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途径
黑晟斌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利用途径
一、关于课程资源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这一指导思想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心理健康课程资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任何资源只有充分利用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课程资源也不例外,要想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必须先弄清什么是课程资源,有哪些可利用和值得挖掘的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是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分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要达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前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是指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根据这一概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亦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素材性资源主要包括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心理咨询方法与手段、心理课教学组织与教法、课程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等五个方面。素材资源可以看作心理课程运行的软件,可以从各种教材、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音像材料和互联网等获取。
条件性资源主要包括实施本课程的人才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和器材用品资源。条件资源是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硬件,缺乏条件资源,心理课便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它决定着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范围和实际水平。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学生心理品质的高度关注,心理课程从边缘学科逐步正规起来。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课,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课在课时安排、教学素材和设施设备等方面始终无法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因此,需要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工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途径
(一)建立“大教材”观,合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应建立大教材观,确立“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理念,善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生活;对教材内容顺序作适当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改写,就某一地区而言,其美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间风俗、社会热点、灿烂的建设成果、感人的英雄事迹都可以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有的放矢适时选用形成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把乡土实例或时政资源等运用于教学,促使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心理课的兴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真正发挥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
例如,在上青春期教育篇章时,我添加了“对性骚扰说‘不”这个主题,因为我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对“性”的话题既好奇又敏感,他们貌似对此了解很多,但实际却又知道得很少,也有很多孩子因为不懂得保护自己,遇到问题后因害怕而不敢倾诉,最终导致在性心理发育上有缺失,影响人格健全发展。没有想到这个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却大受学生欢迎,通过讨论、体验、学习,他们懂得了与异性交往时应大方、得体、尊重对方,也懂得了遇到了此类问题时要怎样保护自己。
(二)构建开放式课堂,有效利用生本课程资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还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体验→了解”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把学生的“体验、感悟”放到首位,将“知、情、行”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诱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谈自己的想法,源源不断地反馈信息,促进学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高质量的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如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品的表演、故事联想、讨论—澄清、角色—体验、拓展游戏等活动去感受、感知、感悟。以学生的真实感受、亲身经验为主,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开发潜能、塑造健康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合作观念,开发校内外人力课程资源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培养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工作,我们有必要尽可能多地把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各方面人士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强而有力的人力资源网。心理课程人力资源可以理解为介入该课程并对课程的实施起积极作用的人力来源。它不但包括心理教师、学校有关领导、班主任、学生等,还包括校外的有关专家、心理咨询师、家长等,他们都是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的主干力量。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精彩的教学设计是资源,教师广泛的兴趣爱好是资源,教师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资源,教师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格更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新课程无论是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方法都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和领域,仅靠单个教师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文化”不仅仅倡导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合作,也要求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教师与教研员及有关专家之间的合作,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研机构一体化教育网络的作用,才能创造出1+1大于2的效应。尤其是心理课程目标的实现,不是仅仅以依靠教师讲授教材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所能胜任的,而必须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合作。例如:在上“亲情进行时”这节课时,我们让学生家长走进了课堂,和学生们一起来体验感受。有了家长的参与,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不断。通过参与孩子的烦恼、怀胎十月、角色互换等亲情体验活动,让这些处在叛逆期的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也让那些平时强势的家长静下来开始倾听孩子,最终我们的课结束在一片温暖的海洋中。课后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示这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最真实的一次心灵沟通,不仅孩子得到了教育,父母也受到了启发,同时我们也争取到了最有力的心理支持——家庭力量。
可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多元的合作机制显得特别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散乱的个体只是一个潜伏性的力量,只有通过合理的组合,才能发挥其潜在的作用,创造出惊人的效益。
(四)树立“社会即课堂”教学观,充分利用社会课程资源
社会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合理开发和利用好社会资源,直接影响到新课标的实施效果。社会是联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纽带,是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加强学校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与家长、社区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社会的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既简便易行,又能形成教育合力,放大教育效果,使心理教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过去的教学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学生的学习被牢牢地锁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机械重复进行辛苦的“劳作”,期望得到知识的“丰收”,结果学生在面对人际交往、升学就业、情感挫折等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时仍然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实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建立“社会即课堂”的观念,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能动地获取有用的知识。
心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可以选择的实践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要求,及时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从家庭、社区、工厂、农村、青少年活动中心、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体会感受、实际操作、归纳总结。 在讲到“生命的价值”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采访身边的人是如何面对人生起伏的,并且带领学生走访了一位身残志坚的老人。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受颇深,无疑是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课。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生活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这个课堂博大精深,也正是检验所学的最好练兵场,因此教师因充分开发社会
资源。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结构、行为方式及生活习惯,对教育领域也形成了巨大冲击。网络资源是心理教学中比较活跃的资源,它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传播快、交互性强、智能化、虚拟化、开放化等特点,对于延伸感官体验、扩大教学规模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心理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通过双边活动,达到学生逐步体会感悟、形成观点并付诸行动的复杂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容易出现枯燥乏味、简单说教的现象,而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声、形、色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熏陶,提高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例如:在讲“亲子矛盾”这个内容时,我选择了“心理访谈”的两个片段,一个是反映母女关系非常和谐的,一个是反映母子关系紧张的。我把它运用在教学中,通过文字、图像、声音,把学生的心灵牢牢抓住了。让学生去分析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应该如何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直观的视频资料的辅助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如:在上“认识自我”这个主题时,我选择插入了《我是女生》《有一个姑娘》等多首介绍自我的歌曲,把原本枯燥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
网络资源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突破时空的局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学习,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在扩大教学视野的同时也产生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动力;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上网检索有关学习资料,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使师生的交流更便捷。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财经学校,常德,415101)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