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激发兴趣,丰富表达
许卫丽
课外阅读指导课对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读书效率,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节精彩而实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会让学生受益无穷。作为老师,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指导课,从而真正实现语文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指导形式多种多样,有读物推荐课、读书指导课、阅读欣赏课、读书交流课等,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课,都必须遵循儿童课外阅读的规律,在设计与实施时,应从儿童角度出发,明确课外阅读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所在,丰富课堂的表达形式。
一、明确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目标
在设计课外阅读指导课时,首先要明确目标。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都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积累,但两者并不相同。课内阅读是范本,侧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重点在课堂,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伸,侧重阅读实践和素养的提升,重点在课外。比如,我们教了《草船借箭》后,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把教学目标设计为:1.指导阅读《三国演义》,将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2.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艺术特色。3.体会作者在文字表达上的特点与魅力。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目标设计就较为准确,针对高年级的特点,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从课内的《草船借箭》一文的阅读引向课外的《三国演义》一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适当引导学生体会本书表达上的特点与魅力,深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味。这样的目标,以课内为基础,帮助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既与课内阅读相关联,又另有侧重点。
二、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研究表明,9—12岁是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课外阅读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呢?
1.找准课外阅读的兴趣点。我们在设计课外阅读课时,一定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从学生的认识角度去寻找兴趣,围绕他们的兴趣点来确定课堂上的核心话题,切忌以成人的兴趣来替代儿童的兴趣点。我们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的推荐。我们应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小学生读课外书,与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例如,我们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默读、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另外,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善于利用这个学习的阵地。在教室里,我们进行读书方面的特色装饰,张贴读书方面的富有启发性的名言及班中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的鼓励语。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引导学生自发建设小小图书馆,合作创设书香环境,增进阅读氛围。
三、丰富学生课堂的阅读表达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特别是交流性的指导课中,一定要营造出轻松的氛围,关注学生的阅读表达,不断丰富学生阅读的形式与渠道,让学生敢于表達,乐于表达,易于表达,在课堂上自信地与他人交流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理解与收获。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发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例如,一位老师在设计课外阅读指导课《水浒传》时,就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1.说说我最喜欢的情节。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或复述精彩片段,感受书中的精彩情节。
2.谈谈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学生可以结合电视剧,联系阅读实践谈理解、说感受。
3.整合网络书评。采用这种方式交流的学生,可以将网上收集的有关《水浒传》人物书评进行整合,和全班同学交流。这些阅读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在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层次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整本书的阅读理解,丰富了阅读收获。
总之,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每个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都会有自己的认识、理解和体会。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要渗透阅读方法,并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表达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