽罗语、普什图语、乌尔都语、尼泊尔语、印地语、孟加拉语7个南亚主要语种专业,实现南亚国家主要语种的基本覆盖,人才培养层次包括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南亚东南亚语种专业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目前已有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和印地语8个语种毕业生。2015年8月——2017年8月云南民族大学共有1023名南亚东南亚语种毕业生,其中包含本科生1021人,研究生196人。

    1.1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需求量高

    随着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定位的实施,南亚东南亚语种毕业生近年来就业质量较好。35%的毕业生就业于高校科研单位、部队公安、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就业方向与专业相关度达到75%。特别是研究生毕业后,有50%的毕业生就业于高校。从2015届以来的毕业生统计情况看,一方面随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岗位饱和已无法容纳更多的小语种毕业生;另一方面随着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向南亚东南亚各国发展,各级各类企业已经成为小语种毕业生主要就业的趋势。2015—2018届毕业生有38%到境外工作,只要学生愿意小语种毕业生都可以在国外实现就业,只是较多的学生还是不愿意远离家乡就业。

    1.2不同语种就业趋势存在差异

    从不同语种毕业生来看,就业趋势上也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泰语专业在云南省开设专业点最多、时间最长、毕业生较多,导致泰语专业毕业生目前就业压力较大,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就业。由于缅甸、越南与云南接壤,近几年机关和事业单位对这两个专业需求量较大。近3年以来,54%的缅甸语应届毕业生进入了大型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工作。老挝语、柬埔寨语、马来语、印尼语及印地语专业毕业生主要以进入各类型企业为主,同时50%到70%的毕业生工作需要驻外。在考研率方面云南省泰语专业就业压力较大,研究生培养也较为成熟,所以本科毕业生中泰语学生考研率达到16.7%,考研率最高,缅甸语、越南语专业考研率其次。同时,由于其他语种方向在云南省无相应语种硕士生导师,所以考研率较低。

    1.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评价褒贬不一

    据调查,用人单位对于小语种毕业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顾全大局意识、勇于承担责任、踏实的工作作风、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效果”方面的评价满意度高达85%,且没有出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情况。整体评价较好。但对于“毕业生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81.63%用人单位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的评价满意度是将近73%,其中非常满意是26.53%,满意是46.94%。关于毕业生“创造力”方面,将近45%的用人单位表示一般或者不满意。由此可见,毕业生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水平以及创造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2.1语种布局不均衡

    目前,云南省南亚东南亚语种开设专业主要集中在泰语、缅甸语、越南语3个语种,而其他专业语种开设院校较少,特别是马来语、印尼语及大部分的南亚语种基本上只有云南民族大学开设。另外从培养层次来看,硕士研究生和专科主要以泰、缅、越3个语种为主,其他语种在覆盖面和人才培养层次上都需要加强。

    2.2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开展,小语种人才就业渠道扩宽,各类跨国企业对小语种人才需求增加,而且这种需求日趋呈现多样化特征。市场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语言人才,而更青睐于既懂小语种,又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单位在招聘小语种毕业生时,提出了既要懂对象国语言又要懂基本金融知识的要求。而目前云南省多数学校对小语种人才培养注重语言文学研究,而忽略了其他技能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导致了人才的培养与现实需求的脱节。据调查,61.51%的毕业生认为,由于工作业务经验不足,导致工作压力大。

    2.3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我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往来增多,市场经济对南亚、东南亚小语种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例如外交人才、高级翻译人才、国际关系研究人才等,在目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小语种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高端语种市场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南亚东南亚种教学中,完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云南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建议

    3.1调整结构布局

    结合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整合资源,重新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泰语、缅甸语和越南语3个人才培养发展较为成熟的的语种重点进行差异化的专项培养,对于目前人才培养点少的老挝语、柬埔寨语、马来语和印尼语增设专业点,并增设相应硕士培养方向;大力发展目前云南省人才稀缺的南亚语种。在云南省形成多元、多样、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紧密契合云南省各区域发展目标。

    3.2实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对象国语言的前提下,还要选择学习国际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课程作为第二学位。根据目前企业需求,高校要加大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有语言能力的南亚东南语种人才。通过鼓励小语种专业人才选修经济、法律、政治等第二专业及鼓励其他专业学生选修小语种专业内容的方式,加大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鼓励各高校根据区域特点、地缘优势以及办学优势,优化东南亚南亚语种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将小语种人才培养从目前的单一的语言培养逐步优化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3.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南亚、东南亚小语种高级人才稀缺的问题,开展专项培养项目,重点在有语言基础的优秀人才中通过集训、定向培养、与对象国的教育合作等方式培养一批外交官、翻译官人才。提高学生层次,集中力量加大硕士点及博士点的建设。不断提升国际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雨露.加强非通用语专业建设[J].人民日报,2011-09-19(007).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